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艺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录音艺术论文

浅谈声音元素在录音报道中的应用

来源:采写编 作者:李云飞
发布于:2023-01-13 共5270字

  摘要:广播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主要借助声音来传播信息,这就决定广播类媒体在录音报道中对声音元素有着极高要求。记者在录音过程中需要具备敏锐的声音元素采集能力,且在后期的节目制作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做好后期的处理,利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还原新闻现场。本文结合广播新闻录音实践,对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进行探究。

  关键词:广播;录音报道;声音元素;现场感;

  广播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借助声音来表达观点,这与其他媒体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决定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对声音元素的应用,也与其他媒体形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必须要充分挖掘节目背后所蕴含的声音元素,才能更好还原现场,带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广播录音报道的概述

  广播录音报道主要侧重于运用声音元素来传递信息,只有牢牢把握和运用声音元素,才能使新闻节目真正与听众产生共鸣,这就意味着记者在采制录音报道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声音元素的内涵,从细节入手做好节目录制,才能增强广播新闻节目现场感、立体感和可听性,从而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录音报道是当前广播新闻的一种常见的报道形式,它是以现场的录音素材和记者的口播为手段,来及时真实地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报道。现场录音素材可分为两类,即新闻事实的实况音响和人物的谈话录音。广播记者在采访报道中,除了自己的口头或文字报道之外,必须借助于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现场录音素材来丰富自己的报道。与传统的文字报道相比,广播录音报道具有很多独到的长处。首先,录音报道是把新闻事件的现场音响直接传送给听众,这比同样内容的文字报道更加真实可信。其次,录音报道中的音响场面能使人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起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作用,从而构成一幅“音响图画”,产生强烈的现场感。三是新鲜、生动、多样的录音素材增加了报道的可听性,由于音响的加入会引起听众注意,报道就显得活泼而有感染力。另外,在录音报道播报过程中,记者的口播形式可以使记者与听众直接“见面”,记者播报时的感情会感染听众,这些都有助于听众在聆听过程中思想上产生共鸣。所以结合对广播录音报道节目所作分析,可以发现记者的口播语言、现场实况音响、人物的谈话录音构成广播新闻录音报道中的声音要素,这是我们在录音报道采制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方面。

广播录音

  二、广播新闻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及应用策略

  (一)记者的口播语言。

  录音报道是广播记者运用录音素材(实况音响、人物讲话)进行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记者语言,指的是报道中除了录音素材之外的记者叙述部分。记者语言是录音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录音报道来说,录音素材和记者语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串项链,录音素材是项链上的珠子,而记者语言就好比是串珠子的线,正是记者语言串起了录音素材,形成了报道。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可听性、准确性。

  录音报道的特点之一是现场感,这种现场感除了来自现场音响的作用外,叙述部分也要体现这个作用。现场音响已经把听众带到了某个特定场合,听众迫切需要知道现场的景象,这就要求记者写作时直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形象的具体描述来弥补听众视觉的不足,使报道有声有色,让听众“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记者提问要具体、准确,简洁清楚。那些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的语言,或与音响反映的情况不贴切的语言,都有损于录音报道的可信性。例如有的记者描述现场时,仗着听众看不到现场,因而信口开河。如某运动会场:“男女老幼人山人海,看台上座无虚席。”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当时天气不好,运动会的观众并不多。所以我们在描述时一定要把事实交待清楚,不给听众留下疑问。

  2. 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记者的口播语言在应用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记者口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衔接音响、引导音响、结构内容、决定层次。它能把报道中的音响和背景材料、人物活动和现场情景、新闻事实以及思想观点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起着组织、贯穿全局的作用,最终形成风格、组成报道。特别是一些内容的转折段落处,用其他的自然过渡都难以转换过去时,用记者口播转换就是最简便易行的了。也就是说,当内容缺乏一些内在转换动机时,硬性切换、转换内容的有效手段是记者口播。记者口播应与音响内容一致,不要脱离音响。要使音响和记者口播结合得好,就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问题:衔接巧妙,音响报道就浑然一体;衔接不自然,就会显得松散、混乱。记者口播要与音响同步。应解释说明正在播出的音响,不能各行其是。背景音响的内容也应与记者口播内容一致,同出同换,不能乱用。记者口播与音响之间要互相照应,不能脱节,否则会出现各唱各的调,“文不对响”的局面。记者口播要与音响的情绪、风格一致。记者口播的语言风格,应与音响反映出来的气氛、情绪一致,不过分渲染也不无动于衷。

  (二)现场采访的实况。

  在广播录音报道节目制作过程中,现场采访的实况也是重要的声音元素,因为广播录音报道与电视台和纸质媒体有所不同,完全是依据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因此现场采访的实况作为重要的声音元素,必须要得到每一位听众的高度关注,这是广播新闻与其他节目最大的不同之处。新闻采访的实况要想取得理想的播放效果,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用音响渲染环境氛围。

  新闻录音报道在制作过程中也需要为听众渲染环境氛围,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具体渲染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音响来实现,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现场采访录音的过程中并不可能配置相关音乐来渲染气氛,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仅仅能感觉到当事人情绪所发生的变化,这些能借助聆听来感受到。但对于听众而言,他们在聆听过程中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为听众渲染一种环境氛围,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充分融入到新闻节目的报道之中。为实现这一点,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要选取典型的环境音响,让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广播最大的优势。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音响,而当这些音响被运用到报道中时,其所包含的丰富的声音,无需语言修饰和渲染,便能准确传达出现场的气氛,迅速唤起受众的相同情感和情绪。另外,通过音响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变化,配合特定的情节,往往可以营造出或紧张或舒缓、或欢快或哀伤的氛围。在节目制作实践中,在恰当的时机将环境音响充分融入到录音报道中,能起到暗示当事人性格特征以及渲染人物思想情感的作用。同时,也能使人们充分了解到当事人在表达某些观点时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所以这一点极其重要。近年来,全国各地新闻类广播节目在录制过程中都特别注意应用这一声音元素,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应用,而是要将环境音响与新闻录音报道中的人物对话或者采访内容融为一体。借助这种方法,一方面不会影响到观众的聆听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录音报道的可听性,使节目的主题得以彰显,做到这一点,才能使节目一经播出就能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如中央台记者张小艳采制的作品《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获得了第1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记者在报道中运用了大量音响:狂风沙暴声、牛车行进声、流水、犬吠、鸡鸭鸟鸣,主人公在生活中倒奶茶、接电话、看电视、走路、挑水、倒水浇树等活动发出的声音,以及女主人公和儿子的歌声、琴声等,这些音响清晰自然,与相关内容构成和谐有机的整体,不但塑造了典型的沙漠氛围,而且与沙漠中的狂风形成强烈对比,营造出了主人公夫妇艰难中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节目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 用音乐凸显报道主题。

  每一篇录音报道在播报的过程中都会有特定的主题,一篇新闻报道能否取得理想的播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的主题能否得以凸显。这就意味着广播新闻录音报道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应用音乐这一声音元素来凸显报道的主题,才能带给听众不一样的感觉,这一点极为重要。

  以人们最关注的体育类节目为例,在报道此类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适当穿插《铿锵玫瑰》这首体育主题的歌曲,能够迅速将人们的思绪带到激烈的赛场之上,之后再配合记者的简要介绍,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就能引起每一名听众的共鸣。在报道国庆节相关新闻时,也可以利用《歌唱祖国》来渲染气氛,凸显报道主题。总之,在每类新闻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结合主题来选择适当的音乐,用音乐来吸引人们充分融入到节目中,才能在节目播放的过程中引起人们的共鸣。

  3. 适当应用压混技巧。

  在广播新闻录音报道节目制作过程中,部分节目在采访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演讲稿、方言或外语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使用原来的声音,大多数听众很难听懂其中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积极使用压混技巧。在播放一段原声之后要由记者来介绍,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表达被采访者的真实情感,同时也能借助记者的解读将新闻充分呈现。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方言和外语等的新闻节目,一定要注意应用压混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元素充分发挥出功效。在使用压混技巧的过程中,可以产生类似于现场翻译的效果,听众在聆听过程中会结合被采访者发音时的声调来理解记者的介绍,所以这种录音技巧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只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不断加大应用力度,广播新闻录音报道节目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在人们审美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的背景之下,广播录音报道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人们在审美上出现的最新特点来灵活应用声音技巧,要不断加大对压混技巧的应用力度,在应用过程中还要确保被采访者的原始音效与记者的解读两者之间不产生冲突,才能使这种解读产生理想效果,吸引更多听众的关注。

  (三)人物讲话录音。

  从广播特点来看,录音报道以人的活动音响为主体,真正能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揭示主题的音响是人物讲话。用好人物讲话有利于录音报道向更深层次挖掘。所以在人物讲话录音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做好声音元素的应用,这一点极其重要。尽管在录音报道中,人物讲话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应用各种声音元素来配合人物讲话录音的应用,才能使人物的声音特质得以体现,实现以声传情的目的,才能使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内心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1. 录音选择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广播新闻录音报道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新闻事件全面展示出来,所以在选择人物讲话录音进行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录音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一点极其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点,在采访活动开展过程中,记者要特别注意对被采访者进行引导,使被采访者能够结合采访的主题来进行陈述。在后期节目制作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稿件内容来选择适当的采访录音。如果是在某一事件现场所开展的采访,就要适当穿插活动现场的音效,利用声音来烘托氛围,凸显现场采访的特点,只有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表现出典型性和代表性,将不同节目的特点借助声音元素来充分呈现,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 要适当截取采访中的录音。

  在广播新闻节目采访过程中,采访的录音往往时间较长,在节目中很难将采访录音完全呈现给听众,这就需要适当截取采访中的录音来展开节目制作。此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采访录音进行全程聆听和分析,尤其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将采访录音中的关键内容适当穿插进节目之中,既要保证人物讲话的完整性,又能借助适当穿插采访录音来保证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只有借助这种方法才能使声音元素发挥出最大功效。

  3. 对于现场采访要做好剪辑。

  对于大多数现场采访,在采访活动开始之前被采访者往往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被采访者出现思考停顿等问题,而且被采访者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往往还会使用到一些口头禅或者重复性语言。针对这些线上采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后期节目制作过程中就要认真做好剪辑工作,使广播新闻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得到有效应用,带给听众新的体验,使广播新闻录音报道真正使听众产生共鸣。这对剪辑者提出较高要求,需要认真聆听采访稿件,注意将其中影响聆听功效的内容进行适当剪辑,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提升录音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广播录音报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声音元素的应用,声音元素的应用要体现在采访以及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音响来烘托环境氛围。同时,也要利用音乐来衬托节目主题,只有借助不同措施的应用使听众充分感受到广播新闻录音节目的独特魅力,才能使广播录音报道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重新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在体现自身权威性的同时,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听觉体验,同时也要注意认真做好录音的选择,对其进行适当剪辑,使其中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能够借助节目完美呈现。

  参考文献

  [1]肖军.试论广播新闻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J]传播力研究,2019,3(24):56.

  [2]房磊.从《保持通话》谈如何让广播新闻更具特色[J].记者摇篮,2019(06):85-86.

  [3]陈琨.试论广播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J]电视指南,2017(13):16-17.

  [4]王建河.广播录音报道中的声音元素[J]青年记者,2012(12):70-71.

  [5]王宛平.论声音元素在录音报道中的魅力[J]现代视听,2008(09):60-61.

  [6]吕岸.让声音出彩-一 用好广播时政新闻的声音元素[J]新闻实践2008(07):46-47.

作者单位:沧州广播电视台
原文出处:李云飞.浅谈声音元素在录音报道中的应用[J].采写编,2022(12):24-2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录音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