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论文题目: 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站在时代的高度, 科学的分析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并且丰富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 以人为本要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到一个新境界, 要划清与传统社会主义的界限, 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标志性的成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具有极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一方面强调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指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要把两个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 人的自觉地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社会的发展, 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最新且对发展前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果, 是党在政治、思想路线、执政能力等方面已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这个新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逻辑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
第一, 众所周知, 早在2000年2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由江泽民提出, 并且作了大量宣传.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仅仅回答了党应该代表什么, 而没有回答在发展方面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实践证明,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 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就会产生什么样影响.并且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仅能有效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而且能逐渐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离开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所谓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解决方方面面的矛盾, 促进矛盾诸方面的统一, 使矛盾的各方面力量, 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互补的合力, 以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 最终实现党的宗旨---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 和谐社会就是要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为基础.如果生产力不发达, 普遍贫穷, 就会引发马克思所说的为争夺生活必需品的矛盾而斗争, 所以难以和谐.但是仅仅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而存在着分配的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现象, 也是很难产生和谐的.所以, 要构建和谐的社会, 必须实现社会公正、正义为前提.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激烈的竞争中, 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劣败者, 也有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不能参与竞争.对这一部分人, 必须通过国家的税收、财政的再分配, 给他们以社会福利保障, 分享部分发展成果.否则, 社会也难以稳定与和谐.所以, 努力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并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在地联系起来, 这就超越了理性至上的思维方式, 进而追求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过程与价值等方面的统一.
第一,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不是按照理论复制实践的过程, 而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 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和准则不断的去反思过去、评判现在和追求未来的一个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从理论对实践的单方面关系上进行解释, 而是以实践为标准判断理论是非, 在实践第一的前提下推动理论发展.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 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这就要把实践第一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 并且更重要的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二, 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统一起来, 既科学判断人的现状, 又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 这就使社会主义成为一个在共产主义之光的引导下, 沿着它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开拓的过程.胡锦涛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 理想的意义不是规范现实, 而是使其中包含的超越性追求精神与现实发展联系起来.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目的性、主体性与受益性, 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结合了起来.
第三, 在理性主义的视野里探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造成主体理性与客体理性、有限理性与无限理性的纷争、个体理性与总体理性.这虽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 但却把人推向了社会的边缘.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 把理性从主宰一切降到实现人的发展工具的地位.以人为本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又划清了与传统社会主义的界限, 正确判断了理性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并实现了对它的超越,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标志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2]杨信礼许先春《科学发展观读本.》人民出版社.200年6月第一版
[3]《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点击查看更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导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
一、生态技术创新与生态文明的相关概述近年来,之所以要倡导生态技术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因为生态技术创新代表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加深的同时人类亦有反思自身的行为,认识到生态技术创新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摘要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人口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顺应世界城镇化潮流的客观要求,又是扩大国内内需,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章科技创新与创客文化一、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科技创新的概念源于对创新的理解。在理解科技创新之前需要理解创新的概念。创新一般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利用现有的资源,改进现有的事物或者创造出新的事物且能够获得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包括很多种...
二、我国生态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看,科技的发展与利用对社会经济的需要无疑是具有重大作用的。在人类历史初期,人们生产的物品仅仅是为了生存需要,而改造自然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微乎其微,但当人类制造的产品出现剩余时,各种非生存...
结语本文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对于我国加深科技创新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启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内涵丰富而...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也不例外的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此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任何一个顺应时代和历史发展的理论,都有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亦是如此,是在经历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发...
摘要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来驱动,并以全球为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创客正是依靠科技的发展进步而兴起的用创意改造生活的人。本文立足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
【摘要】:随着先进计算机数字处理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面对国家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日益严格现状,结合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体标准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新时期的具体社会文化观念以及改进手段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