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远远超过岗位需求的数量,呈现出"就业难"的局面,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下面是搜素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第一篇:“90后”贫困大学生的学业与就业压力与对策
摘要:“90后”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主力军,该群体中的贫困生因其特殊性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高度关注的对象。研究发现:“90后”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和就业的双层压力比非贫困生都要大;家庭经济原因、心理健康原因、社会关系原因是造成其现实困境的主因。要大力加强社会援助和学校资助力度,同时“90后”贫困大学生也要着力提升自我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早日适应社会。
关键词:“90后”; 贫困大学生; 学习就业; 困境; 破解路径;
Academic Difficulties and Employment Worries: the Predicament and Way Out of the "Post-90s" Poor College Students
LIU Kun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bstract:The "post-90 s"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oor students in this group have always been the object of high concern in the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ecause of their particularity.It is found that the "post-90 s" poor college students face more double-layer pressure on their studies and employment than the non poor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uses of their real difficulties are family economic reasons, mental health reasons and social relations reas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t-90 s" po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self-quality,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adapt to the society as soon as possible.
0 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大量的“90后”贫困家庭子女得以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学校园中的贫困生问题愈发严重,“90后”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现实困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90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阶段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转型时期,期间互联网开始兴起并迅速普及。“90后”贫困大学生一方面易于接受新思想、新科技;但另一方面,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其在大学校园中面临一系列现实困难。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90后”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潜因,并提出一些具体层面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1“90后”贫困大学生的现实困境
“90后”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的特殊群体,虽然国家、社会各界和学校都给予了各种各样的经济资助和人文关怀,但是在现实校园生活中,他们仍面临着比非贫困生较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
1.1 学业困惑
“90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生相比,缺乏一定的技能特长且学习投入时间精力相对较少,造成他们学业压力较大,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现象时有发生。
1.1.1“90后”贫困大学生技能特长欠缺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对高级人才的评判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复合化和多元化,学习成绩不再是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拥有一定的技能特长也是用人单位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90后”贫困大学生在高考前,他们人生的主要目标就是考上大学,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家庭经济的主要投资都用在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上,与学习无关的培训和活动很少投入。
因此,就造成了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比较窄,除了学习之外,其余技能特长缺乏。比较明显的是,往往他们的英语考试成绩并不差,但是因为口音重,缺乏必要的锻炼和培训,造成了在校园中举办的各类“英语角”、“英语沙龙”,甚至是英语课堂上羞于开口、不愿开口、不敢开口。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中“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各类在线学习平台等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但是,部分“90后”贫困大学生因为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缺乏了解,甚至有部分特困生购买不起电脑或者智能手机,造成他们在这类学习中举步维艰。显然,缺乏上述各类技能和特长,对他们的大学学习和日后就业都是极其不利的[1]。
1.1.2“90后”贫困大学生学习投入失范
有研究表明,贫困生学业成绩与学习投入程度密不可分,学习投入程度和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性[2]。但是,因为经济压力,“90后”贫困大学生家庭为他们提供的经济来源,仅能勉强维持日常开销,甚至有个别特困生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
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更好地满足自己校园生活各类开销,大部分“90后”贫困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进行各类勤工助学和兼职。这就造成了,这部分贫困大学生在学习投入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与非贫困生拉开了较大差距。同时,也因为课后兼职消耗了他们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以至于影响到正常上课时间内学习质量和效果,甚至有个别贫困生为了生计“翘课”去兼职。以上种种情况,致使“90后”贫困大学生不能像其他非贫困生一样,安心在课堂“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不能百分之百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去,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甚至部分贫困生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水平。
1.2 就业困局
“90后”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竞争力“先天不足”、求职技巧缺乏、就业心态不良等特征。
1.2.1“90后”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先天不足”
“90后”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或者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城镇,因为地域关系和当地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他们从小接受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大城市同龄人有较大差异,他们在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驾驶技能等各方面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存在“先天不足”。
1.2.2“90后”贫困大学生求职技巧缺乏
在大学读书期间,他们因为经济困难,为了满足生活物资需求,过多的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兼职中去,但往往从事的都是一些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缺乏参与一些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同时,因为经济窘迫,他们不可能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交礼仪训练,也很少花费较多金钱对自己的形象、外貌、衣着进行包装,这些方面的原因都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
1.2.3“90后”贫困大学生就业心态不良
大部分贫困生是“全村的希望”,他们身上寄托了自身家庭或者是整个家族振兴的希望。虽然大学扩招以后,考上大学并不像以前一样是一件“鲤鱼跳龙门”或“光宗耀祖”的大事,但是在他们身上仍然寄托了父辈们的殷切希望,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泥腿上田”、“跳出农门”的希冀始终没有改变。这就造成了他们从一开始入校就背负着比非贫困生较重的心理压力,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与家乡贫瘠土地的现实反差,严峻就业形势与家人殷殷期待的现实冲突,往往造成他们背负着较大心理压力,不少贫困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出失落、抑郁、不自信、激愤等负面心理情绪[3]。
2“90后”贫困大学生的压力之源
造成“90后”贫困大学生学业困惑和就业问题的主要根源,首先是家庭经济原因,其次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的原因。
2.1 家庭经济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是导致“90后”贫困大学生求学困难和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对贫困大学生家庭背景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且来自于农村多子女家庭;少数贫困大学生来自城镇,其父母亲多处于下岗失业状态[4]。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致使贫困生无法像其他同学一样,无忧无虑地在大学校园开心学习,他们整天为衣食担忧,为了解决温饱去兼职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导致学业堪忧就业困难。
2.2 心理健康原因
“90后”贫困大学生往往因自卑导致敏感,因妒忌导致偏执,因自闭导致孤独,因焦虑导致抑郁[5],对他们的学业和就业产生极度不良影响。
2.2.1 自卑是大学贫困生普遍存在的首要心理问题
自卑心越重,其内心敏感度就越高,长期的自卑和敏感情绪在他们体内聚集,导致他们难于调整自己积极心态,产生消极情绪,最终放弃学业不想就业甚至厌世轻生。
2.2.2 极度渴望成功最终导致形成妒忌和偏执
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加希望成功,更加希望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认可,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自身的原因达不到预期目标。这就导致他们,误以为别人的成功预示着自己的失败,从而产生极度的妒忌心理,对达到目标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在学习生活中偏执。如果这种心理情绪在某个临界点被激发,往往就会导致自虐、仇杀等极端行为,云南的“马加爵事件”就有部分根源于此。
2.2.3 怯懦的内心使他们选择了自我封闭
因为缺乏交流技巧,或者是在人际交往中担心自己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甚至是口音被旁人讥讽和嘲笑,“90后”贫困大学生往往容易不愿、不想、不敢把自己内心想法暴露在别人面前,更愿意选择停留在自己内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独来独往的习惯,拒绝和别人的交流沟通,使自己内心处于封闭孤独状态,严重者将患上“自闭症”,对学习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2.2.4 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排解最终导致抑郁
敏感、偏执、孤独等情绪如果长期占据“90后”贫困大学生内心,而且这几种情绪长期得不到疏导和释放,就会导致他们内心产生极度的焦虑感,最终导致抑郁症的产生。在这种不良心理影响下,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人和事提不起兴趣,对于无法完成肩负改变家族命运的巨大期望感到极度自责,往往沉溺于游戏与虚拟世界,逃避现实,荒废学业,更妄谈就业。
2.3 社会关系原因
“90后”贫困大学生一般来自多子女农村家庭或者父母亲下岗失业城镇家庭,他们原生家庭在整个社会所处地位较低,以家庭血缘和家族同乡地缘为纽带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网较弱[6],社会关系网中可以为他们提供学业指导、职业发展规划、就业信息的“能人”很少,他们处于复杂人情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孤岛”。这就导致他们在大学求学和就业期间,通过社会关系能得到的支持很少,与其他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非贫困生对比,他们处于明显的劣势。
3“90后”贫困大学生的“涅槃”之路
对“90后”贫困大学生学业帮助和就业援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集各方力量,整合各项资源,统筹协调。同时,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需要长期坚持,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责任心和细心,要特别关注他们心理层面的体会和感受,要扶贫更要扶智,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帮助他们学业进步并实现顺利就业。
3.1 社会援助
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和大中型企业,为“90后”贫困大学生提供金钱物质援助,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在大学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就业金”,把育才、选才、用才和帮扶结合起来[3]。
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就设有专门的“订单班”。“订单班”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企业负责提供,学生和企业签订合同,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此举,一方面缓解了学生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而且从入学开始就进行企业文化和人文精神培养,有利于企业精神认同和职业操守形成,经过3年陶冶熏陶和学习,最终大多数贫困生选择进入企业工作,顺利实现就业。
3.2 学校资助
进一步完善学校层面对“90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提高扶贫精准力度,切实从学业和就业方面开展有针对性地资助帮扶。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应该将资助育人摆在首位,建构长效资助育人机制,树牢立德树人根基,彰显新时代高校贫困生资助新亮点。
在具体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一是应将物质资助、道德培养、能力延伸、精神激励有机融合[8];二是尽最大可能尊重贫困生隐私,使他们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三是注重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培养他们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摒弃自卑心理,要使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思想,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反哺家庭回报社会。
3.3 自我提升
作为“90后”贫困大学生除了积极申请社会援助和学校资助外,还应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努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3.3.1 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
“90后”贫困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向身边榜样学习,努力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大学生。一是要树立阳光心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礼仪交际能力,努力拓展自己高质量的“朋友圈”,提升自己的社会关系,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二是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定位,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积极提升自己文化品位和人文内涵,参加就业方面的辅导,及时了解社会人才信息需求。三是注重自身职业技能和技术资格的培养,根据各自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学习新技能技术,提高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3.3.2 做创新创业的新青年
“90后”贫困大学生要结合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勇于创新,以创业带动并实现就业。一是要利用在校期间的宝贵时光,努力学好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有益的初创项目尝试。二是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促学,提高专业水平,实现高质量就业。三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服务家乡当地经济建设中去,把个人发展期望和社会发展、家乡需求结合起来,调整就业创业目标,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4 结语
大学校园中的贫困生问题,是我们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当下“90后”已成为高校主力军的情况下,针对“90后”贫困生面临的现实困境开展研究,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心理健康、社会关系是造成其学业和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大社会援助和学校资助力度,提高贫困生自身适应能力。本研究对于如何精准帮扶大学贫困生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囿于研究条件限制,在如何整合政府、社会、企业、学校资源,形成合力对贫困生进行帮扶方面研究不够,后期的研究将在这方面加以深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广飞.贫困大学生“学习力”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3):32-34.
[2]虞亚平.高校贫困生学习现状调查与资助政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8(05):66-68.
[3][7]戴勇.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35-36.
[4]马芒,赵捷,董亚杰.农村多子女家庭:高校贫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对安徽省部分高校贫困生的调查与思考[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06):37-41.
[5]肖建国,王立仁.高校家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思想教育对策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2):94-98.
[6]周大雄,陈海平.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资本:拓展与重构——社会网络资本对高校贫困生职业地位获得影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86-92.
[7]洪柳.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历史、问题与精准化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5):103-109.
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第二篇: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挑战与促进措施
摘要:就业问题与每个大学生的前途息息相关,就业率低下会影响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增长。就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促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精准定位,探索就业规律,为政府、企业、高校在出台人才政策、制定招聘计划、开展就业指导及规划求职路径方面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问题; 挑战与机遇; 措施;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with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LI Xiao-jun ZHANG Jian-fei DING Xiang WANG Xiao-an
Gansu Provinci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 School of Finance and Business, Lanzhou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Division of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Abstract: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very serious problem in today's society. The employment probl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every college student. The low employment rate will affe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further affect the high-quality growth of social human resource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solutions. We hope that we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ind out the core laws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and provide help and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policies, the formulation of recruitment plans,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the planning of employment paths.
一、引言
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模式转变,再加上国际贸易纷争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压力。同时,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带动了产业的升级或转型,许多传统岗位面临消失,涌现出大量的新兴职业和岗位,使就业市场需求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在2019年“两会”上,国家释放积极的经济刺激信号,进一步放宽相关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将得到进一步壮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继续深化,互联网及传统行业的发展新契机初显[1]。目前,我国处于战略机遇期,经济转型升级,在新业态、新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有了多元的就业机会,虽然持续处于高位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但就业人数总体保持平稳。加上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保障了毕业生的平稳有序稳步就业。但挑战对于高校毕业生还是存在的,如:就业岗位需求不对等的矛盾,就业质量的提高问题,特别是慢就业者更需高度关注,就业形势严峻的地区普遍存在。因此,完善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不能有丝毫怠慢[2]。
二、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对于我们最为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教育部在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多出13万,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仍然严峻。基于智联招聘《2019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的数据,企业校招岗位与应届生的数量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供给增长幅度低于需求增长幅度,这样就导致应届生今年的就业率高于去年,从1.78升至2.68。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2019年比2018年增加13万人,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在就业压力的感知方面,2019年应届毕业生比2018年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88.10%的应届毕业生觉得就业有困难,同比上升5.30%;从就业行为数据来看,今年截至3月底,参加过面试的毕业生超过90%,同时,超过75%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虽然就业较往年难度加大,但求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3]。
根据历年调研结果,大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关注的首要因素并非薪资水平,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高层次追求。“能够学习新东西”是今年毕业生最看重的要素,而“待遇好,能挣钱”是排在第二位的条件。通过近年来的跟踪调研,毕业生理想中的就业状态是有进一步提升能力的空间,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是只看待遇好不好。目前受到物价上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19应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与实际月薪都比2018年上浮一档。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中32.39%的人期望月薪在6001~8000元,而从实际签约月薪数据来看,35.22%的应届毕业生的签约薪酬为4000~5999元之间,低于求职预期[4]。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供求不匹配
招聘会上大量的求职者被频繁拒绝是很常见的情况,所学专业不符合企业的需求是主要原因。很多大学的专业设置未能根据时代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更新,所以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不同高校的专业供需程度差异较大,有些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有些专业就业难的情况突出。近年高校的教育不能及时调整导致的这种供求不匹配的状况还会继续存在。
(二)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因素,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滞后性,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存在盲目性,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不能依据岗位需求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开设较少,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在企业岗位工作上手较慢,短期内达不到要求,不能保证零距离就业。目前部分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低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这诸多的原因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的难度加大。
(三)学生不合理的就业观念作祟
无业可就的局面是不存在的,无业只是受到大学生就业观念影响。部分毕业生盲目听从别人的就业意见,自我认识不足,盲目自信,缺乏就业规划,眼高手低,只是追求高薪水,高报酬的单位,看不起基层工作,缺乏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有部分毕业生因就业难度大,就业信心下降、职业发展理想丧失;就业态度不积极,无就业计划的毕业生明显增多;还有缺乏积极就业态度的毕业生,找熟人、托关系寻找就业机会而不是主动出击。
(四)地域岗位需求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一,北上广区域经济发达,所需人才较多,西部地区相对经济落后,农村、基层岗位也还不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从而造成人才紧缺、但热门区域存在一岗多人竞争的情况。通过从几家网络招聘平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地域的差异性导致招聘规模与质量上的差异性。另外,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不稳定性也在增加,从事稳定、全职的就业的比例在持续减少,就业流动性高、离职率高。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是同步的,产业发展过程与技术升级协同并进。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学生就业结构转变,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显著提高,高校毕业生需求行业分布与产业转型升级保持同方向变化。只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协同发展,才能够解决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高校更加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变化的同时,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完善和落实就业创业政策。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中,同时强化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并科学地设置高校学科及其专业,才能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通过这三方面来协同推进产业发展与高校学生培养的联动[5]。
(二)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面对就业时,应该打破传统的就业观。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捧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已经不合时宜。毕业生应了解认识新环境、新需求,充分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转变过时的就业观。
同时,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目前,各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2019年以来,不少名校开始劝退不合规的大学生、研究生,能力不提升,就业形势就会更严峻。面对当前的就业困境,高校毕业生应提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居安思危,在学习阶段,应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等的培养,利用寒暑假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保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三)在切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举世震惊的10%左右。但从2012年起,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增速分别为6.9%、6.7%、6.9%、6.6%,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率达到了6.2%。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必然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需求方向、需求地域发生变化,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所以,顺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顺应国家对人才行业性和地域性需求的变化,在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应该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加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在全国的高校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实效,但任何事物都会推陈出新,新问题、新矛盾会一直存在,服务体系只有适时调整,动态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完善,学生就业的各类矛盾才能不断消化。要使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效能有更大辐射,让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必须动态建设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只有像灯塔一样指明就业方向,学生面临就业就会不迷茫,有的放矢,精准选择,从而缓解就业压力,营造人文的、绿色的就业环境。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必须树立精准服务理念,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匹配的就业岗位。同时,定期跟踪反馈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保证不能让任何一个毕业生失联,要同每一名学生保持联系,就业服务信息不间断地供给,直至其就业为止。[6]还可以打通政府部门和高校就业服务互动机制,研究设立公共就业服务券制度,为学生增加新的就业服务体系。
(五)充分做好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
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扩大就业人数、提高创业人数是我国近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之一。以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大量的人就业,开展创业培训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不知不觉中为自主就业做准备,拓宽就业思路,为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提供了精神、知识技能和心理的准备。
开展大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计划,深化大学生教育改革力度。尝试建设大学生职业训练中心,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六)加强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习对高校学生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获取、掌握生产现场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把实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实习教学改革与研究,健全实习教学体系、规范实习安排、加强条件保障和组织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实习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大学生实习工作稳定开展、实习质量稳步提高,从而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个别高校对实习不够重视、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实习组织管理不到位等现象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降低了考生的就业的机会。
(七)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服务平台存在的信息审核机制不完善、重硬件轻软件建设等问题,通过提高对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认识,创新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完善信息审核机制,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科学性,在进一步升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硬件设施基础上,注重软件系统的建设[7]。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大数据库”,实现就业信息共享,让高校毕业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指导,进一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辟新局面。
五、结语
就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虽然传统经济和行业仍存在艰难前行或沉沦凋敝的现象,但是新经济的发展和跃升,使就业既充满挑战,又孕育新的变革与希望[8]。作为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基础,面向未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情况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要素的提高。我们要通过各阶层各方面多渠道的努力,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多元化,更加有效,更加实际。
参考文献
[1]睢琳琳.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探讨[J].智库时代,2019,(44):5-8.
[2]吴康宁.“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4):43-47.
[3]李旭.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25-28.
[4]乔洋,刘健婷.论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J].高教学刊,2019,(16):33-35.
[5]孟续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J].中国劳动,2018,(5):4-13.
[6] 孙永利.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J].中国高新区,2019,(9):56.
[7]周颖,靳伟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15):182.
[8]丁赛尔,孟续铎,汪昕宇.产业转型升级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研究[J].中国劳动,2018,(10):18-25.
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汇总8篇) | |
第一篇:“90后”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对策 | 第二篇: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挑战与促进措施 |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困境与促进策略 | 第四篇: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特点、影响因素改善建议 |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 第六篇:A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缓解策略 |
第七篇:新就业形势下我们会计毕业生需要做什么 | 第八篇:大学生“慢就业”的类型与形成原因 |
高校为祖国发展培养着各式各样的储备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输出量日益增加,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一些贫困大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焦躁不安,易陷入对自己否定的困境,产生对社会的失望、对寻找工作的抗拒...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有很多, 导致了90后大学生在就业观方面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所以, 应该从学校、社会以及家长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 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具备更加完善的就业观, 也能够推动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使90后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社会发展的...
树立科学合理的地归因风格,既是缓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措施,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90后大学生应该制定适合自己的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未来的目标, 以此来提升自己就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并不断完善自我, 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 激发贫困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好社会资源, 将社会能利用的资源用好, 开展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技能实用的活动, 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营造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氛围环境, 并以此形成良好的循环, 让贫困大学生就业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