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

儿童家庭教育伦理学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发布于:2017-02-28 共311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结语
  
  儿童就好似一块从没有雕琢过的大理石,而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以及偶然出现的因素。作为基础性教育的家庭教育,教育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最好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儿童成为人格健全之人的引导式教育。根据上述观点,本文提出:一方面,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培养儿童立体全面自由的发展,要保持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均衡发展,也要注重人文与科技的教育,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另一方面,要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探究并实践家庭教育的多种方式,施教者在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应在发挥其引导和鼓励作用,这是解儿童家庭教育所产生的伦理问题的先决条件。而在教育过程中,作为施教者的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一些不良教育习惯,比如:只言传不身教;让儿童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以自己的感受最大,不考虑儿童的想法;不鉴别的国内外教育方式方法,片面的学习、实践等。因此,儿童的家庭教育应回归本质,建立良好的儿童教育价值观念。不仅要正视待儿童的成长,也要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对于儿童的人格培养、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家庭教育才会为孩子开启一扇“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着作类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作家出版社,2009.
  
  [3][美]麦克·乌诺,凯西·乌诺。成功父母成功孩子[M].余云霞、王琪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美]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5][意]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
  
  [6][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李燕,吴维屏。家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8]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9]王海明。伦理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陈鹤琴全集(第一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11]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12]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3]常瑞芳。儿童家庭教育与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9.
  
  [15]黛安娜·帕帕拉。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上册)(第 10 版)[M].李西营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16]余文模。教育伦理学[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17]钱焕琦。教育伦理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李春秋。教育伦理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9]池平青。家庭道德引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0]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1]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2]朋霍费尔。伦理学[M].胡其鼎译。商务印书馆,2012.
  
  [23]丘景尼。教育伦理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4]施修华,严缘华。教育伦理学[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
  
  [25]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6]萧淑贞。发现人性[M].商务印书馆,2012.
  
  [27]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8]小巫。给孩子自由[M]--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修订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8.
  
  [29]王蓬。儿童教育探索(上)[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30]王蓬。儿童教育探索(下)[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31]张传燧。中国教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 2 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3]赵庆杰。家庭与伦理[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34]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35]王本陆。教育崇善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6]王本余。教育与权力[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7][美]蔡美儿。虎妈战歌[M].张新华译。中信出版社,2011.
  
  [38]Stuart Hampshire.:Public and Private Moral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9]Robert D. Helpless: Moral Education for Americans,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Inc.West-port Connection,1995.
  
  [40]Damon W.and Golly A.:Education and Moral Commitment.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No.l,1996.
  
  2.论文及报刊。
  
  [1]李锦英。我国家庭教育问题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高玉梅。家庭教育没有模式可循[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
  
  [3]蒋亚辉,戴双翔。论现代家庭教育的伦理建设[J].教育导刊,2004,10.
  
  [4]李玉年。试论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7,3.
  
  [5]伦理学视阈下的我国家庭儿童教育困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6]刘菊。试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伦理建设[J].世纪桥,2007,10.
  
  [7]刘云林,糜海波。教育伦理的价值预设及其合理性依据[J].江西社会科学,2005,1.
  
  [8]刘云林。教育善的维度和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9]钱焕琦,王燕。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4,5.
  
  [10]钱焕琦。试论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J].中国文化研究,2000,2.
  
  [11]李玉年。试论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3.
  
  [12]王本陆。关于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5,3.
  
  [13]徐方。浅谈尊重伦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社科视野,2011,1.
  
  [14]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2.
  
  [15]张倩。走出我国家庭教育伦理困惑的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16]张如珍,张学强。挖掘传统家庭教育思想,构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17]李玉兰。家长要解开“名校”情结[N].光明日报,2009.
  
  [18]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2.
  
  [19]黄河清。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教育评论, 2001.
  
  [20]刘红妹。浅议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12.
  
  [21]金生鈜。教育与人的尊严[J].西北师大学报,2000,1.
  
  [22]糜海波。关于教育伦理价值问题的当代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2008,2.
  
  [23]屠传信。“虎妈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1,4.
  
  [24]Jeremy Moss.Ethics in education [J].Ethos.Melbourne,2006,4.
  
  [25]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26]郭慧。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问题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7]李生兰。 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二):幼儿家庭教育道德误区及矫正[J].家庭教育, 2003.
  
  [28]中国青年网


  致谢
  
  时光飞逝!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与学习,随着硕士论文的完成,也即将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我要感谢所有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以及给予我关心、爱和支持的朋友们!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亢丽娟副教授,她平易近人,给学生充分自由研究空间的风范使我受益匪浅,而这篇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更离不开他的细心指导。我也要感谢赵美艳教授、魏国力副教授、韩梅副教授、刘丽副教授、李丽丽讲师,她们治学严谨、博学众采、学术卓然,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及文化素养。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正是因为她们认真而负责的教学,她们严格和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使我有了新的认识和积累,她们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我将终身难忘。
  
  其次我要感谢辛勤抚育我长大的父母双亲,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将无法安心学习,我衷心的祝福他们永远健康快乐。
  
  最后我要感谢三年的同窗,这种情谊我将永远铭记于心。毕业在即,希望大家在未来都能够有好的归属,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希望我们在将来依然能够保持联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伦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