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办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11999 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指出:真正贯彻国务院对于社会力量办学实行"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今后 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和民办学校发展的优惠政策。 保证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
1.2 民办学校的作用
民办教育已经有了一段的发展历程, 作为其中主体力量的学校也不断发展。 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诸多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农村,可以给留守儿童一个归宿,让家长放心; 较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增加学生选择多种教育的机会等等。
2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是教育的基石,对学校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的发展利于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上升和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但现在农村的小学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很严重, 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
2.1 农村教育自身的问题产生的不公平现象
2.1.1 教育理念落后
农村小学教育是相对于城市小学教育而言的, 但是农村小学教育的理念却不能" 唯城市化""、 泛城市化". 现在有些地方的教育价值取向严重偏离当地的生活实际而把纯城市教育当成了其改造和发展的价值取向, 忽略了当地的特有教育资源。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
考试考什么,老师便教什么。 在这种教育形式下,学校里培养的学生的思想、观念、想法便很呆板、闭塞,而不能与城市里采用先进化教学理念的学校里培养的学生相比; 易导致在农村和城市小学的学生在交往或交流中存在差距。 观念落后的农村孩子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
2.1.2 教育管理体制不严
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 中央政府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政府所有。 除了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的权力和责任,都交给地方。 这种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分离, 使地方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取向与当地学校教育实际并不相吻合。
另外,教育投资的不均衡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公平。 随着教育财政预算以县为主, 这些弱势群体的差距成了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瓶颈".与此同时,这种不公平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对于经济薄弱地区的小学教育尤其严重。 当然在这种不乐观的状态下,部分家长会尽力将自己的孩子带入城市, 离开农村这个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
2.2 师资力量薄弱产生的不公平现象
2.2.1 教师胜任力不足
目前, 在农村小学的教师老龄化较高, 一般都是从 80年代以来由民办转为公办的教师。 他们实际的文化知识不充足,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知识水平有限,知识更新速度慢。 虽然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跟不上小学教材内容的变化和当今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 在职教师基本得不到应有的职后培训,缺乏与教育界的沟通、交流,也得不到新的教育观点。
2.2.2 教师流动性较大
从 2006 年国家实行了" 特岗教师"政策。 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 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 由于农村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差,部分特岗教师都奔着条件好、经济水平高的地方任教。 有些人即便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屈就在农村。 年轻的教师数量少,后续力量不足,缺乏新的力量的注入。 当然,他们也不会坐下来认真钻研教材,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也与农村学生之间构不起关联。
2.2.3 教师状态不佳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偏低,有些教师,特别是民办教师不仅要从事教学、教育活动,还要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教师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也不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而是为养家糊口。 有些刚走出校门的教师( 其中包括单身教师)因农村文化、精神生活贫乏,个人婚姻不好解决等原因则要求调动、改行,不能安心从教,其心态不佳,势必影响教师教学水平,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下降。 正如人们常说的" 教师是教人向上的",而一个缺乏热情的教师要想教好学生是困难的。
2.3 办学条件方面的不公平现象
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与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农村小学教学设施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在一些贫困山区的情况更加严重。 学校里的危房等安全隐患比较明显,教室里设置的仍然是旧式墙壁上砌成的黑板和粉笔末较多的粉笔。 由于经费的限制,教室里没有标准的" 9+2"式照明灯,没有适合现代化设备教学的多媒体;校园里没有符合学生兴趣发展的绘画室、自然科学室、图书室、语音室等。 有些经济条件好一点的,课外图书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学生只能阅读教材; 体育器材的缺乏, 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乐器的不全,学生就只能跟着老师唱。 这样的环境使学生根本不能及时地了解社会的前沿信息, 导致他们与社会脱节,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及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3 民办学校在农村小学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
3.1 民办学校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对" 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
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有效前提和保障。 民办学校都是在教育局审批通过下成立的。 一所民办学校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理念。 笔者曾工作于一所民办小学。 它们的校训是" 自主、大气、创新、高雅". 在这里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学习也可以说成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在这里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愿意学,能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成就感。 这样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不断地产生刺激和强化;让学生自己能够找到知识大门的钥匙。 这种学校不正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天地吗?
另外民办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紧跟时代步伐。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基础教育抓不好,更无法来谈其他教育。 要保障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时代性的教育理念是关键。
3.2 民办学校有着完善的教学设施
农村公立学校落后的教学设施无法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民办学校恰能改善这种状况。
民办学校有着合理规划的校园、安全的教室、多种类型的体育器材等。 还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多媒体设备、绘画室、音乐室、自然科学室等。 在部分寄宿制民办学校有着家长放心的一条龙后勤服务,像学校医务室、温馨的宿舍、能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堂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对资金是有一定要求的。 民间资本的集中在这里既能让投资者获得经济效益又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是利于社会发展的。
3.3 民办学校有着严格的管理体制
民办学校在自成体系的体制下良性运转。 民办学校弥补了公办小学教育中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相对分离。 民办学校是根据当地的特色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而运转的,地方教育政府和学校董事会能够掌握教育管理权。 进而强化了当地政府的责任意识, 可以把当地的教育水平作为地方领导班子考核、晋升的重要标准。
另外,学校内部有着配套的责任监督机制、绩效考核机制。 董事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检查、视察、业绩考核等;由此不断推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民办学校的教师采用合同聘任制,一般聘期为一年,学期末进行考核,施行" 末位淘汰制". 看似这种竞争有些激烈,但教师的待遇还是比较优厚的。 学校也不断给教师创造着进步的空间。 学校会对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一般学校还有" 名师课堂"" 教学风采大比拼"" 新人秀"等。 为了促进新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 以老带新"的教师分班策略。
总之, 这种严格体制控制下的民办学校弥补了公办教育的不足,为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仕德。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3(14):185.
[2] 周礼根。浅议农村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J].文 学教育(中),2010(9):142.
[3] 李才。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2):77,95.
[4] 刘艳霞。农村小学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吉 林教育,2014(31):125.
[5] 薛 位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及发展[J].科 学大众(科 学教育),2012(2):119.
[6] 瞿昊。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对策[J].学园,2013(17):93- 94.
[7] 周 小力。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面面观[J].小 学时代(教 育研究),2010(11):2.
[8] 李君全。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12):47.
[9] 李瑞山。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与改善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3):36- 37.
[10] 肖 明华,冶 进海。民 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J].教 书育人,2005(S7):12- 13.
[11] 汪明,王晓燕。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趋向的政策分析[J].教育研究,2008(5):21- 25.
功利主义伦理观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自然会以谋求利益为目的。因此,也可以说功利主义的教育公平就是唯利是从.也就是说,在结果出现之前对教育公平的计算是不存在的,公平就在于使效用最大化。而在现实教育的分配问题上,功利主义无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不断加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着力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至20世纪90年代,城乡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逐步改善,两基目标基本实...
当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整个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在个人、城乡、区域等不同范围内的一种客观公正、均等化的分配方式和运行机制。在社会主义...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视角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分析,但鲜有人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审视。本文尝试从制度视角切入,以期为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构筑一个更具洞察力与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推进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一、教...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贫困地区学生进入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教育公平内涵十分丰富。基于对教育公平的不同理解,以及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素,实现教育教育公平的路径、措施、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一、多元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即教育机...
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认定不一。就教育公平是否意味着平均来说,有人认为教育公平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即人人享有同等份额的教育资源;但也有人认为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平...
推进教育公平意义重大。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平等、改善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流动、实现关系和谐、防范阶层固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人力资本、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手...
教育公平是最近几年社会上不断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类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区域教育文化差异以及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指狭义概念上的农民工子女,具体是指6~15...
伴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教育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30年的停滞期后,开始步入重建的历史进程中。至今,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已经基本成熟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