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思想论文 >

恩格斯军事辩证法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4 共58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价值探究
  【绪论】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意义研究绪论
  【第一章】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1  2.2】战争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关系
  【2.3  2.4】军事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三章】恩格斯军事辩证法理论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恩格斯军事辩证法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结束语/参考文献】恩格斯军事辩证法形成与发展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对我国现代军事斗争的影响

  在我国现代军事斗争史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没有证明毛泽东军事思想受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直接影响的证据,但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依然在中国战场上得到了印证与发展。下面我们针对人民战争思想在中国现代战场中的运用与发展以及攻防转换的战略战术在中国现代战争中的运用这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人民战争思想在中国现代战场中的运用与发展。

  恩格斯虽然在其军事辨证法成型的过程中,审时度势的提出了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但是其本人并没有直接领导过这样的战争。人民战争理论真正得到实践的检验是在 2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战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天空下不断斗争,使这一宝贵的军事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新的发展。

  首先,人民战争既然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就需要以人民群众为依托来进行。

  因此,人民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关键。

  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开展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战斗岁月中,他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为了孤立敌人,团结群众,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

  在土地革命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表--蒋介石统治集团对中国广大人民的压迫,所以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广大农民阶级特别是贫农雇农为主要力量,执行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坚决打击地主的政策。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主要矛盾转移到了中国全体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最大限度的团结人民,一致对外。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治集团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农民、工人为中坚力量,执行团结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开明绅士和少数民族在内的一切可能团结的人的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团结来自不同方面的力量,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孤立敌人的目的,这种指导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各个时期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其次,恩格斯在和亲密战友马克思创立人民战争思想的时候,其重点放在了如何让武装斗争中的人民群众更好地发挥杀敌威力,而对于战场之外的斗争则很少涉及。但是,人民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扩大到了战场以外的地方。这一点曾得到毛泽东的特别强调:重视武装斗争,并不代表放松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没有其他形式的斗争相配合,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共产党领导的历次战争都证明,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战场以外其他形式斗争的配合。就拿解放战争来说,我党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一直注重宣传战线的斗争,对国民党政府的阴谋诡计不仅在战术上给予反击,还在舆论上予以揭穿。

  此外,为了分散反动政府对内战战场的注意力,我党在敌占区还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这一切都对正面战场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善于结合各种手段,同武装斗争相结合,对敌人多方面施压,加速其失败的速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一大特征。毛泽东在 1939 年 10 月谈到这方面的情况时指出,"我们党已经能够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许多的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最后,人民战争的主体是人民,斗争形式主要是武装斗争。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战人员比一般战争要多很多,而编组形式不仅限于正规军,还有武装群众自发组织的民兵、游击队、地方武装,以及为武装斗争各项后勤保障服务的非武装群众。而怎样搞好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三个层面的结合,就成了人民战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恩格斯对正规军在人民战争中的主干作用是专门做了阐述的,但是由于其个人的经历,他对于战争中,除正规军以外的其他武装力量在战争中对于正规军的配合却谈的不多,这个问题在中国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 20 世纪上半页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就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当时参战力量杂、人数多。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对于如何协调其中各种武装力量的关系给出了回答,正规红军力量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若仅仅依靠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不没有正式红军的存在,则只能对抗挨户团,而正式的白色军队将会对政权的稳定造成威胁。所以光凭工农群众,没有相当力量的正规武装,便肯定无法造成割据局面,更无法形成长久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到了红军的正规军发展壮大之后,又有一些人提出撤销游击武装的意见。

  为了反驳这种错误的意见,毛泽东说道:"我们主张的集中兵力,并不包括放弃人民的游击战争在内。立三路线主张废弃小的游击战争,'一支枪也集中到红军中去',早已证明是不对的了。人民的游击战争,站在整个革命战争的角度来看是与主力红军相辅相成的,只有主力红军而无人民的游击战争,就像一个独臂将军孤掌难鸣。根据地的人民条件,具体地说来,特别是对于作战说来,就是有武装起来了的人民。敌人视为畏途,主要地也在这一点。"而在抗日战争打响之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这其中游击队和民兵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也给予了肯定,他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同它一道配合作战。在中国解放区内,一切青、壮年的男人和女人,都自主的和在保证生产的原则下,团结在抗日人民自卫军之中。自卫军中的精干分子,加入到军队和游击队以及民兵的队伍中。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存在,也对战争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战争的推进,非正规部队也在逐渐成熟发展,最终也能演变成为正规部队。对于军队的成熟,毛泽东曾论述道,游击部队转化为正规部队,必须满足兵员扩大和质量提高两个条件。前者除直接动员人民加入部队外,可采取集中小部队的办法;后者则依靠战争实践的历练和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

  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想尽一切办法,协调好各个不同层次的武装力量的协调,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恩格斯军事辨证法思想中人民战争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二、攻防转换的战略战术在中国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恩格斯军事辩证思想对中国的革命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我党军事斗争的战略方针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前面我们有专门的篇幅讨论了恩格斯对于积极防御这个战略的理解与阐释,而这个经典的战略方针在中国革命的战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就曾指出:"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反攻和进攻的防御。"他在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在灵活处理战略与战役、战斗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更为系统和具体地发展了恩格斯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

  首先,毛泽东指出: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也有防御和后退,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进攻而后退这是军事运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保存自己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战略防御问题也成了红军作战中最复杂和最主要的问题。反"围剿"作战就是防御和进攻的交替运用,"防御的阶段比进攻的阶段更为复杂,更为重要。"当然,打破"围剿"还要靠最后的反攻。

  因此,进攻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毛泽东对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这两种战略思想的实质作了高度的概括。

  他指出:防御必须同时有进攻,而不应是单纯的防御。可以说,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就是反对单纯防御,主张防御与进攻的结合。从中国历次革命战争的实践来看,这种结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把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结合起来,而是当敌我双方强弱优劣的形势发生变化时,审时度势地把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

  再次,实施积极防御的目的就是要逐步转变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毛泽东在运用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时,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矛盾和力量对比,注意攻防的转换,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在他看来,敌我强弱是相对的,敌人强中有弱,我军弱中有强,敌军之强受其缺点制约,我方之弱可依其优点弥补,这样就是强弱转换可能实现的根据。在具体实践中,毛泽东通过打破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在战略上实施"内线的持久防御战的同时",在战役战斗上实施"外线的速战速决的进攻战",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基本作战原则;最后通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而实现整个战场的反守为攻。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抗日战争,我们可以看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始终贯彻其中。

  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积极防御这一例战略方针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恩格斯军事辨证法思想对于现代中国战场上战略战术的深刻影响。
  
  第二节 对我国当代国防建设的启示

  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紧紧抓住战争的本质分析战争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恩格斯对于战争本质的看法是与克劳塞维茨大致相同的,他认为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其根源是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所引起的经济利益的冲突,而这一发现对于当今的世界依然是不变的真理。通过战争的本质来分析当前的国家军事形势,有助于我们做好当前的军事斗争准备。

  冷战结束之后,世界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当今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中,生产要素正飞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利益最大化的配置,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脱离世界之外去发展与世隔绝的经济。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贸易自由化的范围正迅速扩大,从传统的商品贸易领域向技术、金融等领域迅速扩张;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正逐步加快,世界、地域、国界对于资本流动的影响日趋衰微;生产跨国化的体系正逐步形成,全球的跨国公司已将近 5万多家,他们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进行生产;投资外向化的比重正日趋增大,发达国家是跨国投资的主体,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也在稳步增长;区域集团化的局势正在逐渐形成,全球经济共同体的遍地开花,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的资本与商品流通。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为各国经济实行优势互补和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经济全球化在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主要是面临着保护和发展本国经济、打破发达国家的经济垄断和封锁、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力等严峻的挑战。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负面影响主要来自对资本、贸易、技术、市场的争夺日趋白热化。

  很明显,旧的经济规则和制度产生了新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经济体系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发达国家占据大部分国际市场的情况下,经济实力本来就处于弱小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很难拓展国际市场,而且这个差距一旦形成,就会不断的扩大。同时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体系欠发达和防范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同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也就更加减弱了自己对经济混乱的控制能力,若取消对资本、物资、人员流动的限制,在给国际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趋利行动创造投机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遭受国际资本投机者发动金融打击的风险。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减少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重,从而使旧的经济秩序得以维持。甚至还采用援助和投资资金倒流、限制科技成果转让、转嫁危机等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拉大贫富差距。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上述原因,本国经济难以自行运转,从而增加了区域间不稳定的因素。这些经济全球化中日积月累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将很有可能引起社会动乱和局部战争。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战争的本质分析战场,学会运用恩格斯军事辩证法思想,在经济的战场展开斗争,处理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矛盾,解决好本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遏制战争的发生,维护区域间的和平。

  二、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军事技术是指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恩格斯军事辨证法思想对于军事技术领域的发展规律做出了科学的解读,这一点在上文中已作了详细的论述。其关于军事技术的辩证思想在这个科技腾飞,形势复杂的时代里,依然适用。

  在 20 世纪的后半叶,高新科技革命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新的科技不断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而由于军事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战争的威胁下,各项先进的技术通常都最先运用于军事领域。信息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航天科学技术等高精尖科技成果的先军应用,引发了以军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创新的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技术作战平台的比例快速上升。第二,精确制导武器逐渐成为主要杀伤摧毁性武器。第三,电子战系统更加完善。第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增加。

  在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的进程中,我们根据恩格斯军事辨证法思想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现当代所有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无一不是紧紧依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研成果而产生的。这正印证了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与军事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作为一个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腾飞的东方古国,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国际形势下解放生产力,成了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新课题。

  根据这一情况,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也是对恩格斯军事技术辩证思想的肯定。若要在新的时代里,把握住军事技术的发展脉络,最重要的就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核心,大力提高生产力,带动军事技术的前进与发展。这与几百年前恩格斯关于军事技术发展的伟大论述不谋而合。我们要充分理解把握恩格斯军事辨证法思想的精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未来的战场是科技的战场,未来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国与国之间在科学技术水平上的较量。只有继承发扬恩格斯军事辨证法思想,牢牢把握住科技强军的基本要求,才能使中国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