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

疫情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

来源:教育与职业 作者:张云涛; 陈晨
发布于:2021-08-31 共3746字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竞争人数增长、岗位投放减少、人才需求升级。为此,政府层面,要完善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高校层面,要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就业实效;学生层面,要转变思路,强化自身就业能力。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法学专业;应对之策;

  2020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好于预期。但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下,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复杂。因此,深入探究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求职基本盘扩大,竞争人数增长

  一方面,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2010—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由575.4万增长至874万,年均增长近30万,2021年更是高达909万。具体到法学专业而言,相较于1990年,2020年“法学教育学位总数增长了18.9倍,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分别增长了14.6、25.4、47.8倍”1,每年取得法学学位人数超过6万人。另一方面,国门外疫情仍在发酵,全球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一些留学计划改变的学生群体将分流至国内升学、求职大军。同时,国外经济下行明显,就业机会减少,我国却顶住压力,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反差加速留学人员回流,使归国就业人数持续走高。国内毕业生数量攀升和国外留学生回流,加之部分毕业生留学受阻转战国内求职,导致进入就业市场的求职者基础人数扩大,就业领域的竞争势必会加剧。

  (二)刚需增速放缓,岗位投放减少

  受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预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调控和恢复阶段。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选择压缩人力资源支出,减少了人员招录或降低了人员规模扩张速度。法学作在商业交往的辅助型、支撑型、服务型专业,其在就业、从业方面对其他行业的依附性较强,因此法学专业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较之其他专业更加突出。以北京工业大学法学专业为例,“2018、2019、2020三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人数分别为60人、71人、73人,对应的就业率分别为98.33%、87.32%、63.01%,深造率即于国内或赴国(境)外升研人数占当年本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28.33%、29.58%、30.14%”2。可见,在升学率基本无变化的情况下,近三年该校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尤其是2020届作为受疫情影响的第一届学生,就业率出现断崖式下滑,充分反映出进入后疫情时代后法学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三)人才需求升级,复合型人才紧缺

  此次疫情放大了我国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多个领域就业缺口大。具体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同质化严重,传统型基础法律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特色化不足,复合型高端法律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受疫情的影响,卫生法学方面的人才需求激增,但当前我国仅有个别院校在法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涉及卫生法学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近年来,随着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加速推广,电商主播、碳排放管理员等新的社会职业逐渐衍生,就业领域的格局重塑对法学人才提出了更加多元的要求。进入后疫情时代,社会将更加需要既懂法律又熟悉前沿科技,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1.png

  二、后疫情时代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的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必须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层面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一)政府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例如,202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2020年7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举措》,提出支持灵活就业、鼓励企业吸纳、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实施阶段举措、开展精准帮扶、优化就业服务等具体措施。

  各级政府应把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事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做好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法学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和布局,化解当前法律基础人才过剩、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分类引导不同层次法学院校优化整合资源、彰显自身特色、明晰自身定位。

  (二)高校层面: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就业实效

  第一,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一肩挑着传授知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任,另一肩担着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单看法律人才培养,全国超过600所院校开设有法学专业。进入后疫情时代,无论是专门的法学类院校抑或是综合大学里的法律系和法学院,都要顺应时势,瞄准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下功夫打造厚基础、宽口径的高水平复合型法律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一方面,有条件的院校要打造高端法律人才培养高地,培养跨学科、国际化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以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当前,部分高校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和学习。例如,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设置了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利用两校的法学和语言优势资源,实现两校本硕一体化贯通式培养,从而大力培养经得起实践检验、面向未来的跨学科、国际化的高水平复合型法律人才。另一方面,其他高校也要做好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基层服务实际,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职业素养,积极到基层去建功立业,以适应法律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精心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实习实践,学生可以对理论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验,加深对法学理念、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以获得对法律相关职业的初步认知,增强专业自信,择业时更加理性、更有针对性;可以积累一定的实务经验,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也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此外,实习实践也是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大好机会,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大都通过实习来挑选合适的应届毕业生。因此,在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高校做好法学专业实习实践的管理、监督、服务工作显得越发重要。各高校应拨付专项经费搭建实习实践平台,与公检法司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机制,制定实习教学大纲、实习计划意见和实习效果评价方法等,抓好实习实践的组织实施。

  第三,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从后疫情时代的职业发展趋势出发,在充分研究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制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首先,做好就业政策宣传、求职技巧传授、岗位信息发布工作,筹办线上线下就业双选会,多为学生发现就业机会、推荐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机会,扮演好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穿针引线人的角色。其次,探索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要想在学生前、走在学生前,贴近不同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就业地区、劳动岗位。要特别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做好定向重点帮扶,争取不让一个毕业生掉队。最后,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拨付创新创业教育专门经费,配备创新创业教育专门团队,鼓励学生创新,支持学生创业。

  (三)学生层面:转变思路,强化自身就业能力

  第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应杜绝“缓”“慢”“等”“靠”等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准确认识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切忌随波逐流,避免出现他人考研我也考研、他人就业我也就业的跟风行为;要做好职业规划,积极参与实习实践,理性判断就业形势,努力寻求就业信息,抓住就业良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理性而不任性,可以先就业再择业,要坚信有志向就会有事业、有本领就会有舞台。

  第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法学专业学生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汲取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努力提升学术研究、问题解决、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要努力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打下扎实的法学功底,为日后履职尽责奠定基础;要锤炼忠诚、务实、担当、严谨的作风,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参考文献

  [1]汪习根,汪沛,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一-构建 面向基层法治改革的就业新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 2011(1):32-39.

  [2]刘坤轮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层次一-深埋在“ 卓法计划2 0"中的金丝银线[J]中国大学教学, 2019(6):38-43.

  [3]张良成, 黄姝重大疫情应对中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路径研究--以南 昌航空大学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2020(1):91-95.

  注释

  1郭二榕,沈文钦,王顶明.法学学位体系和教育规模的中美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68.

  2数据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官网发布的2018届、2019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
原文出处:张云涛,陈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与应对之策——以法学专业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1(16):110-11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