一、清心寡欲,恬淡无为
老子崇尚俭朴,主张人生价值观念应该是返朴归真,人们应该做到清心寡欲、恬淡无为、顺其自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应该不断追求清心寡欲、恬淡无为的生活.同时,老子也承认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老子并不是绝对地反对杀害生命与开发自然界.正如:"凡物当生旺之时杀之,方才为杀;至休囚衰弱之时杀之,不足为杀. "(《石音夫功过格》)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违背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如果违背天道违背自然规律,没有合理适当地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那么这样的发展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发展也不会持续的.
正如接下来乞儿所言:"凡事顺乎天理人心而为之,勿逆天理人心而行之,未有不心平意合者也. "道家允许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强调不可竭泽而渔,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老子》第十五章)"不盈"的意思是在对待事情上,控制超过了事物本身的限度,要想做到"不盈",做事情的时候必须懂得适度,对一些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禁止.对此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几千年之前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种不合理的开发不仅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而且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最终使人类自食其果.
二、万物平等,无为而无不为
万物平等、自然无为的生态思想在道家的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前面所说,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同时,老子也认为万物的发展也遵循道.因此,道家主张人与万物生来就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的.老子崇尚自然,特别强调"无为",主张必须顺应自然万物变化发展的本性,认识自然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做到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 "万物平等、自然无为"的思想既要求人们对待自然应该做到无为,同时也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提倡世间万物一切平等的原则,求得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
然而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并不是倡导无所作为,实际上是反对对自然界任意开发的"妄为",反对那些不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味地由主观意志的"有为".在对待人与生态自然环境的关系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成为了指导人们保护环境的基本理念,在道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中,无为这一指导思想还可以具体表现为遵循生态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等思想.
道家主张不能伤害生命,应该保护动物、植物,道家把这些思想也作为自己修养的主要内容.正如下文所言:"人是无限宝贵的,必须无条件地受到保护.但是同样地,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也应当得到保护、保存和照顾.我们对地球和宇宙,对空气、水和土壤,有一种特别的责任,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的世代时更是如此.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所有的人都紧密相联,我们所有的人都互相依赖.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依赖于我们全体的福利.因此,绝不应该鼓励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操纵.与此相反,我们应该养成与自然和宇宙和谐相处的生活习惯. "
三、道与天人合一
老子对"道"思想的经典论述中包含了许多有关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道"是老子思想的关键性概念.
首先,"道"为宇宙本原,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 ""道"是贯穿天地人物的,它既是一,又是一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生一,一也可以代表"道".在老子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眼里,"道"是世间万物最初本原的有机统一体,人类也是天地万物的分子.老子的以道为本原、道法自然及天人一体的重要思想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就是把人类与自然万物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也就是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不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活,同时也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融洽和谐,不能对立.也就是前面说过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顺其自然,人类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此科技及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应该关注人类的利益,更应该关注每项新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是否有利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关注的视野一定要广阔,从人类到社会到整个自然界都需要考虑在内,尤其应该强调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保护整个自然界的利益.
道家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一直以来全人类都在为之奋斗的目标,可是如今为了谋取利益对生态环境不合理开发、不适当保护等现象大量存在,生态问题也接踵而至,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怎样做到物我和谐.
道家在书中对任意破坏自然环境、随意伤害生命的行为给予了谴责,对我们现今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取道家思想之精华为我们所用,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孔 汉 思 , 库 舍尔 . 全 球 伦 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M].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王 明.太 平 经 合 校[M].北 京:中 华 书局,1961.
[3]老 子·老 子[M].饶 尚 宽,译 注.北 京:中华书局,2006.
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完成了剥夺剥夺者以及镇压了他们的反抗后,从当时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竭尽全力寻找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具体道路和方法,新经济政策应时应需在苏俄开始实施。...
以舒马赫(Schumacher)为代表的中间技术思想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选择合适的工业化道路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此展开的探讨一直没有中断,许多重要的报刊、杂志(如theFebruaryCenterMagazine、Resur-genceMagazine、theObserver、Mana...
引言《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于1776年的经典经济学巨着,在经济学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有着西方经济学圣经之称,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第二篇第三章中论述了生产劳动。他认为有一种劳动投入在劳动对象上能增加它的价值,可以生产价值,因此称之为生产性劳动。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因为它把维持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与产生雇主利润的价值加在了原材料的价值上...
第三章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内容与特色一、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财政经济思想1、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认识财政经济思想是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李先念认为:把财贸工作比作是人体的循环系统,人一时一刻不能离开血液循环,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也...
祝世康(1901--1982),学名廷模,字尧人,笔名鲁膺,江苏无锡人。1920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后赴美留学,主修经济学,先后获理财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一度在国民政府任职。1937年抗战爆发后,祝世康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民主运动,在其担任...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是世界经济思想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出发,才能明确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历史方位和丰富内涵,才能充分展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对世界经济思想文明成果的吸纳和对世界经济思想发展的贡献,凸显对人类文明互鉴的关注与思考。...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在平常语境中,群众用来指代与官员、领导相对应的普通民众群体。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语境中,群众主要是指剥削者、压迫者以外的人群,它们具有推翻剥削和压...
一、毛泽东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是最早提出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领导人之一。1956年初,在当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形势下,毛泽东开始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来。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观点、见解和论断。诚然,就已掌握的文献来看,邓小平并未使用过科技创新一词,而是常常运用诸如变革、更新、创造、突破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