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从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时,经济发展的过程就达到一个转折关头.在此关头会出现各种诱惑.如果该国抵制住了这种诱惑它就会实现发展;否则,它就只会繁荣一时.每当一种关键的诱惑出现时,一个国家不是克服它就是陷进去.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经济发展过程界定为这样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不论何时出现诱惑,都予以抵制而作出有利于投资、竞争和创新的决策.一个国家必须能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度过诱惑的关头.
如果有一定的价值观占上风,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塔尔科特?帕森斯指出,"价值观"可视作一常规象征体系之中的一因子,它能充作一准绳,人们依据它而在一定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针中,做出自己的抉择.国家必须具备那种有利于抵制诱惑而做出正确决策的价值观体系,才能实现持续的、迅速的发展.
价值观有两大类:一类是内在的,一类是工具主义性的.内在的价值观是指我们不计个人得失而均予遵循的价值观.工具主义性的价值观是指那种因为它直接对我们有利,我们才予以遵循的价值观.倘若有利于发展的决策所追求的只是一种经济上的工具主义性价值观,例如要发财致富,那么人们富到一定程度时,努力就会减退.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起来了,仍然像它穷的时候一样努力?当人们不断地努力工作、竞争、投资和创新,甚至当他们不再需要如此努力就可以过上富日子的时候,也继续照样努力干,这时经济发展的革命就会发生.只有当人们所追求的有助于繁荣的价值观在繁荣出现以后仍不会消失,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决策的关键时刻占上风的能导致经济持久发展的价值观,必须是内在的,而不是工具主义性的.工具主义性的价值观按自身定义来说就是暂时性的,只有内在的价值观才能无穷尽.任何工具在完成了它的用途以后就不再有用,而内在的价值观却永远召唤我们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要使发展不停顿,积累的过程就决不能被它自身的成就所窒息.这就是说,推动人们不停顿投资的价值观,不能是经济性的,否则,一旦取得经济成就,价值观即会随之消失.
然而,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内在价值观,虽然是非经济性的,却决不能是反经济的.它们应既是非经济的,同时又是亲经济的.它们是非经济的,不会随经济成就而消失;它们是亲经济的,将会不停息地推进积累的过程.
经济发展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经济价值观不足以保证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决不可仅仅托付于经济价值观.一国人民接受什么价值观或不接受什么价值观,这属于文化领域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
属于文化领域的价值观,叫做"伦理".一个人本着原已自愿接受的一种内在价值观,或者后来认识到应当如此而加以遵循的一种内在价值观,所表现出的行为,叫做"道德"的行为.按内在价值观为人处世的人,即是有道德的人.当一个国家遵从非经济而又亲经济的价值观实现经济发展时,我们可以断定这种经济发展是一个有道德的现象.如果没有持续经济发展所需的价值观,诱惑就会占上风.诱惑体现的是短期的愿望,而经济发展是长期的过程.在短期与长期的斗争中,如果决策过程缺乏一种内在的价值观作依据,短期愿望就会得势.这里就看出价值观的功能:充当短期愿望和长期愿望之间的桥梁,决定性地增强长远目标的力量,否则人们就会只顾满足眼前的利益.
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可以按照相容的格局予以归类,这就是"价值观体系".实际的价值观体系是复杂的,而纯价值观体系仅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即理想的类型.有可能构建两种理想的价值观的体系,一种只包括那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另一种只包括那些阻碍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尽量靠近前一种的国家,就属于现代国家;尽量靠近后一种的,则属于传统国家.
这两种理想的价值观体系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完全地属于其中哪一种.然而,有些国家比较靠近前一个极端,另一些国家则比较靠近后一个极端.
现实的价值观体系是处在运动之中,而且优劣兼备.如果它们是朝向有利的价值观体系运动,它们就会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机会.如果它们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那就会使一个国家的发展机会缩小.
这一分类包含着20种因素,对于这些因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文化和阻碍经济发展的文化在看法上是大不相同的.这种差异与两种相对立的文化的经济成就是密切相关联的.在两种理想价值观之中,人们选择靠近哪一种的价值观体系,实际上就表明他们宁愿要哪一种的经济,结果也就会是那样的经济,这就引出一个人们有争议的结论:归根结底,一个社会的经济发达或者不发达,并不是外界所强加,而是社会自身所选择.
应当提醒的是,不论是这种"有利于发展的文化"还是"阻碍发展的文化"都不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现象.借用韦伯的话来说,它们是"理想的类型",或"心灵上的构念",展现的是两个极端,有助于作分析,能帮助我们对某一具体社会加以定位和给予评价.一个社会愈是接近于有利的理想一端,它实现持续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大.反之,靠近不利一端的社会实现持续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就较小.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可以有一条想象的直线,现实的社会可以定位于该线上的某一点.然而,这种定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价值观体系是静止不变的.
它们总是沿两极之间的直线朝向这一极或那一极不断运动,尽管是缓慢地运动.两种理想类型就像是相反方向上两个照明的港口,召唤船舶的领航员向它们靠拢.这就让人们可以判断某一个国家是朝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还是相反,朝脱离经济发展的方向移动,其运动速度是快还是慢.倘若它已靠近阻碍经济发展的那一端,那就该考虑是否需要改变它的价值观体系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争取改善发展的前景.同时,有可能判断,是不是有一些价值观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发展,但却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特性,只要它们不阻碍发展,就应该保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这一论述着力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地位和根本作...
“共享经济”体现了当前绿色消费的理念;因此, 对“共享经济”的全面认识将有助于中国的经济能够良性的运转, 使“共享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发挥更大作用。...
1韩流及其在我国传播的原因1.1韩流的概述1999年末,《中国汉语词典》中正式添加了韩流这个词汇,2004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汉语新词词典》中也有韩流的标注。不同的学家对韩流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广义上说,是指在我国文化领域中所涉及的...
价值观基本上是与人类同步出现的,人类有了善恶公平不公平正义非正义的判断取舍就标志着价值观念的产生,这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成为人类普遍遵奉的价值观,较少民族、阶级和国家的色彩.而核心价值观,则与阶级、民族、国家密切相关,是...
一、引言内疚的研究从古至今,因为它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内疚可提高人们的反省能力,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过分的内疚则使人们陷入痛苦的深渊而无法自拔.研究者采用自我报告法研究内疚产生的原因,发现人际冲突、忽视同伴和不公平的分享...
中文摘要马克斯舍勒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非形式的价值伦理学》作为现象学方法上的价值伦理学理论,在舍勒的哲学人类学的体系中占据了颇为重要的位置,在伦理学史上也受到了颇多赞誉。在这部着作中,舍勒批判了形式伦理学以及质料的幸福主义等思想,详尽...
摘要: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从对消费、消费伦理及消费伦理观等概念及基本理论的界定出发,结合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探析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
(三)培养蔬菜安全监管人员的伦理责任感。1.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立...
关于家风,历来众说纷...
休闲价值观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休闲的价值、休闲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二是休闲的具体行为和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这种意义的价值观与休闲伦理概念相近.前者是对休闲价值观的宏观概述,后者则是从具体、细微之处把握的狭义休闲价值观.本文所说的休闲价值观主要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