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从 2013 年 699 万、2014 年 727 万、2015 年 749 万,到 2016 年预计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770 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就业指导工作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的逐年变化。高校只有遵循优胜劣汰的就业市场规律,树立就业指导的营销思维,应用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建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式,才能不断建设和完善高毕业生就业渠道、模式、方法,以应对多变的就业形势。
一、营销理论运用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可行性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与企业产品的比较分析,发现高校和企业一样,都具有明显的营销组织主体的构成要素和特征表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就是高校学生这一特殊“ 产品”生产与营销的过程。例如: 产品相对应学生、品牌等同于学校声誉、多元化生产经营相当于高校的不同专业设置和学科的层次设置、新产品开发对应新专业的开设等等,这多方面相吻合的特征意味着营销的意识、理论、方法完全可以实际运用到就业指导的实践工作中。营销的经典定义认为 “营销是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的一种社会过程。”营销实际上是研究如何满足目标群体顾客的需要,以达到产品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营销并不是企业所独有的经营活动,在某种角度下,只要包含交换和竞争都是会存在营销,在交换和竞争的行业和领域中也必然可以运用到市场营销理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同样需要。
高校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是一种特殊 “产品”的生产与营销的过程。高校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为核心,以学生为本,通过提高学生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就业市场提供应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将营销理念引入就业指导体系中,就是要以最小就业成本,用以实现最大就业满意度,从而提高高校就业市场占有率。
二、营销理念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索
以营销 4P 理论为例,对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四个要素进行分析,把市场营销理论的内容引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是产品策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毕业生这一 “产品”,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一般企业的产品策略包含产品的核心价值、功能、定位、组合、式样、品牌、质量、包装、商标、规格、顾客服务水平等次级要素。这些次级要素的组合就构成了产品组合策略。而毕业生的核心价值是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核心价值即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高校课程体系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家提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以实践和创新培养人才。高校的课程设置也是向着这一方向转变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也是如此。用人单位现在更看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潜能,如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进取心、组织领导才能、创新意识以及独立的生活与学习能力等。由此可见,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高校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为主的课程设置。产品不单单是其核心的价值决定其销路和价格,品牌、定位、功能等也是很大的营销因素。在毕业生作为产品来看,其品牌就是高校的自身声誉情况,定位是指高校的办学层次,功能就是其所学专业的专业用途。提高高校办学层次和声誉的同时,调整专业、新开设专业都是多元化产品功能的主要方法,也就是说要多渠道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技能。
其次是价格策略,也就是产品的定价,而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价格”,是指将要从事的职业所带来的收入的期望值。毕业生的“价格”主要由毕业生供给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对比关系决定,当然也会受到如学校办学水平、声誉、学生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就业市场面临的是结构性的需求错位,片面的供大于求,部分高校的学科设置不合理、不合时宜,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缺失。这些因素就导致毕业生的价格定位普遍偏低,这也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必然结果。在毕业生的收入期望值高于就业市场的定价时,毕业生就业的能动性减弱,就业率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高校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重实践、懂创新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才能提高毕业生质量适应市场需求,在提高学校声誉的同时,也提高毕业生的市场 “价格”.
再次是分销渠道策略,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就是要积极寻求有效的就业渠道和途径。例如: 校园大型招聘会、校园小型宣讲会、学校推荐就业、学校就业网络平台信息、各级就业机构举办的大型招聘会、综合性的人才招聘会、各级就业机构的就业平台信息、中介代理机构 ( 劳务派遣) 等等都是目前高校所拥有的就业渠道和途径。
最后是促销策略,提升高校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及社会上的品牌形象,规划传播有关的高校办学特色、学风、声誉、毕业生个人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信息,即进行促销活动,从而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促销组合其实是一种广告、推销、公共关系处理方面的组合营销策略。高校要有一种广告意识、品牌意识,积极通过公共关系处理,树立高校的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培养的人才做宣传,促进人才 “销售”.高校广告主要是推介毕业生,需要介绍学科专业的设置情况和特色。同时处理好高校与用人单位、高校与社会、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树立良好的公众信誉度、支持度,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能为高校毕业生的推荐 ( 推销) 做出很多有益的工作,毕业生推荐已成为高校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即能提高就业率,也可以培养用人单位依赖性。
就业市场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更多的理论方法充实到就业指导的体系中来,市场营销理念的运用和实践,使高校提升了就业指导水平,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市场变化。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这一目标进行转换,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长缓慢。根据这一情况,就业指导课程已经被列入高等教育改革方案,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根据自身特点寻求合适的工作岗位,培养适应社会需...
去年底,笔者随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培训,听取了澳大利亚专家对该国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并对维多利亚大学、迪肯大学、拉筹伯大学、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新悉尼大学、卧龙岗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访问,...
1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1.1就业指导急功近利现象突出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工作安排在大三进行,此阶段学生大多除了专业学习还有考研、考证以及四处求职的计划,高校期望通过短期的培训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目标,然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大三...
2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高等职业教育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1.高等职业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开始有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萌芽,改革开放之后源于国外就业指导理论的引入我国正式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一词,1998年之后正式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第七章研究建议及展望7.1建议由于选择对象和时间的问题,使得本研究在设计之初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提出的建议是,每一届学生都建立一个相应的平台,在不同的时间段,发送相应的内容,虽然这样会使负责人面临管理几个账号的问题,但是单个账号不管...
社会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助人自助,其理念凸显平等尊重的人本精神,其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的服务更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及思想困惑,充分利用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多方面资源,激发被帮助者实现自己价值的内在潜能,促使...
如今“互联网+”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起到了深远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要仔细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面对公司招聘信息,要有判断意识,保证自身的切实利益。另外,大学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