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学术界关注,通过深入研究以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研究推向深入。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当下,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揭示出具有可借鉴的价值和启示,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
1.理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深入研究对于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现实意义。
科教兴国、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以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和重要理念,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并把它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术价值。
选择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作为研究课题也是因为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而为我们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对学术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借鉴已有学术成果,找出研究薄弱环节和空白以便进一步研究,为推进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学术研究尽自己微薄之力。
4.专业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当代启示作为研究课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科教兴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创新理念的形成,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创新思想特别是科技创新思想越来越重视。国内学术界很多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梳理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研究状况,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出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空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突破口,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研究引向深入。
(1)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内涵的探讨。
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具体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相关论述中揭示了科技创新的内涵。刘巍,周琬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中指出"科技创新"概念提出归功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虽然没有提出"科技创新"的概念,但他们曾用科学、发明、创造、技术和技术变革等词汇来表达科技创新的内涵。
刘巍在《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中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科技创新"分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两部分,是一种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实践活动。
常东坡,赵国杰在《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部分,并且说明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2)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科技创新作用论述的探讨。
从对生产力作用角度分析。姜晓秋在《论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能够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刘红玉在《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中,认为马克思看到 19 世纪科学技术创新及运用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也是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对资本家和工人影响角度分析。贺立龙在《产业创新:一个马克思经济学的解释》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科技创新对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资本家创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价值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以此激励和压迫着行业资本家整体创新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王进在《马克思科技观及其中国化研究》中,认为马克思非常重视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机器的新发现及广泛使用给工人就业造成的影响,认为科技创新会导致工人受到排挤和失业人员增多。
从对自然环境作用角度分析。刘仁胜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中,认为马克思从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关系的角度探析了科学技术对生态建设的作用。科学技术可以把潜在的能源和资源转为现实的能源和资源,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自然。
(3)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影响科技创新因素论述的分析。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技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罗文花、夏涌、吴刚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
首先,社会分工因素。罗文花在《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新析》中认为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产品创新和社会分工的重要推动因素。
夏涌,何旭东在《马克思创新思想及其启示》中认为马克思把社会分工看作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社会分工会产生出大量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若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使用较为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
其次,社会制度因素。吴刚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刘红玉,彭福扬在《马克思关于创新的思想》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论述协作、分工、工厂制度和信用制度等制度变革对技术的巨大刺激作用,以此说明制度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再次,生产实践因素。王伯鲁在《马克思科学与技术互动思想解读》中谈到马克思从科学与技术关系角度出发,注重生产实践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早期科学实验主要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展开的,这种技术实践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
任立在《马克思技术创新理论的贡献》中认为马克思分析了剩余价值生产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资本家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将生产过程持续改进,使得新发明的技术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技术的不断发展。
最后,教育因素。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教育对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罗青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发展研究》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对科技创新影响摆在重要位置,教育发展为科技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4)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当代启示的揭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国内很多学者不仅关注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更加注重其对当代的启示意义。
范仁忠在《马克思创新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中从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对我国培养科技人才和发展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指出科技创新要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研发能力强的优势,培养高端人才,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雷石山在《论马克思的科技创新动力观》中从国家创新体系学说和企业创新需要科学技术为主方面论述当代创新实践的指导意义。
杨启国在《创新发展论》中从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科技创新作用、法治制度方面论述当代国家科技创新的启示意义。
肖浩辉在《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地位和发展途径》中从自主创新、制度环境、科技体制与科技创新的人才要求方面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的当代启示。
刘巍,周琬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及对中国的启示》中从社会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与自然环境方面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对中国的启示。
总体来说,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关成果。但是,国内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代中国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方面的研究多见于理论层面上的探讨,对于理论应用到实践上的尝试和措施较为少数,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应用到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实践当中必然成为今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新思想的一个重要点。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大多基于对科技创新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做了一定研究。
(1)国外多数学者均认为创新思想最早源于马克思。美国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是研究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开创者,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使用了"创新"一词,熊彼特坦诚到他的创新理论源于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启迪,并创立了"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认为自己的研究"只包括他的研究领域的一小部分".
另外,金指基学者也认为马克思是最早提出创新思想的开路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只是对马克思创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的不同认识。首先,在技术创新层面。印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乔杜里认为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包括两种:一是既定生产过程的技术合理化,如技术进步等;二是一种技术向另外一种技术的转移,如生产方式的发明、机器改良和技术革命等;本·法恩将马克思的技术创新分为劳动节约型创新与资本节约型创新。
美国经济学家谢勒也指出:"马克思不同于 19 世纪中期其他的经济学家,他察觉到资本主义基本的天才在于它能够把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约翰·伊特韦尔等学者指出,"马克思恐怕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把技术创新看作为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推动力……".其次,在科学与技术关系层面。经济学家多西和纳尔逊等人在技术进步的分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科技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动态分类,为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提供借鉴。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的内涵、特征、作用和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方面进一步概括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揭示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当代启示。主要从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创新机制体制建立下提供的制度保障、创新与生产实践的紧密关系、发展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以及保持创新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展开论述,揭示其启示意义。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的相关文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结合当前国内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深入分析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立足于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和我国实际相结合,为我国当今正处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3)归纳总结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零散的分布在许多著作中,将有关思想加以收集、借鉴和整理,同时归纳和总结其相关论述,从而形成本文的完整体系。
绪论马克思生活在资本统治的时代,他并不按照严格的西方传统的概念哲学运思和写作,而是毕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致力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思想,这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特质,这也使得马克思的文本变得复杂且富有综合性,而且也正是因为他反资本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与掌握到被广大民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是使其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其复杂的理论通俗化,从而被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人民群众...
3.3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弗洛姆首先批评了对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思想普遍存在的误解。他指出,在有些人看来,仿佛马克思认为人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是希望获得金钱与享受,这种为获得最大利润而做出的努力,构成个人生活中的主要动力1.这些人进而把马克思的...
前言: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对分析现实问题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法。但如果对事物的各方面矛盾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是一味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简单的套用,那么会走入形而上的轨道。因此,必须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的持续增长,我们所面对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为此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性就不言而喻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迎来了迅猛发展,为世界经济...
恩格斯不仅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哲学,而且对马克思的哲学观作出了详尽的阐释.为了把握恩格斯的哲学观和马克思哲学观的异同,必须正确理解恩格斯的哲学观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阐释.俞吾金教授在《如何理解并阐释马克思的哲学观》(《...
第2章马克思国家观的产生基础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但它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许多前人优秀的思想理论,从而创造出的崭新的科学体系。所以,要想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国家理论,那就...
自1971年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正义论》问世起,正义一词俨然成为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中心概念。但是,正义讨论的主角似乎局限于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乃至保守主义等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罕有马克思主义者的身影。这是一个令人讶异的现象。在人们素...
摘要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矛盾多发期,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