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的第一生活环境,家庭道德教育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开始,是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然而,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不利因素冲击着我们的家庭道德教育.青少年的道德缺失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道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 概念界定
1. 社会转型
台湾社会学家蔡明哲在他的书中首次提出了社会转型.目前,社会转型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非市场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用当代发展理论术语来说,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
国内着名社会学家郑杭生指出: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一般是指由传统型社会转变为现代型社会,或者说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从封闭、农业及乡村的传统型社会转变为开放、工业及城镇的现代型社会; 社会转型从抽象角度讲表现在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结构及价值观念体系方面的转变."[2]
2. 家庭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就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的教育,具体来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定义: "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教育大辞典》中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在本文中,家庭道德教育的定义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对年幼者进行的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诸方面的影响或教育.
二 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带来的世界观、人生观等诸方面的变化严重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导致家庭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原因如下.
1. 家庭结构的变化
在社会转型期大背景下,我国的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不同家庭结构形态表现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同.当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受经济因素、思想观念、价值观的转变等,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人们的传统婚姻观念也逐渐改变.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核心家庭、隔代家庭以及单亲家庭.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很多家长对孩子言听计从、娇生惯养、全方位地照顾,出现问题时甚至选择袒护、包庇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形式下长大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容易出现性格脆弱,也比较容易形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隔代家庭的特点是父母工作繁忙或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代为照顾.隔代家庭在经济贫困的农村中更为普遍.
在隔代家庭中,祖孙关系结构简单.由于两代人生活的环境背景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过程中,在市场经济、信息化社会影响下,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因此,祖辈和孙辈之间存在着很多"代沟",祖父母对孩子只是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和教育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视,容易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的诱惑.单亲家庭主要是指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致使孩子跟着父亲或母亲一个人生活的家庭.
在社会转型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极大改变,社会的进步把人们尤其是妇女的地位解放出来,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封建婚姻观念,如果结婚后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期望,人们就会轻易地选择离婚.随着中国离婚率的不断增多,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离婚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会使孩子失去完整的家庭,失去关键时期所应该受到的完整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
2. 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庭道德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身教胜于言传",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在逐渐模仿学习家长的言行中孩子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渐形成.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观念薄弱化,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人们呈现出的更多的是道德的滑坡、精神的颓废,从而逐步使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走向崩溃.家长作为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如果面对社会环境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没有作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自己品行不端正,经常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例如: 贪图小利、不忠不孝等,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了家长错误的道德观念,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模仿家长不道德的行为,会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造成恶劣的影响,使他们容易沾染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许多家长在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下,更加重视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智育.即使一些家长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他们还是把智育放在第一位,认为孩子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好.一些家长信奉"学习至上"的理念,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一些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因此,家长一味追逐孩子的成绩,从小时候开始,就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把他们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家长一味地重视孩子的学习,忽视了道德方面的教育,殊不知,孩子有很好的成绩,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人,这是家庭教育最失败的.家长这种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评价标准过于表面化、功利化,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孩子在面对人生问题和生活压力时,找不到正确的发泄渠道,会轻易出现不理智的想法和行为.
4. 社会信息化的冲击
伴随着社会转型期信息化的到来,不仅给家长们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挑战,青少年也深受其影响.社会信息化的到来使电脑和电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和网络中的不少负面信息严重冲击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冲击着人们的家庭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家长们或忙于工作,或忙于看电视、上网,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和精神关爱.信息化不仅冲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弱化了家庭道德教育原有的功能,也削弱了孩子的道德意识与现实交往能力.孩子们受到社会信息化的影响,把大量空余时间花在看电视、打游戏上.孩子经常沉迷于电视或者电脑游戏,精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父母又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易导致孩子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 加强和改进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1.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其首要任务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做人.众所周知,在德才关系之间,"有才无德"的人是危险的.因此,家长要转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摒弃"重智轻德"的观念,重视家庭道德教育,把关心孩子的分数转移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比如: 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家长要改变"保护伞"的角色,不要让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要让他们主动走向社会,亲身经历困难和挫折,让他们懂得尊重自己的选择,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活动,培养其自信心.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坚强、独立的个性,学会合作,加强团队精神.另外,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道德发展,用发展的、灵活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不让孩子背负太多重担,注重孩子身心的发展需要,合理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使孩子心情偷快、心理健康地成长.
2.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马克思曾说过: 为了孩子,我的举止必须是非常温和而慎重的.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平时的言行有意无意中会对孩子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包括生活态度、言行举止、精神面貌等方面,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家长自己.家庭道德教育首先应该是家长的自我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教育.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主要道德教育者,不能把道德教育的传授作为纯粹的说教,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说理与行动结合,用实际行动来感染熏陶孩子.因此,作为家长,还应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对自己的道德教育要求,掌握科学的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形成身心健康、言语文明、举止得体等等的良好品质和行为,深深感染孩子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中国的离婚率不断升高.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经常争吵的家庭中,就会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和道德观念的正常发展,使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对其造成严重伤害,所以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和睦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遇到问题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共同面对,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方法,而不应该互相埋怨,相互争吵,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塑造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也要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经常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孩子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家长在平时生活中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家庭道德教育.
4.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家庭道德教育,还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信息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市场经济的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些影响下,青少年的许多人生观、价值观深受影响,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大力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制止非法出版物和背离社会道德的电视、电影、广告等大众传播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规范媒体的行为,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弘扬社会进步主旋律.对于孩子,家长要引导他们如何自觉抵制社会大众媒体的不良影响,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保护意识.政府应考虑到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多开设一些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好栏日,充分利用青少年喜欢的节日加强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道德热点话题的正确引导,比如: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对教育青少年要尊敬老人就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有助于优化家庭道德教育的人文环境.只有社会协助家庭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与家庭道德教育形成一体,才能使家庭更好地发挥其道德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晏清.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M]. 山西: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28.
[2]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精编版)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2.
[3]韦冬雪. 对"道德教育"、"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之辨析[J]. 探索,2007( 6) :120 -122.
[4]胡乔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140.
[5]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67.
结语出生于台湾,长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李安,从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熟稔于心。在留学西方后西方思想中的精华被他吸收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一面融合。他给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敬、责任观念应当继承并且发扬光大,这是现在人们...
结语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社会伟大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依旧指导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恩格斯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及其重要,同时也是与千万家庭直接相关的一个部分。相比其他社会关系,人类婚姻家...
摘要家庭既被亚里士多德视为城邦的重要组成单位,同时也是他的道德学说中德性养成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对亚里士多德学说中其家庭的内容、性质和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德性伦理学与政治学及它们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家庭中统治关系的研究,以及...
第四章亚里士多德家庭观中家庭与城邦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研究是从家庭开始的,可见家庭作为城邦的一个重要组成,其本质上与城邦有一致性的地方,即家庭也包含了自由人与自由人之间的统治,家庭与城邦存在同样的目的与同样的统治原则,但尽管如此,亚...
第一章引言一、选题目的及意义(一)选题目的一是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则是教育的源头。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初始教育和贯穿人生命始终的终身教育里,是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司马光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将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
第3章李安家庭三部曲对我国当代家庭伦理的启示我们要研究李安电影中关于中西方家庭伦理的冲突,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从电影中找到一些启示,并且把它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当代中国人的物质文化进一步丰富,但是精神世界却日益匮乏,优秀传统思想的继...
在唐代,道教居首位,一向维护传统礼仪道德的儒教不是很受推崇。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从高祖李渊下诏宣布道教居于首位,到后来的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崇道教,这一连续的政策使得道教在唐朝社会的地位日益高涨。当时皇帝对道教的倍加推崇,体现了对...
结语儿童就好似一块从没有雕琢过的大理石,而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以及偶然出现的因素。作为基础性教育的家庭教育,教育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最好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
中文摘要儿童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中最强大的潜力,他们的未来就代表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所以,关注儿童身心发展对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每一个层面来说都至关重要。父母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但是当成人化儿童人格...
第一章恩格斯婚姻家庭伦理观的理论来源任何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既遵循自己的特点,同时也离不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大背景。恩格斯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不是恩格斯的主观臆想,它和其他进步思想一样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宝贵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