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旅游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自然风情独特,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开发价值,尤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前景广阔,经济价值较高。据统计,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962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13 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6处。还有大量的馆藏和民间收藏文物、档案文献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开发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项目。
一、结合旅游业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意义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进一步保护好一个地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民俗文化至关重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尽可能不让民俗文化停留在书本中,把内蒙古丰富的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对构建民族文化大区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及其不同部族和氏族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多彩,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此外,历代之重要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及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其数量之多,不胜枚举。其中,内蒙古西部是鄂尔多斯、乌拉特、和硕特以及土尔扈特等蒙古族部族较聚集区域。
这些部族各具独特的部族民俗文化,在其活态文化中至今尚保留着蒙古族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其生产、生活、娱乐文化习俗均具独特风采。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以半农半牧生产方式为主,阿拉善地区蒙古族则以游牧生产方式为主。而不同部族间其餐饮、婚俗、歌舞、游戏和体育活动等在细节上则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都各具特色。
尤其是在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中,至今还较完整地传承和保留着蒙古族祭祀文化之传统,乌拉特文化中始终传承和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手工艺,而和硕特和土尔扈特蒙古人至今则基本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和祭驼等民俗文化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区其最主要的支撑点,应该是以活生生的土着居民活态民俗文化资源为背景。只有在对活态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才有可能保障民俗文化旅游区的生存与其可持续发展。
有一些人将民俗文化与迷信活动混为一谈,简单地将民俗文化现象看作落后于时代的封建习俗,还有则将民俗文化当作仅是表演性项目,以纯粹商业化的旅游产品来看待,这些古老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如不加以保护,有可能趋于淡化,甚至渐渐消失,必须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这些极具历史意义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习俗。
否则,既不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又不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有其社会价值,也是一种文化交流。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一方面可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还能开发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并且还能促进其优秀的文化内涵更快更好地得以发扬光大。民俗文化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项目,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二、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市场价值
内蒙古是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到处是旅游景点和文化遗址。着重打造具有文化氛围浓郁之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城乡旅游集散中心,依托民族历史文化和蒙古部族民俗文化遗产资源,着力突显地域多元文化特色;重点突出西夏历史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与古驿站文化遗产、宗教寺庙文化遗产及蒙古族和硕特并土尔扈特部历史文化资源特点而开发。
继续进行成吉思汗陵园旅游区的深度开发,建设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帝王陵寝类的文化旅游地:抓紧做好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争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加大辽文化遗迹、居延文化遗迹、喇嘛教寺庙以及蒙古民族和三少民族风情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旅游产品。重视文化内涵与旅游要素的融合,将文化内涵融入城镇建设、旅游服务、旅游商品、旅游餐饮、旅游娱乐等各个方面,塑造独特的旅游形象。
强化旅游产品科学内涵,配套服务系统、建设景观标示系统,规范导游解说系统。深度挖掘文物古迹观光旅游产品历史文化内涵:改善导游和解说质量,强化解说的历史文化内容:优化成吉思汗陵园等一批重点文物古迹观光景区的游览环境,增加展示内容,创新展示方式;进一步配套重点召庙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景观质量;深入挖掘元上都遗址、辽文化遗址、嘎仙洞、昭君墓等重点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整体开发。根据城镇各自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城镇,加强对特色旅游城镇的历史文化遗存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形成独有旅游吸引物:不盲目效仿热门旅游景区的建设,避免相似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形成竞争:重点打好"民族文化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着力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富于时代精神的旅游特色精品,尽快树立几个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品牌项目。
进一步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大力进行民俗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全面提升独具内蒙古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整体形象,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建立差异化的旅游形象,根据各自的目标市场,采取不同的旅游形象宣传策略:加快完善网络促销系统、建立现代化旅游促销体系;针对国内客源市场,以区域合作为基础,建立统一宣传促销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并与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城市构建互动促销合作机制,形成覆盖主要客源城市旅游销售网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利用各种途径,提升内蒙古旅游知名度。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和高端游客。
积极参与世界各主要客源国举办的文化活动、旅游促销与展览活动,适时举办内蒙古旅游推介会和说明会,广泛宣传内蒙古丰富独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鼓励国际旅游中介机构。特别是主要客源国的旅行社整体策划和代理内蒙古旅游国际市场的分国别业务,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旅行社和旅游中介机构整体策划和代理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旅游线路产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丰富而广阔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开发具有国际市场价值和民族特色的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三、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优势
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民族是蒙古族。蒙古族豪爽热情的民族气质和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内蒙古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尤其与大草原、大森林环境背景结合,可观性强,感受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尤其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尤其令游客感兴趣。内蒙古蕴藏着符合这一需求指向的雄厚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内蒙古的旅游开发中,许多成功的案例证明了内蒙古发展民俗旅游的潜力是巨大的,有很多优秀的项目为游客所称道。
民俗文化是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内蒙古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内蒙古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其中,最具特色和旅游开发价值的是蒙古族文化、达斡尔族文化、鄂温克族文化和鄂伦春族文化。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礼仪、祭祀神灵与礼拜祖先的程序,以及节庆与民间演艺。内蒙古民俗文化的精髓是草原游牧文化。蒙古族文化则是其典型代表。
由于地域特点的差异及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蒙古族民俗文化又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形成了鄂尔多斯民俗、科尔沁民俗和察哈尔民俗等地域文化。三少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也是北方森林狩猎文化和渔猎文化特色与魅力的集中展示。
三少民族文化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将成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重要亮点。
四、开发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前景
在把民俗文化转变成旅游资源的基本认识的主导下,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现实和未来,全面提升设施配套水平和服务接待能力。加大区域连接公路和通往景区公路的建设力度,尽快建成便捷、畅通的旅游通道:加快旅游中心城市的机场建设,尽快提高等级,使其可以升降较大型飞机;加大主要景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强旅游通道的绿化建设。重点完善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的布局,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建立多层次的住宿接待体系:加强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景区内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垃圾清运与处理、供电、供水、排污,以及景观保护设施的建设:完善主要旅游城镇、旅游交通沿线的公共游览服务系统的建设。
包括交通标示、旅游指示、景物介绍、信息咨询的设置和环保厕所的建设。自治区主体民族蒙古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文化内涵深厚。此外还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的文化及其他各族(如汉、满、回、鲜等)文化与地域文化,都很有特色。不仅如此,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城镇、工业文化及新农村牧区文化资源均具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将内蒙古历史文化旅游推向更高一层。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民俗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以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旅游发展来传承、发扬民俗文化的良性循环。
五、结束语
总之,不仅要客观认识内蒙古独具民族特色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基础,更要在开发内蒙古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一定要处理好旅游市场开发和民俗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在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开发具有世界品牌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传承结合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点,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马桂英。略论草原文化的特征[J].天府新论, 2006,(01) .
[2]韩巍。论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J].前沿, 2008,(11)。
0引言济南市作为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2014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意见》中提出突出泉特色、坚持产业融合等指导思想,全力构建以一核两圈为主体的国家5A级...
广东博罗县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人文景观瑰丽神奇,历史文化独特深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创建广东省岭南名镇名村示范县,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休闲幸福城乡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一、打造岭南名镇名村的优势和条件优越的区位、交通和良好的人文、生态等优势...
涉台文物是指反映人陆和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而交流交往,体现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关系,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和重要史迹。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实,涉台文物丰富,体现了榕台地缘相近、血...
1怒江生态旅游现状1.1自然状况1.1.1地形复杂与气候多样化怒江州因怒江流经其境和沿岸居住怒族而得名,地处云南省西北边陲。全州东西最大横距153km,南北最大纵距320.4km,辖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土地总面积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是以旅游为依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素有中华文化活博物馆之称的河南,至今完整保留着包括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3000多年建都史,近7万处...
1民俗旅游文化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其特有的民俗文化与风土人情,不仅能够吸引外来消费者,也是对当地民俗文化产品的展示与传承。在自然与人文旅游景区的开发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民俗旅游具有极大的消费前景,因其独特性、可塑性强,逐渐获...
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更为我国少数民族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就少数民族的宏观经济而言,旅游经济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湘西是我国土家族苗族的聚集地,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历...
中国客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以客家文化为主导的旅游经济开发为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丰富了当地文化和精神生活,使得客家文化与经济取得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然而由于中国人民对旅游经济的滞后认识...
1襄阳文化资源种类的分析襄阳的文化资源多种多样,汉代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的所处地,所以至今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因而襄阳成为当今比较着名的文化古城。正是存在如此雄厚的文化底蕴,才为襄阳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
2002年,中青旅首次推出亲子游产品,之后10多年,亲子游市场一直不温不火。近年来,一些电视亲子综艺节目的火爆带动了亲子游市场的升温。这种寓教于游、增进亲子感情的亲子游,成为倍受家长青睐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和休闲形式。一、亲子游的内涵分析亲子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