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现状及发展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9 共4756字
论文摘要

  部队装备管理作为装备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以装备管理信息化为主线的装备管理转型。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规律特点,深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切实提高部队装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动装备管理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粗放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部队装备管理的新要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为我军装备管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指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把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融合集成的整体作战能力。它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核心军事能力的时代体现。

  其基本内涵是:信息主导、系统兼顾、体系增能、精确作战,最终提高体系的整体作战能力。随着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深入开展,其对部队装备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1)“一体化”管理,实现由分散管向集约管的转变。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必须在优化系统结构,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整体效能上下功夫。以综合信息系统为核心,依据信息系统运行模式,结合编制装备及管理实际,建立装备信息管理中心,将部队不同管理层次、不同管理机构连接起来,把装备战备、训练、维修、弹药器材供应及日常管理等业务信息有效整合,实现部队装备管理各层级、各专业的一体化。

  2)“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粗放管向精确管的转变。信息化条件下的装备管理强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使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针对装备日常管理重复性、周期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对日常维护保养信息的采集、动态动用使用信息的积累和实时传递、存储,为实现保障信息的精确掌控、保障需求的精确预计、保障指挥的科学决策、保障物资的精确配送提供依据。

  3)“智能化”管理,实现由常规管向科技管的转变。装备管理的“智能化”改造,能够有效促进作战效能的提升。应用装备智能检测设备,平时对装备状态进行精确监测,战时为装备快速抢修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安装装备工况记录仪,实现主战装备技术状况的实时监测、故障的智能分析和自动报警;采取不解体检测、装备故障快速修复等新手段,探索装备定时维修与视情维修、现场维修与远程技术支援相结合的装备维修保障模式,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智能化”管理的要求。

  4)“实时化”管理,实现由阶段管向全程管的转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作战模式体现为快速、高效,对装备管理的高效性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军队综合信息网,链接各类装备管理要素,形成部队不同层次纵向一体、装备库室场站横向一体、装备保障平战一体的网状管理格局。

  对各个库室场所、各类武器装备、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对装备动用使用、器材弹药供应能实施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调拨,对装备维护保养、难点故障诊断组织网上专家会诊、远程技术支援。信息技术为实施装备管理一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实时化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因此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条件下部队装备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以上4个转变的根本条件。

  2、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是部队装备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是指在部队各级相关领导机构的统一组织和规划下,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牵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军队信息网络平台,深入开发、利用装备建设过程中的信息资源,在构建以政策、法规、人才、技术、标准、安全、经费等为保障的综合体系基础上,对管理目标进行实时动态控制,实现装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的过程。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促进或加速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涵盖部队军、师(旅)、团各个层次和各类专业,涉及管、供、修、训、战等各项业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部队装备管理主体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人员是装备管理的主体,是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之相结合才能进行。因此,装备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是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没有装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无从谈起。

  2)部队装备管理客体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的客体,也就是部队装备管理的对象,既包括武器装备,也包括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等管理资源。装备管理客体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利用智能识别、工况采集、智能检测等信息技术将装备管理客体的各种有用信息转变为能为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所识别的数字信息,以实现装备管理的动态可视。

  3)部队装备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装备管理手段是实现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装备管理手段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加强装备管理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积极开发各种智能化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装备管理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4)部队装备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根据装备调配供应、储存保管、动用使用、维修保障等业务工作的需要,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网络等传输技术手段,达到信息传输实时性、通信及时性和工作协同性,实现业务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业务处理能力。

  5)部队装备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以装备信息末端采集手段为基础,以装备数据库为支撑,通过网络或交互式管理系统,为装备管理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

  6)部队装备管理环境的信息化。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环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安全管理环境和建设管理环境,推动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军武器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探索,总部机关、各军兵种部门、各部队单位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各自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为我军的武器装备科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我军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级装备管理机构已配备相应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库室场所已具备完备的安全设施,信息自动处理和辅助决策技术已广泛应用,为我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但还应看到,当前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存在着系统分散开发、功能单一、数据标准格式不统一、编码不规范、兼容性差等问题。

  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不大,系统配套还不够完善。现有信息管理网络并没有延伸到各个装备场所,相关配套设备还不够完善。主要原因是论证不够、经费不足,后续的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没有经费支持,难以为继。

  2)软件系统不兼容,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当前,部队配发使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种类繁杂,软件系统兼容性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有的系统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有的设计初衷欲求综合全面,但却忽视了实用性。主要原因是现行装备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多头领导、分散管理,顶层设计和一体化建设不足,以及建设、使用、管理的不统一。

  3)运行机制不健全,系统运行使用不经常、不规范。在信息化管理中,缺少相应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制度来为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提供基本支撑,在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存储、使用、安全等各个环节,缺乏制度规定和强制约束,造成责任不明,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对相关的建设制度、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及时、深入的研究,致使配套的法规、条例未能及时确立并发挥作用。

  4)信息化管理、使用、维护人才匮乏,人员整体素质难以满足管理需要。当前,装备系统士兵主要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大专以上学历较少,信息化能力素质普遍不高。大量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维护的技术人才来操作,不会用、用不好、管不好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是部队装备人才先天储备不足,加之部队装备人才流动性强和个别领导对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致使人才流失严重,培养补充力度不够,难以满足信息化管理对人才的需要。

  4、加快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推进部队装备信息化建设发展,必须紧贴其能力需求,着眼建设全局,更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打牢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

  4.1加强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

  一是标准规范和技术体制的统一。把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部队全面建设和装备建设的大系统中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论证、统一标准、统一设施、统一组织、统一验收的要求,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合理确立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建设机制。二是做好信息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在建设论证阶段,应将资源规划与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做好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寿命规划,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三是组织好需求论证。由总部机关牵头,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装备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参与,以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求为基础,确定建什么、怎么建,保证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需求具体而准确。

  4.2夯实信息基础,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做好装备基础信息建设。切实把单装基础信息、单装质量状况、配套状况、服役履历、修理履历、使用管理情况搞清楚,切实把装备管理中所有软件、硬件情况搞清楚,并从中找出对当前条件下部队装备管理规律的阶段性认识,分析当前部队装备管理的突出问题,加强标准制度建设,为提高装备战斗力和保障力提供基本依据。二是加强部队装备规范化管理。结合信息化管理模式,修改完善现行的装备管理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提出装备库室场站等基础设施、管理手段、规章制度的配套标准。针对检查考评重过程、轻质量,定性多、定量少等问题,依托信息系统,通过量化考评指标,制定装备管理综合考评实施细则,提高部队装备管理考评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健全装备信息化管理机制。着眼部队装备管理转型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规范部队装备管理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具体的业务流程,规范信息采集、处理、维护等方式方法,确保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利用。

  4.3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信息素质

  一要加速信息化管理能力培养。采取制度学习和在外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部队官兵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强化信息主导观念,提高官兵运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解决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加强教育引导。要结合日常学习教育,加强对自身及所属人员信息化建设基本常识的教育学习,掌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消除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认识误区,打牢立足现有条件、现有装备搞好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根基。三是要优化知识结构。把信息化知识学习作为自身基础理论学习的必修课,增加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使知识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对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装备管理操作流程、配套软硬件等知识的学习,适应装备管理信息化需要。四是要勇于实践创新。在装备管理实践中强调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应用,提高驾驭信息化装备的能力,善于在管理活动中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创新装备管理机制、方法、手段,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能力素质,满足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5、结束语

  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发展,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提出新的需求。紧密跟踪部队装备管理实践,加强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动态掌控,并持续开展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军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装备建设向深层次发展,更好地满足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兴柱,李富荣,张晖.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100问[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1-20.
  [2]凌永顺,万晓援.武器装备的信息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99-103.
  [3]于春风,张炜,赵乾.联合作战装备精确保障问题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3,24(2):27-30.
  [4]张航江.部队装备管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27-51.
  [5]苏冀东,于洪敏.浅论装备管理信息化[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5,19(1):32-3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