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论文第三篇:湖南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教育扶贫是摆脱贫困、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贫困群体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手段。现阶段,中国教育贫困问题仍然严重,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条件的差异,西部地区教育贫困问题尤为严重。湖南省有11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教育贫困现状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湖南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与资金支持、完善教育扶贫机制等教育扶贫的策略,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并助力教育扶贫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扶贫;扶贫模式;贫困地区;
Abstract: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eliminate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poor groups from blood transfu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o hematopoietic poverty alleviation.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poverty in China is still serious.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conditions, geographical location, human resources and other conditions,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pover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particularly serious. There are 11 deep poverty counties in Hunan Province, with high incidence of poverty, deep poverty and poo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at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crease the strength and financial support of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guide all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山区的教育贫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201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桑植县、麻阳县、城步县、通道县、凤凰县、泸溪县、古丈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龙山县11个县为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思想落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增加了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因此,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增加资金投入和设施建设是遏制教育贫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理贫困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现状研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助力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发展。
1 教育扶贫的内涵及方式
1.1 教育扶贫的内涵
教育扶贫是指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穷人能够掌握消除贫困和获取财富的知识和技能,转变贫困地区人民的思想观念,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贫困地区各方面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如李倩等[1]认为,教育扶贫是能为就读于职业学校中的贫困家庭子女进行学习生活费用的资助,提高贫困学子的入学率,使其具备文化素养并掌握就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问题的一种扶贫方式。方雪儿[2]指出教育扶贫旨在为贫困地区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日常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教育扶贫常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同时也针对所有年龄段和不同文化层次具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这种扶贫方式不仅包括资金方面的援助,还包括了政治思想、一对一帮扶、技能培训等内容,能使被援助者更深入地了解扶贫相关政策,属于“物质+意识”层面的教育扶贫。范骁珺[3]综合当前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教育扶贫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要从根本上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现状,需要发动社会其他子系统,最终实现减贫。李兴旺、朱超[4]认为,教育扶贫是主体常由领导干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等构成,客体为贫困地区居民,以传播教育知识、提高知识技能为核心,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一种扶贫方式。钟秉林[5]提出,教育扶贫是为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进行投资,扶贫工作包括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现状、增加知识培训、加强师资力量、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对在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和生活费用资助,解决贫困学子入学难的问题,用教育来带动经济和文化,最终摆脱贫困。
1.2 教育扶贫的主要方式
1.2.1 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发展性教育
随着全国教育扶贫工作在深度贫困地区有序开展,各地区政府召集众多社会组织纷纷加入到扶贫的队伍中来,深入中西部的贫困地区进行扶贫。湖南省各中小学举办校(园)长能力提升学习培训班,明确教育扶贫培养人才、结对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宗旨,为贫困地区群体组织各种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学习新知识。同时还有许多社会组织设立的奖学金,深度贫困地区学校与许多非政府组织设置奖学金,开展校企合作交流,双方长期形成合作,为学生毕业后提供就业岗位。
1.2.2 以院校为依托的对口支援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才、贡献智慧的地方,许多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利用院校优良的设备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优秀公务人员送到高校进行学习培训;另一种方式是学生在毕业阶段,高校与贫困地区教育系统建立合作培养关系,输送优质生源到各县区,为贫困地区教育奉献一份力量。其中,贫困地区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因此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形成教育支援联系,通过开展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来对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支持。
1.2.3 以服务生源地为条件的投资性教育
以服务生源地为条件的投资性教育主要有生源地助学贷款、学校集中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针对家庭困难有师范意向的助学项目。对于农村义务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办理助学贷款,在大学就读期间免收利息。国家针对部分家庭条件困难、热爱学习的学生能提供报考师范意向的定向生培养计划,具体指的是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直接报考师范意向的填报定向录取,到师范大学就读,成绩优异学生可以享受学费减免的国家优惠政策,在大学毕业以后,必须回到原籍省份进行教育教学,服务满规定的年限[6]。
2 湖南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现状
2.1 当地经济发展滞后
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缩小。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9 752.1亿元,比上年增长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 540元,增长7.1%。GDP总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长沙市(11 574.22亿元)、岳阳市(3 780.41亿元)、常德市(3 624.21亿元)、衡阳市(3 372.68亿元)和株洲市(3 003.13亿元)。相对于湖南省总体发展水平而言,深度贫困地区GDP总量偏低,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阶段,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经济结构差异较大,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呈现严重不均衡状态。由于当地经济的滞后性,便衍生了当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教育人力资本紧缺等一系列问题[7]。可见,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2 贫困发生比率居高不下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桎梏。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常位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偏远山区。湖南省人口众多,贫困发生比率高,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其中重大疾病致贫、残疾和自然灾害致贫为主要原因。到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356万,贫困发生率为6.36%。但同期,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平均水平。如花垣县贫困发生率为17.8%,泸溪县贫困发生率为10.2%,通道县贫困发生率为14.77%,城步县贫困发生率为10.2%。
2.3 区域发展劣势明显
湖南省深度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大部分地区处于武陵山腹地,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地貌主要为丘陵、山区,地势、地形条件复杂,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地势险峻、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植被稀少、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等内在因素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教育落后等外在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深度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总体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如古丈县山高路陡,境内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常耕地数量仅为11.5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农业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3 湖南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面临困境
3.1 人力资源匮乏
人力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到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深度贫困地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缓慢,教师流失严重。首先,从贫困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可以看出,教师普遍以大专学历为主,缺乏现代教育理论,师资水平不高、经验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差;其次,由于教育发展滞后,农村贫困人口众多,低质量教育无法满足贫困地区学生求学意愿,导致适龄学生提前辍学步入社会打工或转往别地入学;同时,响应国家号召参加教师支教计划的高学历人才也鲜有留驻于此的想法,进一步加剧人力资源的短缺[8]。
3.2 经济落后制约教育发展
湖南省有11个省级贫困县,部分边远山区学校条件艰苦,师资水平与市州相比相差甚远。例如,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设备、图书馆、教职工宿舍等满足日常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课程改革对日常教学所需的书籍、电子教材、计算机等设备需要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对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利用和开发不够,类似智囊学堂、爱教育、猿辅导等在线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共享;许多乡镇小学教室破旧,桌椅破损情况严重,常年出现漏风漏雨情况。深度贫困地区教学基础设施与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仍有很大差距。
3.3 教育扶贫示范推广机制不强
近年来,深度贫困地区实施教育对口帮扶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衔接,扶贫先扶智,扶贫模式逐渐由传统向创新转变。但是,在实际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中,教育扶贫宣传机制和政策推广单一、效率低且不稳定,部分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力度明显不足。许多刚出台的新政策,大部分贫困群体都没有听过,部分贫困家庭对于高校国家助学金申请、助学贷款的办理和还款等政策并不知情。同时,贫困群体认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教育扶贫政策信息的获取、认知等层面存在严重不足。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贫困地区群体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认为教育扶贫政策只有资金和物质方面的资助能使其维持生活所需,内心排斥参加各项教育培训[9]。由此可知,众多教育扶贫资源没有实现最大价值,教育扶贫呈现出帮扶主体热,帮扶对象冷的反差现象。许多贫困群体仅仅为了获取补助而参加就业和技能培训,自身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仍然无法实现自主就业,一方面导致教育扶贫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贫困群体降低了对教育扶贫的认可度。
4 湖南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贫困地区教师应用能力和整体教学水平较差,要在短时间内解开贫穷导致人才缺乏的恶性循环,必须要从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入手。1)学习高校或企业初期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在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县农村学校建立教师引进机制,进一步丰富当地教师队伍。2)构建“引进+走出”相结合教学模式,鼓励贫困地区教师到市州学校学习,更多了解学校的先进教学知识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教学讲座、课堂教学和研究,拓宽教学思路,实现教学多元化,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改革。3)利用湖南省对口支援这一良好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定期派遣优秀名师来当地指导教学,并分派教师赶赴外地交流学习,提高教师队伍和科研水平。
4.2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与资金扶持
资金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贫困地区教育扶贫资金的投入不能仅局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还应扩大资金来源,从各种渠道筹集教育扶贫专项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教育。在扶贫政策和充足的资金扶持下,贫困地区教育工作者能拥有更多的热情和创造力继续投身到教育扶贫工作中,鼓励并调动科研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以期在教育扶贫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10]。同时,贫困地区现有的教育扶贫力度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亟需加大贫困地区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集中资源在贫困地区修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教育增加教学补助金,降低学费标准;除了基础的教育补贴外,还根据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学费补贴和生活费补贴,确保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而辍学失学。
4.3 建构健全的教育扶贫机制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教育扶贫政策并参与到扶贫任务中是最重要的,因此,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实现扶贫方式多元化,在保证教育扶贫政策发挥作用的同时,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各地区政府教育部门应做好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宣传,加大对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的教育宣传力度。由于贫困地区大多处于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地区,各部门或学校应在每年开学季深入贫困地区与当地负责人联系,开展教育扶贫的宣传和讲解;利用电话调查,短信慰问,入校、入户宣传等方式,对当前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宣讲解读,让大家清楚了解申请的条件、材料和程序,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同时,积极开展现代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引导贫困群体积极参与技能培训课程。立足贫困地区特色,开设少数民族特色农业、旅游业等课程,培养兴趣,让贫困地区群体真切了解培训内容,提高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李倩,杨俊孝,王刚洋和田市教育扶贫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2,12(7):166-168.
[2]方雪儿.贵州省深度贫困乡镇教育扶贫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 2019.
[3]范骁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困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8.
[4]李兴旺,朱超教育扶贫理论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 , 2017(1):6-8+10.
[5]钟秉林.教育扶贫的关键是‘找问题"[N].人民政协报, 2016-06-23(4).
[6]索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绩效评价:以湖南省某高校教育精准扶贫项目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28):5-8+29.
[7]雷菁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教育扶贫创新模式研究:以湖南省泸溪县为例[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20,20(4):75-77+85.
[8]李雪峰,王薇,刘璐探析我国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下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高教) , 2020(4):8-10.
[9]林海月,李琳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定位、模式及机制:以云南省武定县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7(1):55-58.
[10]李晴.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9.
教育扶贫,是指以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教育大系统为主体,以贫困人群为客体,以传播知识技能和提升文化素质为内容,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一种扶贫方式。上世纪4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等多个视角...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越来越注重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教育扶贫政策也应运而生。作为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教育扶贫政策在推动群众脱贫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但同时这一政策的推进也面临着一定的执行困境。为了解决教育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贫困地区学生进入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