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1.社会体育就业现状
2.影响就业现状的因素
2.1客观因素
2.1.1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2.1.2社会体育的经费投入的原因
2.1.3就业市场方面的原因
2.2主观因素
2.2.1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2.2.2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
2.2.3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3.促进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3.1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3.2 打破单一培养模式, 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3.3 加强素质的培养, 适应多方面的就业需求
3.3.1 倡导吃苦耐劳, 献身敬业的精神
3.3.2 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经验, 工作能力的培养
3.3.3提高各种技能能力
3.4 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目前,导致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改行换业现象严重的原因,不仅来自社会需求培养人才“相对过剩”的矛盾、社会需求期望值高和高校实际培养人才能力低的差距问题;还存在专业培养目标的雷同与偏差,课程设置中专项技能与实践指导类课程比较偏少;以及生源质量水平低,不良的就业观念等多种因素。针对当前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形势,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且寻求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现状
前言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优化,参与健身逐渐成为一种人们较为普遍的行为,人们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开始关注并提出要求。国内一些体育院校注意到这一变化,为满足社会需求,开始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创办社会体育专业和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路子。社会体育专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迅速发展。
1 社会体育就业现状
培养目标规定人才培养规格,也决定着人才的就业去向。国家高等教育司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从事社会体育领域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训科研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也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然而,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得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并非如此,我对山东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2010——2012届18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及对山东财经大学近3届450名左右社会体育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就业率的调查。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教育部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是扩招后的第二个高校毕业生高峰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到2006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413万人。而相对于招生人数日渐庞大的现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逐年下降。200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0%,2003年为70%,2004年为73%,2005年为72.6%。然而对于体育类专业而言,这个数字更低。以山东省部分高校为例,山东省某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生初次就业率截止2006年5月份在40%左右,其他学校的状况大体相仿。但到当年10月份,有80%的体育生能找到工作。从毕业后的工作类型上来看,大部分学生选择做老师、开办培训班,还有甚者去做销售、保安、临时工等,而一部分毕业生苦于没有好的工作去向,处于待业状态。产生供需矛盾,就业率较之其他普通专业偏低的现状也成为制约体育院系有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和商业部门是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而真正从事社会体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寥寥无几。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社会体育领域中没有占一席之地,致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大量“外流”。从事着与自己相关专业相违背的职业。这不仅造成专业人才的浪费,也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2 . 影响就业现状的因素
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2.1 客观因素
2.1.1 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近几年来,由于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体育院校也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由于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合理地控制专业的质量和规模,有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甚至不具备办体育专业条件的学校,为了争取招生名额,盲目申请体育专业;有些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有一定体育基础、对体育尚有爱好的同学集中加以训练,报考体育专业,导致体育生生源暴增,从而出现恶性循环,呈现出体育毕业生相对过剩的状况。为此各地政府出台不少限制体育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如地区性保护措施的出台,影响了外地学生的就业;绝大多数地方教育系统对社会体育等非师范类的专业已关上了大门。
2.1.2 社会体育的经费投入的原因
社会体育经费的投入主要表现在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上.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居民、包括在校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根据卢元镇等人对北京市14个小区的调查统计,人均室内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仅为0.0027 m2,室外仅为0.0114 m2,这个数字不仅大大低于国外发达国家,还远远未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的“到本世纪末,城市公用体育用地要达到1~2 m2,小学达到2.3 m2,中学达到3.3 m2”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虽然新建了一批体育场地,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的限制,不仅数量少、规模小、大多偏离居民区,而且,因管理体制、产权归属、收费标准等众多原因使多数居民尚难利用.我国社会体育经费来源的渠道较为单一,国家用于社会体育的行政经费拨款极少,虽然近几年体育彩票的发行有力地缓解了体育经费缺乏的矛盾,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成为建设公共设施的重要经费来源,但场地设施的建设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日益增长的需要.场地设施作为社会体育的硬件环境,它的缺乏极大地制约着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热情,可想而知,没有了锻炼的场所,那么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更是无从谈起了。
2.1.3 就业市场方面的原因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专业性要求很高,就业范围具有行业性。现在广大中学教学课程以迎接高考为主要目标,许多中小学,尤其是乡镇的中小学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此类用人单位对体育师资的需求量有限。由于高等院校面临着教育评估的重要任务,因此,各高校为确保教学评估任务的完成,需求的用人层次越来越高,在聘用教师时,都把是否具有高学历作为聘用的首要条件。不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免谈,已经成为各高校选用毕业生的普遍标准,即使选不到研究生也不要本科生,连面试的机会都可能得不到。致使社会对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非常平淡。另外,还由于全民健身意识不强,社会对体育重视程度不高,群众在运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国外需求量巨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当前中国几乎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比较强,反过来带来了就业面狭窄的问题。多数企事业单位在进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背景,而体育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相通性较差,学生选择的余地非常小。
作为用人单位往往由于看重了专业而忽略了其它,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很优秀或有其它的专长也容易被忽视。育人水平和就业指导成效不佳。体育院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重技术轻理论课,技术课学时过多的问题。课程设置内容体系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没有与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相适应,这与当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大相径庭的,离素质教育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远。尽管各学校已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但就业指导的系统性不强,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有局限性。多采用在毕业生中开展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形式,且内容也多是一些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技巧的辅导。对于如何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从专业特点出发加强实践能力,加强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学生气质类型的分析,让毕业生明白自己所适合的工作类型及方向等方面的工作十分欠缺。
2.2 主观因素
2.2.1 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近年来,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提出知识和技能的重大挑战。但社会体育类毕业生专业口径较窄,知识结构单一,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从培养人才知识结构看,仍处于较低水平,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称谓,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体育专业毕业生往往因高中阶段或高考前临时改报体育专业,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专项技术,专业技能不突出,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平平,从而失去就业机会。不少学生进校后对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紧迫感、危机感非常欠缺,导致综合能力拓展不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此外,体育类学生突出存在文明素养不高,面试技巧、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等问题,造成毕业生在社会中满意率和稳定率不高,从而影响就业率。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点,加上中学阶段相对其它专业学生文化底子较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考试时竞争力普遍不强,除了公务员考试中需进行体能测试的岗位外,基本无任何优势可言。而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逢进必考”,这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因此体育专业毕业生应聘时的空间非常有限。
2.2.2 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
体育专业毕业生普遍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不甚了解,对市场把握不够,信息滞后。毕业生缺乏对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个人择业目标等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有着严重的依赖情绪,关于就业问题主要依赖于家庭、亲戚朋友的帮助,不愿意主动寻找对口就业单位。在就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信心不足。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好或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消极地等待、观望。有的学生无任何专长,底气不足,就更是被动,抱着观望的态度。
2.2.3 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通过就业教育,应该说绝大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逐渐认识到了工作难找,因此降低了就业的期望值。但很多毕业生仍存在就业观念更新不够,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就业期望值偏高的倾向。目前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对自己缺乏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偏高,自我感觉良好,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过于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都希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学校等,对私立学校、企业、健身健美场馆、各类俱乐部等兴趣不大,尤其是社会体育等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很明确。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对许多单位是“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一些人过分看重待遇,看重就业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看重经济效益,看重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而对自己的能力怎么样,能否胜任教学定位不准,动辄讲条件,提要求,使很多用人单位感到不满意和失望。这种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
3 促进社会体育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3.1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毕业生就业观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不能把它看成是毕业生教育的一个阶段, 应把它纳入高等教育整体教育之中。就业指导课程应彻底贯彻在高等教育的始终。使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和择业教育, 就业指导工作密切结合, 相互渗透。
社会体育专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把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如: 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部门并把学生的入学教育, 适应教学、职业教育, 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与之相结合, 配以专门的指导人员, 建立就业咨询服务部门和咨询网站, 使大学生通过该部门得到较完善的就业指导,形成健全的就业观念, 并获得大量的就业信息, 使之把握就业时机, 以从容良好的心态, 迎接择业时刻的到来。
3.2 打破单一培养模式, 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
我国现行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限的过死, 灵活性、适应性较差。表现为一般基础薄弱、专业基础窄, 课程结构要素配量的特征是: 重实践轻理论; 重术科轻学科; 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 重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 轻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重直接经验, 轻间接经验; 重课程深度轻广度; 重必修课, 轻选修课。
分析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出现的择业困难, 部分原因在于现行课程体系的培养下导致人才培养的统一性突出, 灵活性差。学生知识而不开阔, 独立性, 自主能力不强, 适应社会能力差。所以在培养模式上要做到: (一) 细化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设置 (二) 更新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 优化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3.3 加强素质的培养, 适应多方面的就业需求
3.3.1 倡导吃苦耐劳, 献身敬业的精神
吃苦耐劳、献身敬业的素质是成功的首要素质, 也是用人单位在考查毕业生时十分看重的素质。因此, 毕业生要调整好心态, 时刻准备吃苦, 一旦选择了专业就准备为之献身。这样才能让社会了解你、欣赏你、才能拓宽你的就业渠道, 被社会所挑选。
3.3.2 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经验, 工作能力的培养
商品经济时代, 社会对人才的挑选更注重于他的综合能力, 生活阅历、工作能力。。许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 很看中毕业生的政治素质。比如: 中共党员, 学生干部, 三好学生, 并把它作为优先录用的条件。具备了这种条件和素质的毕业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组织能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 要求毕业生在大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上进心,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丰富和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如: 竞选学生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外的社会体育教学和体育指导活动,参加暑假社会实践调查和服务等活动。这是培养大学就业意识的具体途径之一。
3.3.3提高各种技能能力
外语和计算机已成为谋生的重要工具。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多种才能的人才。因此, 在大学阶段, 体育院、系要十分重视和狠抓外语和计算机学习考级工作, 下硬性指标, 采取多种手段, 监督学生达标, 只有通过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 才能把体育院、系大学生外语、计算机差的局面扭转, 使学生真正掌握该项技术、技能, 为择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
面对择业,大学生除了要客观地分析就业环境外,最主要的是认识自己已经具备的内在素质和能力,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测试自己的性格和气质,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这样才可以保证在择业过程中赢得主动。同时学会比较,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人,便是进行比较的最好参照。特别是要通过与自己条件、地位类似的人来作比较,从而作出类似的自我判断;要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结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自我评价的参照物来对比。如果对比结果趋于一致或接近,那就表明自我评价是合理公正的,反之则说明自我认识不够客观,还必须修正。
结 语
目前,导致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改行换业现象严重的原因,不仅来自社会需求的过剩的矛盾、社会需求期望值高和高校实际培养人才能力低的差距问题;还存在专业培养目标的雷同与偏差,课程设置中专项技能与实践指导类课程比较偏少;以及生源质量水平低,不良的就业观念等多种因素。
为了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拥有美好的前景,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设立明确的工作岗位,其次应该调整专业目标,开设专项运动技能课程,增加实践指导课程的比例,再次应该把好生源质量关,不间断的对学生进行观念转变和就业指导。最后,高校应该开放办学,把社会体育专业推向社会。只有如此,才能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更好的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从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积极发展。
致 谢
随着这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后落笔,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忆这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入学时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到课堂上对各位老师学术学识的深沉沉湎,从奔波于教室图书馆的来去匆匆到业余生活的五彩缤纷,一切中的一切都是历历在目,让人倍感留恋,倍感珍惜。
四年山东财经大学的学习生活注定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四年来,我的师长、我的领导、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终身收益,我真心地感谢他们。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王翠娟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她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在此特向王翠娟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多年来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的亲人和朋友。
此外,本文参考了大量杂志期刊和专业丛书,由于参考期刊太多,不能一一注明,敬请原谅并向所有作者和刊物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董洁.中国社会体育的根基在学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3).
[2] 刘素卿.李凤彦.高教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3) .
[3] 刘勇.易钦仁.张丽丽.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02, (03) .
[4] 孙伟. 国外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03, (02) .
[5] 王广虎. “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的生活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4) .
[6] 张惠春.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2) .
[7] 赵顺来,刘颖,徐大林. 适应社会办好社会体育专业,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2) .
[8] 李明. 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课程评价谈我过高校体育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 山东体育体育学院院报, 2003, (02) .
[9] 陈亚麟. 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查研究[J]. 才智, 2009, (34) .
[10] 陆亨博. 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向, 2002, (03) .
题目: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大学生就业现状1、不同专业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异2、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企业或单位接受毕业生就业的数量不同3、不同专业、职业的大学生就业率差异很大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题目:就业选择毕业大学生的出路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引言:一、大学生的毕业后的选择二、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四、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就业观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相关对策结束语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光阴...
题目: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及应对策略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分析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1.确立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宏观作用2.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指导作用3.完全调动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主观能动性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
题目: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机会与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二、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三、制定个人就业规划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2010年国内非重点大学(非985,211大学)本科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近800万人,比200...
题目: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社会环境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4.各企业选人挑剔三、自身职业规划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随着...
题目: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可能问题及解决方法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大学生求职择业现状分析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2、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3、社会问题二、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相关对策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2、高校...
题目: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及应对策略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自我分析二、就业方向与前景分析1、新闻学业特殊社会环境:2、新闻学专业就业分析三、职业选择分析1.网络编辑2.刊物编辑四、行动计划五、结语注释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时光荏...
题目:我的职业理想及实现路径目录摘要(详见正文)1.我的职业理想2.我国大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2.1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概况2.2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3.我的职业理想可行性分析3.1测绘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3.2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参考文...
题目: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前言二、大学生就业的意义三、研究方法:四、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分析五、大学生就业不成功分析(一).学生自身原因(二).学校原因分析六、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完善体系(一)....
题目:大学生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1、本科院校就业率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持平2、工学、管理学就业率最高,法学和哲学最低3、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二、大学生就业应当具备的基本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