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平面设计论文 >

平面设计的跨媒介传播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28 共608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3章 平面设计维度拓展的形式

  3.1 平面设计的拓展形式。

  3.1.1 平面形态的延伸。

  所谓平面形态,一般意义上泛指二维的图形、符号、文字等基础的设计元素,在海报设计、书籍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网页设计、界面设计、插画设计中最为常见,小到一个图标或是一个标志,大到整个网站的页面设计,它们基本特征都是以平面的形态呈现。但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提升,以及设计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单调的平面性已经不能跟随设计时代的脚步,这就引发了"延伸""拓展"等立体性质的设计方式,而这股"立体"创新也为设计界带来一抹新鲜色彩,同时也为大众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和乐趣体验。

  设计师别出心裁利用剪纸手法,加之镂空、粘贴技法,将平面化的海报加入了立体元素,带来维度的感官享受。彩纸的堆叠和拼凑产生了平面形态的空间感,不仅具有装饰效果,也形成了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增添了读图的趣味性,使海报设计语言有了新的诠释。

  3.1.2 视错觉的立体形态。

  视错觉的基本定义是指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人们受自身经验或不当参照物的感导,所产生的错误判断和感知。具体来说,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观者因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因素,对客观事所产生的某种经验性的、歪曲感知的主观感受。这是人类所共有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且始终伴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由于不同个体间的错觉属性,布鲁克林艺术家利用了这种特性所设计的街头立体抽象艺术,在某个角度看来就像是一个真实的立体游戏,让大家不由自主的与之互动起来,简单的平面图形依附在两个坐标上,进而通过视角远近的变化,将视错觉构成的立体形态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基于大环境下,"视错觉"这种富有创新性、趣味性和视觉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走进设计的领域中,并受到设计师的关注。它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现出多层次的艺术内涵,以灵活多变的组织关系带来视觉的冲击,以不同的观赏视角激发无限的想象空间,为设计师创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和舞台。依据其自身独有的艺术属性,已然成为一种新生的、活跃的视觉语言形式,并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的可视性传达中,同时也进一步增进了设计师与观者情感上的互动交流。

  芝加哥 OKGO 乐队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带给人们出其不意的视觉观赏性和空间表现力。通过小道具,使原本单调的平面标识,在进行视错手法的变化后,产生丰富的立体效果,置"OK"和"GO"于一体,形成特定角度特定呈现的趣味性,增加了与受众的互动性,深化平面形式的多维化拓展语言。(如图 3-3 所示)3.1.3 光构成的空间。

  光,是构成环境和空间的先决要素。光作为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最突出的特征体现在它的空间塑造性和表现性上。光之语汇,赋予了空间以不同的内涵和意境。在具体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充分应用技术和艺术的特定手法,导入光的美学和实用性功能,将光影与环境紧密融合,营造出"光之空间,空间之光"的互动体验感,使人们身处其中感受到光所带来的多重艺术魅力。

  维度的拓展是基于空间的概念,而光则构建出空间的诗意。同时,光与空间形成了交叉、依赖、共融的互动关系,光的参与创造出空间的维度,光的构建强化了认知的深度。在韩国艺术家 Jeongmoon Choi 的《盗梦空间》作品中,设计师把光所具有的美感、空间感完美诠释。以"光"为主要载体,将二维线条进行排列重构后,创造出一个由虚幻图形和彩色线段构成的三维视觉空间,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参与互动性,使参与者置身其中感受着多层次的维度效果,同时体验着光与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空间语言。

  3.1.4 功能导入的形态。

  功能性的体现就是基于产品定位要求,在满足用户需求和对现有产品进行相关调研的基础上,力求创造出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针对性设计。一件好的设计作品所呈现出的功能性一定是大于其本身的形式,以平面性素材-"纸"为例,依照其用途特性分类。

  Forrest Radford 设计的折叠纸板家具,它的设计灵感源自于折纸。纸板具有轻盈性、环保性、可循环利用性、易降解、承重性强、易运输、易存储、易组装的特点,已然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家具,并逐渐被国内外大众所接受。忽略材质,从外在形态上看,通过折叠、插接手法,将平面化的纸板呈现出三维的立体结构;从设计维度上看,是平面意义上的维度拓展,突破二维层面;从设计的功能性看,又在纸板立体化中赋予着实用性、环保性的形态功能。可以说,功能性对设计的维度形态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平面设计的媒材拓展。

  3.2.1 从视感到"五感"的表达。

  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范畴中,最显着的形式就是通过"五感"理念所引发的融合表达。所谓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即人的五种生理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中,它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引发设计师的尝试与突破,创造出兼具形式美感、艺术表现、创新理念、参与互动的作品,从而调动观者或使用者的多重感官体验。

  触觉是一个基于体感接触、"摸得着"的生理感受,它通过皮肤末梢神经的有效反馈,将信息传送到大脑。新材料引发新触感,新触感产生新形式,从而给人带来新的愉悦体验。

  荷兰 Trapped in Suburia 工作室的声音海报,完美诠释了视觉、听觉、触觉三位一体的超凡意境。设计师运用线条、几何图形、色彩等平面元素,制作出"发声"的平面海报作品。多媒体数字技术的置入,使几个互不相关的载体产生了奇妙的关联,手指的触碰、音箱的连接、海报的表现,形成微妙的互动关系。将原本只供欣赏的海报,延伸出多重内涵,带来平面化的动态感,呈现出多维化的新拓展形式。当手指触摸到不同的图形或线条时,就会发出相应的音域,演绎出新奇多彩的乐章。"会唱歌的海报"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知,更建立起与受众间的互动形式,在参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思维的悦动。在平面设计的范畴内,突出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的多元化、各专业学科间理念的交融性、媒介和材质应用的综合性。

  3.2.2 组合材料和工业加工的介入。

  在信息与技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材料的组合与工艺的推进,既丰富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也为其他专业的拓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材料语言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多维化空间中的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强化。新材料催生出新的创作灵感,以及新的设计手法。通过设计师对材料的本质把控和灵活运用,将多种材料进行合理的拼接组合,使得二维的平面设计不再局限于视觉的传达上,而是延伸到触觉和听觉的传达领域中,形成多渠道、多空间、多方向的拓展局面。在强化平面设计重要性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其实,材料中渗透着多维的内在属性,而工业加工则突出体现在形式的表现力上。从材料的质地、形态、颜色及肌理中,可以感受到设计者所表达的内涵意义;再经过组合加工后,又可以体味到叠加的独特艺术氛围。材料与艺术、材料与意境、加工与材料之间,呈现出一种特有的融拓性特点。

  在纤维艺术的领域中,传统的编织、针织这样的交织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制作实用性物品,艺术家更多地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三维空间中。阿塞拜疆艺术家的线装置,以拆解重组排列的方式来重新诠释传统地毯的制作,编织的敞开性肌理使作品具有一种纵横的轻盈感,色调线条与空间的巧妙融合,形成有趣的"绣花空间".色彩丰富的纤维壁挂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在他的作品里,千丝万缕的彩线跳出原有的二维平面,交织成一个精致依旧却又富有动感的奇妙空间。材料及工业加工的艺术化处理,带给人一种审美愉悦感和视觉感染力。

  3.2.3 装置与平面的统筹。

  装置艺术是指在主客体作用下,运用特定的表现手法,对现成物品进行分解、抽离、重组和整合后,使其承载新的意义内涵性,并呈现于特定空间中的一种创造性展示方式,是集情感、媒材、技术、环境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与平面语言不同,装置艺术的表现呈现多样化,其外在的形式感也更为强烈,具有非同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其次,体现在情感上的艺术交流,大大小小装置所蕴含的设计理念,潜移默化地形成与观者间的沟通互动。在传达的过程中,每件作品本身所赋予的意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更多是基于观者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体验感受,而这也正是装置艺术最典型的本质特征。

  在某种程度上,平面设计的基础表现形式趋于单调,且受一定环境条件的制约,使得有些作品仅是一种信息的传达,或是带来视觉上的美感,缺少特有的气质。因此,装置艺术内与外的表现力,观与感的冲击力,形与意的影响力,都需要平面设计吸取并与自身进行合理统筹。不断构建两者相融合相促进的新常态,触发深层次的维度思考,焕发出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日本艺术家松枝悠希所呈现出的一组立体系列作品,巧妙地将平面设计与装置艺术融于一体。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观察,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案有意提取,例如:扑克牌、拼图、公共场所的标识等,把其中某一部分元素抽离出来进行设计,突破二维观念形态,形成平面中的三维立体表现。安全出口标识中的小人,在运用了这种手法后,具有了一定的动态感,更加形象的突出了标识本身所富含的特定涵义。这种转化,不仅带来了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强化、视觉上的趣味,而且形成与观者情感上的对接与共识。

  3.2.4 手工和综合工艺的并用。

  手工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自始至终都散发着特有的艺术魅力。它所蕴含的自然性、传统性、象征性、装饰等艺术特征,生动体现出淳朴、天真、灵动的真性情。在具体设计中,应了解其外在的本质属性,挖掘内在的艺术潜力,适当保留手工的"痕迹"或是"味道",更能有力地传达出与设计作品内涵相辅相成的表现意境,使观者在接收到视觉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体悟到情韵之美,进而释放出手工潜在的生命力。

  手工工艺的制作方式种类繁多,其中很多都是基于平面语言,例如:插画、印染、拼贴、剪纸、折叠等。当然,也有编织、刺绣、雕刻、泥塑等具有立体层面的形式。例如:设计师可以以纸为载体,运用不同的手工方法,进行多元化创作。这张纸在画笔绘制后会形成生动的插图作品,而用剪刀修剪后又会呈现出剪纸艺术,通过折叠、拼贴等手法,则会产生另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手工工艺的应用,从多个角度,展现出平面设计特有的魅力,转化出一件件具有多维性的实体作品。

  东京艺术大学学生的毕业作品--线性家具,富有想象力地把杂乱无章的"素描草图"变身为现实的线性家具。将创作材料或卷曲或拉伸后,运用一定的工艺技法,附着上不同的颜色,打造出视觉的层次感,看似随意组成的床、椅子等家具却包含着综合工艺的应用。虽是在三维空间打造的物体,却营造出平面的感觉,好似在一张画作中的线稿。

  手工元素与工艺技法的综合运用,使平面设计呈现出富有时代感的内在意韵。当代设计师不要只是单纯的把制作方法和设计元素生硬结合,而是要在掌握基本工艺知识、领会其内在表现力的基础上,把握之间的微妙关系,再通过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手工方式进行整体性融合设计。无论是创意理念、工艺手法,还是形式组合都应共同服务于所传达的主体思想。

  3.3 平面设计的跨媒介传播。

  3.3.1 媒介的综合汇聚。

  简单来说,媒介是一种使人、物在不同环境中形成关系的载体。具有加工、传播、延伸信息和沟通情感的特征,所体现的形式包含报刊、书籍、广播、影视、网络等。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传播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种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将原有以平面和广电渠道为主的传统媒体进行了补充、扩展,通过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互联网、电子游戏和移动端等新媒体带来了虚拟、互动的新体验,同时强调了传播的精准性、时效性和可控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使设计艺术拥有了一片表现与拓展的新领域。

  在给平面设计带来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不仅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与享受,也加载出更多更新的表现形式。以往贯穿于平面设计中特定法则正被逐渐更替,且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不同的传播形态呈现,形成更符合时代特色、更满足实际需求的视觉空间样式。基于大环境下,传统与现代媒介形态在经过交叉整合后,开启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进行了维度上的外延拓展,使原本平面化、静态化的形态,开始逐渐向立体化、动态化的方向转化,从单一传递渠道到多种媒介的汇聚,从实体设计到虚体影像,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空间营造, 展现出多维化、多重化的发展趋势,在游戏、网页、电影等媒介中都可以寻找到平面语言的身影,它或许是界面设计中的某个元素,又或者是互动设计中的某个客体。在无形的融合之中,共生共存搭建出信息传播与接收的平台。这两者间形成的"混媒"世界,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设计师要寻找到其中的融合点,考虑到内容与形式、推送与接收、移动与互动等要素,进一步推进平面设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维化、表现多样化的创新发展。

  3.3.2 交互媒介的多渠道沟通。

  在虚拟媒介的基础上,交互性媒介则更突出互动与反馈的特点,更加注重大众的参与和交流性。交互式媒介是以传统多媒体形式为基础,导入不同形式的互动功能,通过多重感官、操作行为使信息和情感进行传递的新媒介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打破传统命令式的人机交互体式,拓展出多渠道、多感官、多体悟的交互方向,充分调动参与者的五感,使之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带给人们全新的维度体验。

  把传统平面设计作品赋予多样的互动形式,强调受众的情感沟通。在设计作品中设置一个参与点来引导观众参与到互动作品中,并将自己解读的信息反馈到其中,来完善作品。通过对信息的共享和传达来实现受众与设计师的互动,作品不仅需要受众来完成,而且还需要激活它赋予它新的内容。

  日本多媒体设计师铃木友里最新研发的《心中的旋律》作品,带来了一种交互功能与平面设计共融的创新诠释。她运用特殊方法将西方的乐谱符号进行转化,呈现出标准化、可视化的展示形式,不需要任何语言就能读懂其中所蕴含的理念,感受到回味悠长的美好意境:在 C 大调的音域中,以白纸为载体,通过几辆不同造型的机器火车,演绎出一首首悦耳的美妙乐章。机器火车沿着所画黑线轨道行驶,当它们经过涂有不同颜色的地带时,就会发出相应的声音。在一片深色调领域中,所发出的声音会相对低调;如果是浅色调的区域中则相对高调。

  色彩浓度的变化,使每节车厢所演奏的章节都能与其他车厢完美交融,同时在演奏过后,可以将白纸收藏,作为一个记录情感的艺术作品。

  设计师和受众共同创作的作品使得设计本身更具参与互动性、视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每一个人所绘制出的"音乐"都承载着独特的专属性,成为作品中的特有元素,而产生的互动过程和最终结果,也会因着个体间的差异性带来丰富有趣的画面。

  3.3.3 针对移动终端的设计。

  移动终端,指的是人们在接收与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可移动式的技术工具。以手机、电子笔记本、平板电脑为主体,通常具有移动性、应用性、功能性和快捷性等特性。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多维化方向的发展,基本的媒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于是针对移动终端的设计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智能手机及平板的 APP 软件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子杂志、电子书籍、娱乐游戏、音乐视频播放器等软件中的开机画面、界面图标、界面设计、界面字体等,都体现着平面设计在此媒介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些设计元素又透过这个综合的推广平台,向大众传播各类信息,潜在引导着目标人群,为彼此增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平面设计毕业论文
返回:平面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