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来源: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作者:贾金子
发布于:2020-09-22 共2447字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使用,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课程中的《穿越迷宫》一课为例,探讨混合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同时思考,使用该方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要求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信息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青少年的信息技术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在此环境下,基础教育中,为了推动教育信息化2.0进程,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致力于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及学生的创造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关联性较强,需掌握的技能也相对较多。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于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多数教师会选用传统的讲演法与任务驱动法(即布置任务-学生完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类教学方法也存在其弊端。例如,在《插入表格》一课,大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首先演示插入表格的方法,接着布置相应的任务:插入符合要求的表格,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操作,完成任务,从而掌握该技能的操作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够最快的让学生学会该技能,但学生仅仅是模仿教师操作,最终学生只是“为了使用该技能而使用”,并未真正将该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真正解决问题时仍旧手足无措。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念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也不完全等同于新型的“线上学习”,它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机整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1]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又要求教师能够在对教学内容熟知的基础上,个性化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及网络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混合式学习旨在将传统学习方式及网络学习方式的统一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究新知,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第8课《穿越迷宫》,该课处于Scratch课程中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导入及绘制角色、导入背景。在本课,将进一步学习如何个性化绘制背景,如何对角色进行控制;结合以往已经学习过的搭建顺序结构脚本及循环结构脚本,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条件结构脚本,以及将三种结构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同时,介绍侦测控件,与条件判断结构相结合,解决侦测类问题。根据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要求,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尝试运用计算思维识别与分析问题,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对Scratch的界面设置、使用方法,简单问题分析,及搭建脚本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未尝试过搭建游戏类,具有一定逻辑条件关系的脚本,该课将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游戏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游戏,抽象出角色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能够熟练绘制舞台和角色,学会使用初始化工具、重复控件、条件控件等角色控制语句;学会运用侦测工具完善脚本;学会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情境,并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scratch工具,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思维的逻辑性;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寻找最优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

  微课、在线流程器软件、线上问卷调查、线上投票软件

  (五)教学流程

  步骤一:首先展示迪斯尼乐园中的迷宫,学生自主观察,如何通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穿越迷宫的流程,分组合作,利用在线流程器软件搭建游穿越迷宫游戏流程图。

  步骤二:流程图搭建好了之后,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主将流程图转化为对应的scratch语言,搭建scratch穿越迷宫脚本,并自主进行测试。在该环节中,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多个游戏核心设计微课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观看微课或查阅课本。

  步骤三:学生完成搭建并小组测试成功后,自主上网查找网络上类型丰富的迷宫游戏,观察分析复杂迷宫游戏实现流程,调整自己搭建的脚本,优化游戏设计。

  步骤四:填写教师发放的在线问卷。在线问卷内容包括本课知识、偏好学习方式及小组互评,并在问卷中上传本节课作品。

  步骤五:教师在线上查阅学生问卷,收集作品并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网络投票互评,选出最具人气作品;同时利用步骤四中在线问卷的线上结果分析,统计小组互评结果,结合最优作品,选出本课之星;本课之星分享学习过程。

  三、对混合式学习的思考

  对教师来说,首先应当注重对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教师要主动增加对新技术的关注度,积极参加信息技能的相关培训,做到熟练使用教育教学相关软件。如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需能够熟练使用在线流程器软件、线上问卷软件、微课制作软件等。只有掌握多种技术,才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最恰当地进行选择运用,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传统的一课一备的方式不同,混合式学习要求教师熟知整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具体内容,在熟知的基础上,主动将知识进行重组。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将课程与混合式学习融合,进行最恰当的教学工具及方式选择;接着,教师应注重追求“教学相长”,在教授学生过程中,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来说,一方面,应转变以往被动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学会主动学习,动脑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只有做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建构;另一方面,学生应增加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从教师提供的学习方式中,要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进行学习。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微课观看、书本自学或线上查询等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效率。毫无疑问,混合式学习的优点很多,但是同样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何种平台最适用于学生学习,如何整合知识点融入平台,如何做到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相融合,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
原文出处:贾金子.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案例和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返回:计算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