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地处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近年来由于严重干旱缺水,为加强综合治理,政府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 相继采取节水治沙、关井压田等措施。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得不离开故土到外地或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儿童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已成为目前我县农村学校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心理与生理的健康成长都面临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为了深入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校“留守儿童 ”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三、四年级学生,共发出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表格48份。
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与其他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学习感到有困难,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要依靠老师和同学, 非留守儿童还可依靠父母。
日常生活中, 留守儿童的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点的孩子还要承担家务,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对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较多留守儿童的监管人为祖辈, 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对学习辅导基本是空白,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我校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由于父母无暇顾及、监护人监管不力以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问题
留守儿童大都和祖辈住在一起。 由于监护祖辈与孩子年龄差距大存在代沟, 自身又担负大量繁杂的劳务, 孩子出现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 从表中可见主动打电话帮父母联系的儿童仅占不到38%,他们又很少与在外的父母联系, 所以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情感教育问题。 因缺少关怀、倾诉,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他们感情比较冷漠,甚至孤僻、偏激。 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内向、自卑、不善交流等共性问题。
(二)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的影响及各种娱乐场所的增多, 尤其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不少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大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在中等以下位置。
(三)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祖辈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对孩子纵容溺爱,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多,道德和精神上约束引导少,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的放任自流,留守儿童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农村留守儿童中最大的问题便是, 没有人能管得了的问题儿童。 祖辈年纪大,还要种地务农,不懂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寄居在亲戚朋友家的,主人不便对孩子进行教育; 寄宿在学校的由于缺少监护人,更是忘乎所以;至于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情况稍好一些, 但是仍然存在有诸多问题。
三、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突出问题的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质上也是 “三农”问题的一个表现。外出务工农民由于工作稳定性不高,收入又比较低,加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城市昂贵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等已成为农民工难以逾越的鸿沟。经济、环境、家庭和学校因素等成为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我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 近年来随着学生的逐步减少, 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应付日常开支捉襟见肘,不同程度地制约教育软硬件条件的改善。寄宿条件较差,生活教师不全,班主任负担较重,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二)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 “吃喝享乐”、“金钱万能”等不良习气已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对于自制力弱、内空虚寂寞、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来说,网吧、游戏厅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与去处,有的沉溺其间不能自拔,随之逃学、厌学、撒谎、偷摸等行为就慢慢形成。
(三)家庭因素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平时对子女疏于管教、缺少沟通,造成亲情淡漠。隔代监护中祖辈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观念方式陈旧,溺爱大于教育,感情多于理智,祖辈们习惯用自己陈旧的观念和经验去教育孩子,教育存在缺陷。
(四)学校因素
农村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年龄层次不明、针对性不强的现象,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存在盲目性和 “一刀切”的问题。 如老师不能及时向家长了解真实情况,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照顾不周、缺乏必要的生活关爱和指导,乡镇学校缺乏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等。
总之,我们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才能深入剖析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原因,为今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引言研究劳动力短期流动及长期迁移的动机和原因是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迁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人口迁移理论,如推拉理论、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贫困论,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视角,认为不同地区、行业以及部门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是促使劳动力流动...
一、引言。现代化和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在推进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不能忽略的是,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在此大趋势和大背景下的延续和发展。早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城镇化是指乡村转化为城市的演变过程,包括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及其相应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一、大学生假期回乡教育实践的社会学意义(一)满足农村家长与学生的社会阶层流动期待布迪厄曾提出:教育发展的动力必须根据一般的分层过程来解释,在这种分层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本被不平等地分配着。这些资本有:包括金钱和物资的经济资本,包括地...
1民办学校的地位与作用1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真正贯彻国务院对于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今后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但由于国家政策和经济条件等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由此形成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2013年全国妇联在其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农村留守...
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他们从小就背负了父母和亲人的期待。很多时候,即将毕业走向岗位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对职业的选择背负了太多人的嘱托,他们不能“任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不能“自私”地追寻只属于自己的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许多问题,在学习、生活、...
一、研究背景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随着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教育对于农村社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意义越来越大。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和全面性,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等)是促成教育变...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在1994年,上官子木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文中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的问题。[1]关于留守儿童这一概念,国内对其界定诸多,并不统一。学者一张(1994)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国外工作、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吴建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