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面对城市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流,如何进行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如何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来农村休闲娱乐显得尤为重要。既能增加回流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又能进一步提升新农村旅游经济发展。
一、旅游经济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
(一)促进农村新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对旧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挑战,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优化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旅游业自身的关联性极强,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因为其牵涉到出游人的衣、食、住、行、购物、娱乐等各个方面,由此必然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还可以打破新农村建设的固定思维模式,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农业旅游的模式也可呈现出多样的格局,除了一般的农家乐休闲养生休闲模式之外,还可推出古村落观光旅游、野外生存探险旅游、原生态农居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生产典范观光旅游以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诸多类型,并且可以进一步深化加工,带动当地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等,最终形成以某一农家乐休闲养生品牌效应带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产业链经济发展,实现农村新经济发展。
(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及个人素质要求相较专业景区的城市旅游而言,降低了其技术要求和成本开支,对于农民而言,只有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拥有日常生存的一技之长,就可以大量吸收农村的居民直接就业,这些当地农民的就业模式,不仅可以保障农民继续从事原有的农业生产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还可以提供给农民剩余时间参与当地旅游产业经营的时间和能力,这对于当地农民而言,一方面保障了自家农业产品的生产,同时还开辟了第二职业,获得双份的收入,直接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提高农村文明建设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些土地贫瘠的农村而言就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尽管旅游产业只是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一项,但其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自身素质等的要求也是必须的,所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也可以在精神文明素质上帮助农民获得提升,前来旅游的人群带来的新信息、新观念、新思维,必然带来新农村建设全新的管理新模式、新理念、新人才,这种思想上的变革带来的将是开创式思维的变革,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享受竞争的乐趣,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提高整个农村的文明建设。
(四)强化乡村基础设施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旅游产业的必要基石,农村只有在居住环境、交通、卫生、能源、通讯、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情况下,才拥有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道具,也要对当地的古生态建筑、特色民居、野外露营地、拓展基地等特色地方加以专门保护和完善,达到通过旅游产业逐步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
二、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助力新农村建设
(一)繁荣农村经济
回流的农民工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新型产业工人、科技人才、教育人才、管理人才等,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所急需的,这些回流农民工既有务工经验、财富积累、信息资源、人脉资源,也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这样物质条件和精神思想的回流农民工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后备军,只要辅以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配以一系列惠农政策和补助或无息贷款的出台,回流农民工就一定能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增加收入,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二)关注农村政治
回流农民工大多数见多识广,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经营之道,具有主动要求行使政治权利的意识,他们大多懂得解读政策、知识维权,会要求享有更多的知情权、选举权,这种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将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各类组织,利于提升民主政治质量、增强政治参与水平、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三)冲击农村文化
回流农民工在外期间深化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进取心、洗礼了城市文化、形成了风险意识、提高了竞争能力,能充分意识到文化知识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意义,会更加自觉地接触文化、学习文化,给农村注入新鲜空气,作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传播者,回流农民工有理由、也有能力把现代精神文明辐射到农村。
三、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
(一)需求回流农民工提高自身素养
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的发展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范畴,服务业对从业人员也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涉及范围包括宾客意识即顾客为上帝的意识,时刻站在客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礼貌意识即面带微笑、语言温柔、语气亲切、语音适度等;集体意识即各相关部门人员通力合作的团结意识;卫生意识即自身良好的卫生习惯及保持工作场所及饮食卫生的习惯;纪律意识即改变散漫的个性特征,时刻以集体的荣誉为主自我约束。这些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都是紧紧围绕从业人员的自身素养来规定的,虽然回流农民工是在外界接受过一定培训和教育的人群,但是其接受的培训和教育并不一定跟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的建设要求息息相关,所以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仍然需求回流农民工提高自身素养。
(二)需求回流农民工增强生存技能
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不同于一般企业或者工厂的用工需求,回流农民工必须要从各方面增强生存技能:思维方面即丰富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敏锐的直觉、突发性灵感等;心理方面即洞察消费者心态、利用传媒力量、创意发挥等;行动方面即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参与竞争、制定发展规划、懂得利用与合作等。
(三)需求回流农民工创新创业机会
与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息息相关的产业很多,回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机会也很多,为了跟旅游产业贴合,回流农民工必须要准确定位创业机会、注重个性化创造、建立顾客至上的理念、保持继续学习的态度、认准目标大胆求证、强调公平竞争、迎接多次失败的信心等,为了找好一个与旅游相关的就业项目,回流农民工必须要不断创新,多角度寻求创业机会。
四、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
(一)促进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多样化
回流农民工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既有工业、农业、服务业,也有技术工、普通工,还有电工、钳工、泥工、服务员、管理员等各种分类。回流之前的就业方向会对回流之后的农民工就业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加之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就业机会广泛,必然导致回流农民工就业的多样化,除开固定形式的城市旅游模式之外,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再开发必然促进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的多样化。
(二)促进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关联化
由于回流农民工的技能多样性,必然导致其就业的多样性,除开从事导游、旅游业务的接洽等直接相关的工作之外,回流农民工的就业面还可以涉及到手工艺行业、纺织行业、器皿行业、印染行业、表演行业、按摩行业、珠宝行业、餐饮行业等各种各样的娱乐休闲行业,这样产生的与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的关系就叫做关联化。
(三)促进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产业化
如果把回流农民工从事的直接或者间接与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相关的各种行业加以关联、加以系统化,就形成了一条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的产业链,当整个产业链真正形成的时候,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必然形成一个统一的利益链,人心统一,利益均沾,这样更加有助于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产业的管理和经营,做大和做强。
总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回流农民工的积极参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助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与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又互生互长,发展共存,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彦.农村旅游业对新农村建设作用及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25-28.
[2] 叶玲.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再开发的需求及作用[J].职教通讯,2011(10):89-91.
广东博罗县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人文景观瑰丽神奇,历史文化独特深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创建广东省岭南名镇名村示范县,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幸福城乡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打造岭南名镇名村的优势和条件优越的区位、交通和良好的人文、生态等优势...
红河州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红河州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即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今年,红河州委、州政府启动《红河州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做特民居、做...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环境、乡村文化和特色农业生产活动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旅游者追求的是优良的环境质量、身心的放松和文化的差异,强调体验、参与,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乡村旅游其本质上是一种深入的体验性、学习型和接受环境教育的旅游方式。我国乡村旅...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量旅游景点的出现,则使得旅游业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所以,这就需要各地发挥自己的特色,才能引来更多的游客。所谓特色就是指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品性。当...
农村贫困、城乡差距拉大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广大贫困地区以农村经济尤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由于区位偏僻且封闭性强,贫...
1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经济运作模式。旅游业正在加快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信息经济...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旅游开发、文化建设等共同...
引言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特色吸引游客,在农村地区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以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为主体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变当地传统观念以及...
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特征1.1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国外乡村旅游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由于工业化与城市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导致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和追求乡村宁静的田...
一、邢台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一)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便捷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距北京380km,距天津430km,距石家庄120km,距济南、郑州、太原均在300km以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京广、京九铁路,京珠、大广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