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关联机制探析(4)
来源:人口与经济 作者:张抗私;朱晨
发布于:2017-06-02 共10507字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以 2014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详细分析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筛选出了 17 个影响就业质量的显着因素。分别是个人特征维度的 “政治面貌”、“所属行业”、“专业是否对口”、“工作能力”、“职业危机感”、“工作获得方式”; 工作特征维度的 “单位性质”、“合同类型”、“单程通勤时间”、“收入是否能实现生活追求”、“工作培训情况”、“工作岗位是否容易被替代”、“年休假时间”、“平均周倾诉次数”; 收入满意度维度的 “月收入”、“与上一年相比的月收入变动”、“对自己涨薪水的机会感到满意”.
1. 主要结论
首先,大学毕业生不是只关注现阶段的就业质量好坏,而是对就业质量有全面长远的评价。
一方面,从工作特征的各个因素对就业质量的作用强度得分整体要高于个人特征的各个因素,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是一个长时间段的考量,不仅仅看中从找到工作开始到当下这段时间的就业质量,更看中长期的工作就业质量整体评价。个人特征维度的各个因素主要是对工作搜寻以及在就业初始阶段对就业质量评价具有短期的影响,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将逐渐被淡化,而工作特征维度的各个因素则是个长期的影响因素,对就业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影响。另一方面,收入满意度中的 “对自己涨薪水的机会感到满意”因素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影响最大,其作用强度值甚至高于 “与上一年相比的月收入变动”、“工作收入是否能实现生活追求”及 “月收入”这三个当前收入因素,说明大学毕业生认为当下的收入水平固然对就业质量有较大影响,但相比较未来的收入水平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更大。如果当下收入水平比较理想,未来的收入预期水平不高也会对就业质量评价大打折扣,而如果当下收入水平较低,但是未来的收入预期水平很高,就会给予大学毕业生信心,未来生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说明大学毕业生把未来的收入预期看的比当前收入水平更为重要。
其次,收入水平仍是大学毕业生评价就业质量的首要标准。
收入满意度维度里的三个因素作用强度值分别为 0. 85、0. 56、0. 53,排名占第一、二、四位,说明收入水平仍是大学毕业生评价就业质量的首要标准。
再次,大学毕业生开始更多地关注非收入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本文研究显示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关注工作感受,在通勤路途上耽误过多时间侵占了大学毕业生的闲暇时间以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疲劳度,从而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年休假和周倾诉次数是大学毕业生在繁重的工作疲劳中分别从身体和心灵方面的自我修复。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强度均为0. 30,在17 个因素中排第10、11 位,说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已经不再是唯收入高低论,而是更合理地把自我身心健康纳入了考量范围。最后,保障性和稳定性是大学生评判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合同类型”和 “单位性质”影响就业质量的作用强度分值较高,分别为 0. 40 和 0. 36,这两个因素代表了工作的保障性和稳定性。正规的劳动合同要比劳务派遣合同及临时合同提供给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工作稳定性和劳动保障,体制内和体制外具有很大的工作稳定性差别和隐性福利待遇差别也导致大学生对体制内工作的高评价和 “偏爱”.
2. 几点建议
就业是国家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就业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就业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就业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等因素,若想更好地提高就业者的就业质量,结合上述的结论本文建议如下。
第一,大学毕业生应努力提高就业后阶段的能力和心理状态。
工作搜寻阶段个人先天条件的差别只在找寻工作时有重要作用,而工作后的发展状态主要取决于大学毕业生在工作阶段的努力程度和人力资本投资,工作努力和懂得自我缓解工作压力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消除个人条件的差别从而提升自我能力和岗位平台,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评价。
第二,企业方面应该制定更透明、更完善的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
收入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仍然是处于首位,完善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级差、透明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会让大学毕业生获得较完全的信息和晋升动力,使大学毕业生认为晋升有明确的机会和通道,并在晋升后能够获得较大幅度的未来收入提升,从而提高生活和就业质量。
第三,企业和政府部门应重视大学毕业生的非收入性感受。
企业应适当增加按员工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之间距离不同给予的交通补贴。落实国家的带薪休假政策,做到不剥夺、不侵占员工的休假权利和休假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行弹性休假制度,使员工更好地缓解身体疲劳感。此外,还应增加员工的心理疏导,增加就业者倾诉表达思想和建议意见的渠道,每年固定日期可以设立家庭日邀请员工家人来单位了解员工工作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参与员工工作等方式缓解员工心理疲劳感。非收入性因素对员工就业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显着,就业质量又会影响到员工的生产率,就业质量越好的员工生产率也相对越高,对企业的收益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很有帮助。
第四,针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所有制分割问题,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减少和打破人为形成的制度壁垒,减少行业和企业制度差别,使非国有制、非体制内企业或单位的就业人员享受的权利和福利与国有制、体制内企业或单位的就业人员均等,减少隐性福利待遇,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和保障性。
参考文献:
[1] 信长星。 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J]. 中国人口科学,2012 ( 6) : 2 -5
[2] MORTON P. Job quality in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Ghana: field research results [R].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Office,2004:
[3] BEATSON M. Job quality and job security [J]. Labor Market Trends,2000 ( 10) : 124 -135
[4] RICHARD A. Measuring decent work with statistical indicators [J]. 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2003,142 ( 2) : 147 -178
[5] BONNET F,FIGUEIREDO J B,STANDING G. A family of decent work indexes [J].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3,142( 2) : 213 -238
[6] DAVOINE L,ERHEL C,GUERGOAT-LARIVIERE M. Monitoring quality in work: European employment strategy indicators and beyond[J].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8,147: 163 -198
[7] BILLS D B. Credentials,signals,and screens: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ing and job assignment [J]. Review ofEducational Research,2003,73 ( 4) : 441 - 449
[8] GERSHUNY B S,DE KLERK H. Mento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ith aspirations for clinically relevant work: the bard college model[J].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2012,26 ( 3) : 176 -195
[9] HETTICH P I. College-to-workplace transitions: becoming a freshman again [M] / /THOMAS W M. Handbook of Stressful Transitionsacross the Lifespan. Antioch: Springer,2010: 87 - 109
[10] PORTES A P.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J]. Annual Review of Socilogy,1998,24: 1 -24
[11] MARINO R C.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ization-specific supervision on school counselors'perceptions of preparedness,professional identity,and perceived supervisor effectiveness [D].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2011
[12] 刘素华。 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 [J]. 人口与经济,2005 ( 6) : 34 -38
[13] 杨河清,李佳。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J]. 中国人才,2007 ( 15) : 28 -29
[14] 张抗私,盈帅。 性别如何影响就业质量? ---基于女大学生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研究 [J]. 财经问题研究,2012( 3) : 83 -90
[15] 史淑桃。 大学生就业质量性别差异渐显的原因与对策 [J]. 湖北社会科学,2010 ( 12) : 177 -179
[16] 孟大虎。 拥有专业选择权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J]. 现代大学教育,2005 ( 5) : 94 -97
[17]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 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J]. 高教探索,2005 ( 2) : 91 -93
[18] 孟大虎,苏丽锋,李璐。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的就业实现和就业质量---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人口与经济,2012 ( 3) 19 - 26
[19] 姚艳虹,张晶。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J]. 现代大学教育,2010 ( 6) : 99 -103
[20] 胡永远,邱丹。 个性特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J]. 中国人口科学,2011 ( 2) : 66 -75
[21]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 2005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J]. 高等教育研究,2006 ( 1) : 31 -38
[22] 刘新华,杨艳。 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差序就业---关于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的研究 [J]. 教育学术月刊,2013( 5) : 66 -68
[23] 黄敬宝。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J]. 北京社会科学,2012 ( 3) : 4 -6
[24] ARTZ B. The role of firm size and performance pay in determining employee job satisfaction brief: firm size,performance pay,and jobsatisfaction [J]. Labour,2008,22 ( 2) : 315 - 343
[25] 陈刚,李树。 政府如何能够让人幸福? [J]. 管理世界,2012 ( 8) : 55 -67
原文出处:张抗私,朱晨.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J]. 人口与经济,2017,(01):75-84.
相关内容推荐
-
东盟自贸区环境下广西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发展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1.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广西做为中国进入东盟的门户,占据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构建中国--东盟这个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的历史进程中,...
-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就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重点、热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压力大。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本科生毕业人数达727万,往届未就业人生...
-
疫情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拉低了外贸,国内外经济脚步放缓,企业出现裁员度过危机……本届高校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交织在一起,与疫情危机带来的经济状态形成对比,疫情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
人力、社会、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以及高校就业政策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高度关注以及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在人力资本的作用及影响不足以解释劳动力就业中的现象,随着社会资本理...
-
基于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变革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攀升,使得大学生不仅仅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更面临着如何在新的背景和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高校作为指导大学生实现就业目标的关键,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
-
民办高职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探究
摘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职毕业生总量的增大,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就业过程中突显出许多新的问题。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是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学习与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的就业指导经...
-
-
论茶文化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措施
过对茶文化的体系进行深刻探讨, 主要针对其交流背景、传播诉求以及特点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解析, 不难发现和找寻到茶文化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对我们所传递与表达的信息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这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
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汇总8篇)
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远远超过岗位需求的数量,呈现出"就业难"的局面,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下面是搜素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
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现状
3大学生就业取向的现状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群体对待就业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直接反映在其就业取向较之从前有了积极的改观。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就业选择重城市轻农村、重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