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心理学论文 >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做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8 共2623字

  前言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维护官兵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经常性实践活动,①与军队军事训练、政治工作、教育管理紧密相联。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军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评估、咨询疏导、心理训练和战时心理防护为主体的比较完善的心理服务工作体系,有力推动了部队发展,确保了新时期军队使命任务的良好遂行。

  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持续深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渐成常态,对官兵心理素质的考验更加严峻;信息社会,价值观念更加多元、信息流通更加便捷,各种社会现象、单位环境和职业特殊性对官兵个人、家庭的影响更加直接和凸显,也进一步加大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难度。

  目前,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偏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疏导,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不清、官兵对心理咨询认识不准确、心理咨询技术形式比较单一,以及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者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②③限制了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部队环境特殊性,也有传统部队心理服务工作采取的方式方法的局限性。

  1 积极心理学
  
  2000 年,Martin Seligman 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将人类的积极个性特征、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张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干预,预防、治疗心理疾病,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转向。

  随着积极心理评估、干预方法的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后,参战美军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焦虑和自杀率居高不下,④为应对不断增多的心理问题,美军积极更新心理服务理念,在这些军人中开展士兵健康训练项目(CSF),以心理弹性训练和积极心理学教育为核心内容,并逐步扩展至其他军人、军人家庭和文职人员,实现了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的积极转型。

  我国心理学界对积极心理学缘起、研究领域和意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一些跨学科的整合和应用。军内心理学研究者对积极心理学在美军心理咨询和训练的应用做了一些研究。10 月末,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要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方法”,心理服务工作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先后引入团体辅导、NLP 心理疗法等新技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治疗效果,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根据部队实际,研究探索其在心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也是十分有益的。

  2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主要方法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部队心理服务工作,可以消解传统心理服务过于偏重问题的片面性,与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目的更加一致。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念和内容,可以与传统心理服务中常见的心理暗示、心理咨询、团体训练等方式方法进行融合,也可以通过设计专项培训项目,整合体能训练、理论授课、互动体验、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塑造官兵的积极品质。

  2.1 培养积极认知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理念和自我调整方法,引导官兵放弃以往对自己和环境的消极认知,通过关注自身的积极力量和潜能来建立一种新的积极的自我认知,形成自身的积极力量。

  ⑤自我调整方法,包括乐观解读法、内省法等,也可以借助外力提醒或正面引导的方式,培养官兵积极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心态,并引导官兵将积极的认知向积极的行动转化,提高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2.2 丰富积极情绪体验
  
  部队担负的繁重任务、严格的管理机制和较低的生活质量,给官兵造成普遍的压力。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有效舒缓压力,提高官兵应对现实生活压力的能力。丰富积极情绪体验,可以通过自助式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演讲以及心理拓展训练等方法,也可以由战友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参与团体训练等方式,进而提高官兵的生活满意度。

  2.3 营造积极氛围
  
  积极人格、积极情绪体验等积极力量是在个体生活的外在环境中形成的,同时外在环境也受个体影响。随着兵源结构的调整,年轻官兵自我意识日趋凸显,部队在处理涉及官兵重大利益事项时,除了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外,还要注重官兵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回应和反馈。同时,要注意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渗透入部队的管理和训练工作,激发官兵自觉服从管理和积极训练的热情,力求建立友好的官兵关系、层级管理关系,共同营造温暖的军营氛围环境。

  3 积极心理学融入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主要途径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是传统心理服务工作的继承和发展,融合式部队心理服务工作的实施主体不再局限于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能够有效消除官兵的疑虑,方式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更加便于部队心理服务效能的发挥。

  3.1 与团体辅导融合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团体训练,可以弥补个体咨询的不足,消除个体的畏惧感。在团体情境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温暖、安全、尊重的团体氛围下,建立积极认知、感受积极情绪体验、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发展积极行为。

  ⑥在团体训练师的引导下,官兵更容易发现和发挥自身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团体辅导中,具有不良认知、自卑、退缩等心理的官兵,更容易互相认同和接受,团体活动中,能提供更多尝试新行为的机会,并给予及时反馈,告知取得的进步和需调整的行为,更好地丰富积极情感体验。

  3.2 系统建设
  
  前述,军人心理状态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设计专项培训项目应遵循系统建设的理念和方法,除整合体能训练、理论授课、互动体验、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外,应将军人家人、家庭纳入其中,夯实军人支持系统基础,提高军人和军人家庭的职业幸福感。部队心理服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借助地方专业机构力量,组织军人家人、家庭参加相关系列课程、活动。同时,积极寻求地方专业心理研究机构,对军人家庭其他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供部队职能部门参考借鉴,进而形成辐射军人及军人家庭、军地力量融合的心理服务工作体系。

  注释
  
  ① 总参政治部宣传部。军队心理服务工作概论[M].北京,2012.
  ② 吴松荣,黄世镍。部队心理咨询亟待解决的问题[J].武警学院院报,2001.
  ③ 罗新芹。军队心理咨询为何门庭冷落[J].社会心理科学,2001.
  ④ 黄宽,王金丽。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的转型[J].上海: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
  ⑤ 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⑥ 王益荣。增强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的对策研究[J].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军事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