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旅游,旅游者在完成旅游活动之后就与当地社区脱离了关系,他们带来旅游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乡村旅游是旅游形式中较重要的一部分,而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指导与监管监察,乡村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为福利经济学,将社会的价值判断引入经济学领域,其强调的价值判断与社会成员的福利使经济学的研究变得更加合理,更有弹性.因此,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社区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是可以找到契合点的.
1 社区及乡村旅游
1. 1 社区 在社会学和地理学中,社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19 世纪末,"社区"这个概念由德国的弗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提出,1887 年他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社区是具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彼此之间有亲密关系的人生活的一定地域.社区从侧重点不同来说分为功能主义与地域主义,这里认为社区是地域主义,即按照地域空间来划分社区.乡村社区是针对"城市社区"提出的,指的是拥有相对完整和稳定的社区结构、功能以及社会认同感的乡村社会空间.
1. 2 乡村旅游 早在 1885 年,法国就出现了乡村旅游,随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大规模发展.由于特定的环境,我国是在20 世纪 70 年代才逐渐出现一些政治性的乡村旅游接待活动,真正意义上乡村旅游的兴起则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发展不过 20 余年.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未达成统一认识.国外的观点主要认为乡村旅游是基于农业,包括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自然与生态等多种形式的发生在乡村区域的旅游活动.国内的主要观点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作为旅游吸引物,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不难看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乡村旅游的定义都是以乡村元素作为载体,乡村地域作为旅游活动的发生场所定义的,而乡村旅游活动的发生必将与当地的人、环境、社会产生关系,换言之就是与其所在的乡村社区产生关系.因此,该研究中乡村旅游的定义为:以乡村元素作为旅游吸引物,并与乡村社区产生关系的旅游活动.
1. 3 乡村旅游与社区的主要矛盾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能促进当地社区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但是,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的社区也产生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 3 方面.
1. 3. 1 乡村旅游对村民传统生产方式产生冲击.在中国,乡村居民大多以土地为生活资料进行劳作生产.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村民的土地被征收,就面临着失业的危机.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产生需求,包括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旅游基本需求,有需求就要有供给,村民就成了旅游供给最大的来源,这就意味着村民放弃传统的劳作生产转而扮演旅游供给者的角色.同时,旅游业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会造成社区旅游就业的季节性波动,从而产生不稳定性.
1. 3. 2 乡村旅游对当地社区的社会文化产生冲击.对社区村民来说,旅游者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乡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在经济发展、思想观念、文化价值、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调查研究,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旅游者大多是从城市来的,他们的各方面行为都会对当地的社区造成影响.当地的社区村民会模仿外来旅游者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不断缩小城乡差别,日渐导致乡村地区失去原有的特色,同时社区村民一时无法达到外来旅游者的生活水平,可能会产生一些极端思想.另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乡村原本的社会面貌不复存在,对道德体系、传统文化造成不可逆转的打击.
1. 3. 3 乡村旅游对当地社区的环境产生冲击.乡村旅游景点一般处于可进入性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相比城市来说更原始、更简单,乡村旅游要发展就必然要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可能存在规划不科学而导致环境破坏的问题,同时,乡村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噪声污染,产生更多的生活垃圾、土壤污染,破坏当地固有景观等,这些问题会造成当地社区的环境承载量下降,居住质量变差,导致当地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产生反感情绪,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 1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福利经济学产生于 20世纪 20 年代,其基本理论有功利论、旧福利经济学理论、新福利经济学理论、函数论等,无论是何种理论,研究内容都是经济社会的福利问题.其中,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外部效应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该研究主要运用帕累托理论与外部效应理论来分析社区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在资源分配中,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情况变坏的状态下,也不可能再让某些人的情况变好,这是一种已经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状态.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条件下,至少使一个人情况变好,这是一种还能向帕累托最优状态靠拢的一种变化.外部效应理论是指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对社会或者其他部门造成了影响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1].换言之就是个体经济单位未考虑某一经济活动的收益或者成本而造成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外部效应分为带来好处的正效应和产生坏处的负效应.
2. 2 福利经济学与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分析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外部效应.正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带动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社区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效应,例如对当地社区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增加了资源配置的成本.市场经济中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同时在外部负效益的状态下,资源是不可能自动完成优化配置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资源的配置永远都有帕累托改进的空间,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的生存都需要消耗资源,但是资源的总数是有限的,因此要不断进行帕累托改进,消除乡村旅游给社区造成的外部负效应,而理论是抽象的,需要采取实际的改善措施.
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社区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策略
社区村民与旅游者是通过乡村旅游而发生联系,主体行为者在于人,要想取得社区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必须双方共同努力,不断进行帕累托改进来消除外部负效应.该研究主要从当地社区与乡村旅游的行为主体提出发展策略.
3. 1 社区发展的行为主体---村民
3. 1. 1 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转变成为旅游社区.当地社区之所以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矛盾,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乡村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未改变,村民未适应扮演一个旅游供给者的角色.笔者认为,可以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及特点,从一个普通的社区转变为旅游社区是可行的.秘鲁的 Taquile 岛安第斯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安第斯社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旅游发展进程完全由社区内部控制,不会产生决策与旅游实际发展情况脱离的现象.其次,社区内居民参与旅游完全依照公平、公正的参与原则进行,无论是旅游决策,还是整个旅游过程中的项目出售,都做到了相对透明的民主、公平[2].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村民在充分认识到旅游所带来的好处时,会自觉地将本土社区向旅游社区转变.
3. 1. 2 保护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向旅游者宣传.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显示不出其重要性,但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交流,若本土的文化特色体现不出来,随着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就会取代本土文化成为主流,而外来文化一般都是大众化的,久而久之,当地的乡村旅游也就变得没有特色,无法继续发展.
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初期,就应该树立保护优秀文化的观念,主动对当地社区村民进行培训.首先,要强调本土优秀文化的重要性,让社区村民充分意识到保护本土文化是一种义务.其次,社区的许多村民对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最后,在村民对本土文化形成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培养一种积极主动对外宣传本土文化的社区氛围,让外来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活动时能充分感受到本土的乡村气息.
3. 2 乡村旅游的行为主体---旅游者
3. 2. 1 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是要追求每个人的社会福利,然而又不能以牺牲他人福利来获得自身的福利.乡村旅游者在从外地进入到目的地社区进行旅游活动时,不应该牺牲当地社区村民的福利来获得自身旅游的满足感.因此,旅游者要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在获得自身旅游需求的同时,使对当地社区福利的损害最小化.
3. 2. 2 与当地社区村民友好相处,和谐旅游.在近些年发生过的旅游事件中,有许多是因为旅游者以一种消费者的高傲心态与旅游目的地村民发生冲突.不管是什么旅游目的地,当地的村民都会对外来的人事物产生防备心理.乡村旅游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旅游中不可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进行不恰当的评论或者攻击,会造成当地社区村民的反感,不利于社区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
4 结论与不足
现在的乡村旅游中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矛盾主体就是当地社区与乡村旅游者.经济的增长和旅游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的重要形式,在发展中所产生的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问题与当地社区间产生矛盾.想调解这种矛盾,必须考虑到社区在乡村旅游中所扮演的角色,笔者运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合理内容对社区与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进行探究.除了这两大主体,并未将影响社区与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的第三方因素考虑在内,这一点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鲍莫尔. 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M]. 郭家麟,郑孝齐,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吴昱群. 甘肃省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42 卷 29 期 纪瑞琪等 盘锦市西安镇休闲农业开发研究10225.
广东博罗县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人文景观瑰丽神奇,历史文化独特深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创建广东省岭南名镇名村示范县,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幸福城乡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打造岭南名镇名村的优势和条件优越的区位、交通和良好的人文、生态等优势...
红河州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红河州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即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今年,红河州委、州政府启动《红河州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做特民居、做...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环境、乡村文化和特色农业生产活动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旅游者追求的是优良的环境质量、身心的放松和文化的差异,强调体验、参与,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乡村旅游其本质上是一种深入的体验性、学习型和接受环境教育的旅游方式。我国乡村旅...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量旅游景点的出现,则使得旅游业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所以,这就需要各地发挥自己的特色,才能引来更多的游客。所谓特色就是指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品性。当...
农村贫困、城乡差距拉大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广大贫困地区以农村经济尤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由于区位偏僻且封闭性强,贫...
1研究背景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经济运作模式。旅游业正在加快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信息经济...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美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旅游开发、文化建设等共同...
引言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旅游特色吸引游客,在农村地区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以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为主体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变当地传统观念以及...
1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特征1.1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国外乡村旅游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由于工业化与城市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导致城市居民开始向往和追求乡村宁静的田...
一、邢台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一)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便捷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距北京380km,距天津430km,距石家庄120km,距济南、郑州、太原均在300km以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京广、京九铁路,京珠、大广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