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增加生源,将传统的精英式教育逐渐发展为大众式教育.然而,受传统的治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思想理念、运行模式、队伍建设、专业背景等方面的不协调性日益凸显.因此,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升其科学性和实效性,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改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实现学生服务和学校管理的良性循环.
一、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科研创新而展开,本质上即为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然时下一些高校虽也提出以学生为本等工作理念,但实际上因循守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不能及时更新队伍建设以迎合不断变化的高校学生的个体状况,一味追求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效果,完成个人的监管目标,对学生个体成长成才造成不利影响.
(一)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泛化、僵化,不利于个体发展
由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自建国后,政府即成高校运行的主要出资者,同时也是对其进行管理的主要力量.为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各高校内部都安排了一套党务领导班子,以党制政.学生工作也是党政并行管理.行政工作主要从规章制度等日常生活方面对学生进行泛化管理,党务及其下属的团学系统则主要从思想方面对学生进行统一指导.
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以社会本位、集体主义为出发点.虽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在中国高校内部广泛传播开来,但是根据道格拉斯·诺思"路径依赖"①的理论观点,我国长达半个世纪的传统教育理念仍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淹没在社会本位和集体主义的洪流中,对学生个体管理的过细过死,一味追求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效果.
学生思想管理被视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都专设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由于全球化浪潮已广泛蔓延至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各个角落,高校学生面对大量不同世界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极易出现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有调查数据表明,现存高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对此类问题解决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教育,提倡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范式教育,很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
(二)学生管理工作机构繁杂,一线配比不到位,管理效率低下
高校在各项相关法规中直接被定性为事业单位,并仿照政府部门,组建了一个层级管理结构的领导班子.随着外部和自身环境的发展变化,这支高校管理队伍的弊病日益凸显---结构复杂、层级繁多、事务重叠,管理流程过于拖沓,事务解决时效性不高,学生的声音到不了管理部门的顶层,学生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学生管理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因此,中国高校管理队伍"扁平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但由于很多高校连年扩招,辅导员与在校生的配套比例经常会超出标准,一名辅导员管理三四百名甚至更多数量的学生情况已经是普遍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与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合,班主任岗位在中国各大高校逐渐取消.试想一下每名辅导员都要解决几百个学生如上所说的各种管理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每天都淹没于浩瀚繁杂的学生事务,焦头烂额尚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哪还能静下心来深入分析学生问题的本源,帮助学生改善认知,纠正行为?
(三)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缺乏专业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由于工作内容的广泛性与复杂性,需要学生工作者综合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当事者不但要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
但纵观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尤其是责任最为重大的负责基层工作的辅导员队伍,虽然各大高校逐渐重视起学生基层队伍的建设,提高岗位准入门槛,招聘辅导员岗位的的学历要求都为硕士一级,但最终纳入学生管理体系的基本都是刚毕业不久的职场新人",在上岗之前也只是参加了短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工作方面的相关培训,普遍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没有从事学生工作管理的经验",因此,新进辅导员们光是处理好相关行政或者党团组织上的工作就已经相当吃力",即使发现了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和思想问题以及行为偏差等,但由于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也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和解决".
作为另一学生管理骨干力量的班主任一职,即使不是辅导员披挂上阵,也是由各院系刚引入的青年教师为主力分管学生班级,这已是很多高校的惯例.同样的,青年教师也面临着专业素养缺失、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甚至比起专职辅导员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不属于党政管理队伍,所以教学、管理双肩挑的现状对于一名刚进校的新人来说也是异常吃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免有所疏漏,无形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后勤管理工作与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日常评奖评优工作都直接挂钩.但很多学校为了节约管理成本,经常以雇用临时工的方式组建后勤管理队伍尤其是学生宿舍管理.学校对于这支管理队伍的学历、年龄、背景等一般要求都比较低,管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由于自身能力以及素质的限制,相关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往往都是简单粗暴、草草了事,不能从客观、长远的角度处理问题,无形中也伤害了不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正常社会功能的养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学生管理工作泛行政化,学生管理效果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为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的工作.时下一些高校虽也提出以学生为本等工作理念,但实际上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追求规范化、模式化的管理效果,并以此为其政绩评判标准和监管考核目标,从而很难为学生提供自我调节的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
中国高校仿照政府部门,采用行政化的科层制对学校进行管理.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管理部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并随之逐渐"官场化""、"衙门化",惯于用行政命令以及强制手段解决问题,即使基层工作人员也不能免俗.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一职,一般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岗,为各院系党总支书记直接管辖,沿用传统的上对下的政治路线对学生进行统一教育管理.在处理学生事务过程中,由于行政岗位特有的等级意识和官场风气,再加上学生事务本身的纷繁复杂,令学生基层管理者惯用强制、命令的政治化口吻与学生接触,以家长制的作风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政治效果、完成工作内容为目的,基本没有建立让学生自主自决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少考虑学生的意志与情感.学生群体参与不到学校事务的管理中去,成为校方决策与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和服从者,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对高校管理人员及政策产生失望、抵触情绪,逐渐放弃寻找渠道表达真实意愿,而学生管理部门面对这种沉默的状况也产生一种校内相安无事、管理效果斐然的安抚甚至自满情绪,落入学生管理恶性循环的困局.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引入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以学校为主要工作范围,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促进学生成长为工作重点,为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相应的学校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学校社会工作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项专业化的社会事业,是各大高校运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中国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基本都引自港台地区.香港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社会工作部门,即相当于内地高校以学生处为核心的综合管理团队,下设若干小组或部门,一般包括学生活动辅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学生福利设施管理、学生资助、宿舍管理等板块,和内地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相差无几,几乎涉及了除学业以外与学生相关的所有事项.不可否认的是,港台地区的学生管理以及素质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优于中国大陆的,因此,适时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或为内地高校的学生工作的改革带来一丝春风.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几个重要理念
1.平等与尊重的态度
平等与尊重是社会工作者最重要的专业认知之一.在社会工作者看来,自己与案主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个体,应尊重其本身独有的特质,相信个体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并对个体及其发展的可能性给予绝对的尊重和信任.
平等与尊重的态度是中国现行高校管理和教育理念缺失最为严重的一条.按照西方社会工作者的观点,"尊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尊重案主(学生个体)的人格,没有等级的距离、没有权利的差别,遵从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的"秉持爱心和耐心,公平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另一方面,尊重原则还包括"尊重个人潜能,并支持个人完成抱负".中国传统的"绑缚式"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和潜力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因此才有家长式一言独断、批量式泛化管理和包揽大多数学生问题的惯性做法---与尊重个人潜能的社工理念恰好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中国教育管理者需要深入反思的地方.
21世纪的青少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长,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比之过去强大的多,作为新一代的高校工作人员也应该给予这些成长中的个体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变管理者为指导者,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培养自己的个性和能力,这是促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与活力增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2.服务的观念
社会工作行业的服务理念是在其平等和尊重的思想上衍生出来的.西方和港台的人文环境比较轻松、随意,强调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土壤中诞生的社会工作行业没有主流的或者固定的政治取向,行业存在的目的也只是向有需要的社会个体或者群体提供服务,达到为受助者解决问题、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但是被行政化风气笼罩的中国现行高校往往不是抱着服务的、为在校师生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一味的希望以行政化的立竿见影的手段达到预先设定好的目标,而不管这个结果是不是符合客观事实和广大受众的期望.
现行中国内地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弥漫着浓厚的官场气息,管理者甚至教师都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敷衍塞责,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官场以及职称逐鹿上.学生可以明显感到"在位者"的轻蔑态度和等级意识,自然对其望而生畏,对学校各项政策反应冷淡甚至是敌视,产生不了对教育的尊重和知识的热爱,遇到问题找不到求助对象和发泄渠道,容易形成个人心理的创伤性事件,对个体的成长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对高校来说,不管是教学效果还是管理效果都大打折扣.
3.案主自决原则
"自决即自我决定.由于案件处理中的地位原因,社会工作者很容易犯提案主决定、越俎代庖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④中国高校有自己传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将这两点统一灌输到学生心中.而新一代的青少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成长,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主见,光凭说教的方法令这些成长中的个体接受传统理念极其不易.
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大学应该是充满理性和批判精神、崇尚学术本位和人的主体性的地方,其思想应该是独立自由的,而不是"承担政治功能、听从行政指令、兼理人才培养的聚政治、行政与教育于一体的混合机构."⑤我们应该积极借鉴社会工作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能力和潜力,尊重他们的批判和创新精神,以一个辅助型而不是主导型的角色站在学生身旁,为他们的大胆创新和历练提供实质服务和精神鼓励,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即社工专业所说的"助人自助",中国传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观念.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模式
社会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都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门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的行业,其处理问题有自己的一套较为缜密的理论和方法.就学校社会工作而言,最为中国本土所熟知的有三大工作方法、四大工作模式:
1.三大工作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亦称团体社会工作)以及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协助受助者解决困难,恢复个体与团体、社会良性互动的社工专业独有的实际操作方法,对中国现行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改善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个案社会工作是以学生个体为服务对象,解决个人实际面临的问题,挖掘其潜能,促使个体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能力的提升,帮助其社会化的过程.
小组社会工作,又称团体社会工作,是以有受助需求的学生所在的团体或者社团为对象的工作,如寝室、班级、社团等,以小群体为入手点,在小组内外开展工作,向群体成员提供各种服务,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促进个人以及群体成员间相互合作.
社区工作即将整个学校包括周边社区视为服务对象,通过社区居民及学校整体的参与、合作和互助,提高学校及社区的福利水平,促进二者的平衡发展与共同进步.
2.四大工作模式
四大工作模式是上世纪美国学者安德逊提出的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革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和社会互动模式四种处理学校问题的社会工作模式.
传统临床模式主要依据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将工作重点放在社会关系失调、个体情绪困扰的学生身上.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塑造较好的社会功能、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这与中国内地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是同样性质的工作;学校变革模式将工作重点放在学校环境本身,尤其是规章、制度方面.这一点对于改善目前高校包括教育教学和政工人员在内的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变革现行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中不和谐的部分有着重大意义.
社区学校模式的着眼点在与在于促使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发展.现行高校持续多年的扩招,绝大多数都新建了至少千亩以上规模的新区,把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吃穿用行,甚至休闲娱乐场所都纳入其中,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社区,在校师生的生活环境也不再单一.怎样借助这样的新环境发展校园文化,促进学生个体与周边环境形成良性的互动,对广大教育者、服务者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综上所述,由于服务内容及对象上的相似性,源自西方的学校社会工作可以从指导理念和方法技巧等方面给走入围城的中国本土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一丝曙光,笔者也期待着本土高校学生工作能够借鉴这些宝贵经验,认真专研,走出一条融合西方服务理念与中国本土特色的新型的学生工作之路.
[参考文献]
[ 1 ] 王思斌.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1995,(2).
[ 2 ] 陆士桢. 浅说美国社会工作及其教育[J]. 中国社会工作,1998,(6).
[ 3 ] 张宇莲.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J].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9,(1).
[ 4 ] 管向梅.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及其启示[J]. 社会,2004,(4).
[ 5 ] 冯军芳."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的途径[J]. 社会工作,2007,(2).
[ 6 ] 胡凌霞. 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08.
评估方法论问题是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中一个基本问题。古巴(Guba,E.G.)和林肯(Lincoln,Y.S.)(1981)曾分别从基本假设、一般特点和方法论的特点等三个方面,[1]着重讨论了在评估活动中的科学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方法论的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两者整合的问...
基础化学是为了满足医学专业的需求而开设的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该课程以化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与医学知识密切结合,具有独特的特点,加强化学教学对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医学教学的重要方向。...
一、公共管理的新理念公共管理的新理念是从管理方式、管理重心、管理原则、管理手段等层面上的创新。在管理方式上,从管制型转向服务型;在管理重心上,注重程序转向注重绩效;在管理原则上,从注重行政原则转向注重管理方法和人格化;在管理手段上,由传统...
一、高职单招学生特点1)生源复杂,这一群体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技、中职、中专学校毕业生,企业有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他们的基础和特点还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文化基础较差,必备知识储备不足,学习自控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相当一...
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是形成人的内心个性和心理特征的关键, 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自我情绪。因此, 自我意识的形成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空间不是一个寂静没有声息的死物,它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传输带,在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传递着各种信息。有时空间似乎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加诚实的说明了空间的个体之间的特征,关系和活动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空间同样起着媒介的作用,它是...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一)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方面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体制的建立,我国逐步迈向工业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受此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开放程度高,社会环境趋于复杂化。以此为背景...
我们集团创办于2000年集团设五个办学点总园、两个分部、两个分园就集团整个班子人员的配备上说是不足的从各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池给整个集团的管理带来了难度.但回顾走过的十年办园之路,集团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这得益于幼儿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理...
新课改之后高中生物教材的选修I模块中出现了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现代生物技术实验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给大部分生物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实施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生物教师实验培训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是十分有必...
班级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载体, 班级管理工作会对幼儿教育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持续推进, 国内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