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训练论文 >

中小学生军训相关问题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15 共4305字
摘要

  中小学生军训既有国防建设的属性,又有国民教育的属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增强国防意识,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磨练个人意志。

  一、中小学生军训的依据与目的

  在中小学,军训在学校教育中属于国防教育范畴,内容安排在高中阶段。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否必须参加"军事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并没有明文规定。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中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所以高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是可以安排军训的,形式上可以选择到军营、军训基地或在校内进行。初中和小学在教育计划当中没有安排,形式上提倡建立少年军校,以少年军校为依托在校内组织国防教育训练,当然也可以参观军营。目前,很多初中组织到军训基地组织的军训,是学校自主安排的。

  中学生军训的指导思想,多数学校都是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为目的,通过军训,使学生感受军营生活,感悟军人作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为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关于小学生军训的指导思想则要简明一些,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健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与军人般严守纪律的好习惯。二是利用军训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感,规范自身行为,使其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三是通过军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氛围。

  初一新生、高一新生,一般是新学年开学第一周集中开展军训。训练内容大致有队列训练、军事化生活、军营体验、军事竞技活动、军事专题报告、座谈交流等项目。小学生的军训内容一般是队列训练、学唱部队歌曲、内务整理等。

  二、中小学生军训的收获与担忧

  在学校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对军训有良好的印象,十分高兴参加军训,并认为自己通过军训长大了、懂事了。大多数家长也非常支持孩子们军训:适当的吃苦,离开家长的庇护,过集体生活,让孩子历练。其中也有部分家长在军训前曾经有过担心,但看到孩子在短短几天内的成果展示,家长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和认同。从学校层面上说,军训是一门必修课,非常重要。

  学校认为,军训能起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起不到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团结协作意识、磨练意志品质等方面体现得很明显。如长春市第104中学娄海山校长说,中学生军训是中学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与内容,训不训确实不一样。

  现在多数开展军训的学校,都将开始军训的时间定在开学伊始或者学期末。

  因此,学生对军训有新鲜感、神秘感。如果安排紧凑,训练适当,组织引导到位,一般学生就能在军训中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军训日记里表达的也是收获多、友谊多、感激多。所以说,中小学生军训确实是有收获。

  中小学生军训还有些现象值得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频繁军训的效果堪忧。一种是在一个学段里安排几次军训,有的小学期间安排两到三次军训;另一种是只要入学就有军训。对学生来说,多次军训的体验应该有新内容、新信息、新收获。目前的情况看来,频繁军训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缺乏因材施教的安排,缺乏科学有效的设计。由于缺乏因材施教的安排,缺乏科学有效的设计,加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因此,多数军训军事技能训练停留在低层次的重复阶段,对于多数青少年来说,内容枯燥乏味,陈旧单一的军训模式使其容易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学生军训的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事先没有统一的军训方案,代训的军事部门各不相同,武装部、陆军、公安消防、武警等各军种都有,军训给人的感觉,有一定的临时性和盲目性。

  多数学校都在搞军训,并且大都是学校去跟部队(或武装部)联系。虽然一些地方的武装部设有少年军校,主要任务就是负责青少年学生的军训,但限于师资及其他因素,作用有限。以北京为例,2009年以后,部队营区不允许在军营内承接军训,各地必须有专门的军训基地。这样,北京经过北京卫戍区军训办和北京市教委批准注册的只有11家军训基地,在这11个基地中,真正由北京卫戍区某团安排训练的有3个基地,由武装部安排训练的(有任务训练的)有1个基地。这些基地,没有军营氛围,没有部队文化熏陶,显得很不规范,难以达到国防教育之目的,更难达到崇尚军营、敬畏军人的效果。

  条件差、素质低、无经费制约军训的开展。军训基地条件差,还存在教官体罚学生,以及向学生收费的情况,导致了许多负面效果。加之以前军训是不收费的,现在军训的费用摊到家长身上。对此,家长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

  三、中小学生军训的思考与对策

  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对待中小学生军训要坚持"四要"和"四不要".

  不要偏离军训的原意和初衷。中小学生军训原本应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服从于国防建设的。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另外,军训的集中性、强制性和艰苦性,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增强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强化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引导他们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如果偏离国防教育的初衷开展军训,可能会因小失大,因为目的不明确会导致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难度加大。

  不要割裂军训的内容和体系。在国防教育体系中,学生军训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为此,各高校成立了军事理论课教研室,专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军事理论课开设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军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内容。

  而目前在中小学开展的军训则是以单纯的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为主,有的甚至多次重复走队列、站军姿、叠被子的"老三样"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

  不要忽略军训的学段和衔接。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循序渐进是基本的教育原则,军训也不可超前或倒挂。更不能扩大化、低龄化。军训过程中采用具体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对参训学生身体和精神的规训,使其获得双重收益,即自我规训的身体和能够生产新的规训知识的身体。学生在军训中不仅获得身体规训的知识,而且他们懂得了用精神对这些知识的领会和迁移,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生产新的规训,并规训别人。军训开始的统一着装,统一了学生身体的表象--服装。这样一来,既遮蔽了学生的身体,淡化了其差异性,消除了他们对身体个性的追求,又明确了参训对象,暗示了军训的严肃性和正规性。按照军事化要求,军训作息时间是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每一时段学生应该干什么,都是被规定了的。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训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