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对象,并随着近年来“就业质量”概念的兴起,有关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而与此同时,新时期我国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是 80 后、90 后,他们个性张扬、乐于表现、富有主见但自我浮躁。他们与往届大学生有着显着的差异,并对其就业质量有着特殊的理解与要求。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时代发展背景,试图通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二者对我国新生代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梳理,在对代表性的理论观点与实证分析情况进行演绎与推导的基础上,提出文章的研究假设。并采用书面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问卷的发放工作,从而取得一手资料,为文中提出的各项假设条件提供数据支持。最后笔者通过运用差异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上世纪 60 年代,布劳和邓肯已经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能够对个人的就业质量产生显着的影响,并且这一研究结论已经在学术界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新生代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具有显着影响的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再一次验证了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同舒尔茨、贝克尔等人提出的人力资本构成要素(教育程度与工作经验)一致,本文也将我国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划分为接受教育程度与实践经验两个维度。并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更为显着,这表明教育投资是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形式。此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指出,虽然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其就业质量均会产生影响,但同社会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更大,人力资本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就业质量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本文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将我国新生代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划分为先赋性社会资本与自致性社会资本。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测量量表对这两类社会资本进行测量。通过对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进行测度来表示大学生的先赋性社会资本。并参考林南开发的社会网络分析量表,从“网络规模”、“网络跨度”、“网络密度”三个维度进行大学生后致性社会资本的测量。最终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就业质量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大学生的先赋性社会资本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更为显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年来我国社会中普遍盛行的“拼爹”现象,以及那些出身底层家庭的大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就业的原因。
(三)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的创造与积累具有促进作用
科尔曼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体的先赋性社会资本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本的创造与积累。随后,施维尔(1992)等众多学者将这一结论进行扩充,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先赋性社会资本,自致性社会资本对个体人力资本的创造与积累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生代大学生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具有显着影响的假设。最终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新生代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通过对大学生的先赋性社会资本与自致性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对大学生人力资本的影响程度相当。这表明,即使缺乏如良好的家庭背景、富裕的家庭经济环境等先赋性社会资本,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进行自致性社会资本的投资,从而实现自身人力资本的创造与积累,获得高质量的就业。
二、对策及建议
国内外在有关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层面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由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我国新生代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均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可以通过投资于自身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积累,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就业。
一方面,大学生应在高等教育阶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自己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这样才能取得一技之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学生应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通用能力,将自己塑造为全面发展的通用人才。其次,大学生不能将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应通过积极参加如社团活动、学生会组织、工作实习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另一方面,大学生应重视对自致性社会资本的投资。并非每一个大学生生来就具有丰富的先赋性社会资本,就整个大学生群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生长在普通的家庭环境中。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广泛地参与社交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以拓宽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自致性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
此外,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在工作过程中切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在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转变过程中,应努力调整心态,在工作中应脚踏实地,厚积薄发。
(二)高校层面
研究表明,教育投资是进行人力资本创造与积累的重要方式。高校作为我国大学生进行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平台,首先应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完善培养体系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应摒弃以往“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向“宽进严出”的模式转变,为社会不断提供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的高等教育人才;其次,高校应顺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通过调整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学识,又具有高尚品格的优秀人才。此外,各高校应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等工作。
(三)政府层面
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社会资本对劳动力市场的消极影响,随着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必然导致就业不公的现象,引起劳动者的抗议。所以,政府在促进就业市场自由化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尽量降低社会资本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毕业生-雇主双选会、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建设,缓解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降低劳资双方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缩小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坚决打压就业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现象,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此外,政府可以采用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廉租房、监督企业为大学生缴纳保险等方式,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三、研究局限及展望
由于时间、知识水平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本文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本研究只是选取了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还包含硕士生群体及博士生群体,所以研究对象的选取并不全面。
第二,本研究仅对大学生毕业后首份工作的就业质量进行了描述,并没有考虑大学生的二次就业或多次就业的就业质量情况。
因此,鉴于以上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笔者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第一,扩大研究对象范畴,构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在内的高等教育人群,并对这一人群的就业质量问题进行研究。
第二,在进行就业质量的测量时,将二次就业、多次就业的影响情况纳入到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中。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1.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机会广西做为中国进入东盟的门户,占据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构建中国--东盟这个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的历史进程中,...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就业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重点、热点。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压力大。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本科生毕业人数达727万,往届未就业人生...
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拉低了外贸,国内外经济脚步放缓,企业出现裁员度过危机……本届高校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交织在一起,与疫情危机带来的经济状态形成对比,疫情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高新科技机器人所取代。因此各单位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工人数,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而大学生只有具备目前社会所需核心能力才能在形式日渐严峻的求职市场中脱颖而出。...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以及高校就业政策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的高度关注以及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在人力资本的作用及影响不足以解释劳动力就业中的现象,随着社会资本理...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攀升,使得大学生不仅仅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更面临着如何在新的背景和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高校作为指导大学生实现就业目标的关键,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
摘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职毕业生总量的增大,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就业过程中突显出许多新的问题。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是每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学习与借鉴其他院校成功的就业指导经...
明确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能定位, 发挥辅导员的挤出作用, 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过对茶文化的体系进行深刻探讨, 主要针对其交流背景、传播诉求以及特点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解析, 不难发现和找寻到茶文化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对我们所传递与表达的信息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这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6本文总结和研究展望强盛的国家、腾飞的经济、多元的文化为大学生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多样的选择,每个家庭为培养一个大学生付出极大的心血,每个大学生自身也在数年的寒窗苦读中努力求学,共同的努力值期待有朝一日发光发热、造福社会,因此每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