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一八事变之后,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殖民统治, 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吉林地区的党组织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 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堡垒, 进步报刊的创刊及发行、革命书籍的出版及流通、进步文艺作品的编演、地下党人士的秘密宣传等措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立足于吉林地区革命的实际情况,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显着特点, 同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之下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抗战时期; 吉林地区; 马克思主义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 吉林地区的学生和各界群众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吉林地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殖民者加紧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 1932年策划建立了“满洲国”, 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和殖民奴役日益加紧, 这种形势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阻滞。虽然形势严峻, 但是吉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仍然得到了持续性传播, 为吉林地区的革命形势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社会环境
思想的传播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吉林, 这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吉林地区的殖民统治特别是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得到传播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5月5日, 在北京、天津学习的吉林籍学生受李大钊和马骏的委派陆续回到吉林, 他们在吉林省城 (吉林市) 、长春等地举行报告会, 介绍5月4日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情况, 号召吉林人民积极进行斗争。5月12日, 吉林省城各校学生及其他各界爱国群众数千人, 相继到省议会门前, 召开爱国大会, 学生代表、省议会会长、各团体代表发表演讲, 大会决定:“一、游行街市, 分头演说, 鼓舞民气;二、谒见当局, 合力电争青岛;三、军政长官如不, 学校相率罢课, 商工相率闭市”[1], 在此号召之下, 学生群众积极投身爱国运动, 为吉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吉林省的党组织的筹建是从建立通讯站开始的, 1924年张锦春建立了中共二道沟邮局通讯站, 代号“弓长之”;1926年韩守本在长春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建立了新的通讯站, 主要开展学生运动;1926年9月, 中共北满地委建立了中共长春支部, 10月改为长春特支, 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吉林地区的党建工作迅速开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吉林人民的反日以及反军阀斗争如火如荼, 例如反对日本在临江设立领事馆, 吉长、吉敦铁路工人同盟大罢工, 东边道大刀会起义, 敦化、额穆等县农民大暴动等。五四运动之后新思想在吉林地区的传播、共产党组织在吉林地区的设立以及吉林人民的反日以及反军阀斗争为之后吉林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 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阻碍作用
1932年日本殖民者策划建立了伪满洲国, “首都”设在长春, 改称为新京。以此为依托, 以关东军的武力为后盾, 日本殖民者展开了疯狂的侵略与奴役活动, 在吉林地区实行法西斯统治, 建立殖民地经济体系, 掠夺吉林地区的资源。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最大的是日伪建立的文化专制体系, 推行奴化教育, 加强思想统治。日本殖民者控制新闻和广播, 控制出版和文艺, 控制电影的拍摄及发行, 对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文艺部门进行检查和统治, 实行奴化教育, 这一系列专制活动使东北地区完全丧失了思想自由。由于长春是伪满洲国的“国都”, 日本殖民者对其思想控制更加严格。面对日本的殖民统治, 吉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抗日斗争, 各地根据实际条件创建了抗日游击队, 这些游击队尽管人数不多, 武器装备差, 缺乏战斗经验, 但是有明确的斗争纲领和组织纪律,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另外, 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 随着形势的发展, 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这些军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各部队采取积极措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二、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途径
(一) 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堡垒作用
不断完善的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重要堡垒, 1934年11月中国共产党全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通过《中国共产党全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决议》, 在党的组织方面提出“最大限度扩大党的组织, 坚决反对自上而下的关门主义, 大批介绍反日战争中的先进分子和工农积极分子入党;改善支部工作, 经常讨论群众斗争、要求和领导问题, 只有健全的支部生活, 支部在群众中才能起到领导作用”[2] (P58, 59) , 这一决议阐明了健全的党组织以及党支部对于党的工作以及思想宣传的重要作用, 为南满地区的党的工作指明了基本的方向。在此指导之下, 磐石作为南满党的活动的中心, 掀起了反满反日斗争的风暴。同年, 磐石中心县委对自身的工作进行了检讨, 制定了磐石地区党组织的任务, 为提高政治水平, 提出建立健全政治委员制度, 在政治部内建立地方工作部, 开辟地方工作。磐石中心县委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最终培养了大批的进步学生骨干, 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健全地方党组织的同时, 在军队内强化党的领导, 进行政治宣传。周保中日记中多次提及了发展与扩大党的组织、进行政治教育、思想宣传与思想教育等活动。在1939年5月31日的日记中明确提出“午后六时———九时半召集本部党员同志开会, 指出共产党应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经常不断的政治生活, 一切工作活动应以党组织巩固为中心”[3] (P287) ;同年12月1日提出“整理旧党组织, 发展新的党组织, 保持中共中央系统, 保持党领导在军队中”[4] (P28) 。周保中的日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重视思想宣传, 这一方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另一方面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二) 通过进步报刊进行宣传
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战斗力, 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地区创办了进步报刊。《满洲红旗》作为中共满洲省委的机关报, 发表了一些新闻评论,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和罪行, 同时刊登国内通讯和国际电稿, 例如第三期刊登了《共产国际西欧局/赤色职工国际驻欧秘书处共同宣言》, 对于群众理解国际、国内形势有重要的意义。《战斗》是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刊物, 在政治上、理论上、工作方式与方法上提出具体的对策。例如1934年1月20日出版《战斗》第九期, 刊登了“论东北目前反日游击战争的新阶段”, 指出:“满洲全党应当了解东北目前反日游击战争这一新阶段, 使满洲党更加有可能顺利的领导反日民族革命战争走向彻底胜利的道路”[5] (P284) , 这一论断对东北革命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分析, 对于引导民众加深对东北革命形势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战斗》第十三期, 发表了短评“万分危急的华北/完全出卖和投降之下实行了通邮”, 批判了国民党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出卖与投降”行为。
中共南满省委和东北抗联第一路军, 积极扩大宣传舆论阵地, 先后创办了《南满抗日联合报》《人民革命报》《中国报》《中华画报》和党刊《列宁旗》, 磐石地区创办了《红军消息》, 金川县河里根据地创办了《东边道反日报》, 东满地区创办了《东满民众报》, 汪清地区创办了《两条战线》等。当时的办报条件非常艰苦, 要躲避敌人疯狂的“讨伐”和“围剿”, 出版《南满抗日联合报》时, 出版人员在山洞中用松树明子照明, 捣碎蓟草挤汁当印油, 进行艰苦的编印工作。在《南满抗日联合报》创刊号上,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 写下了“南满抗日联合报万岁!”几个大字[6] (P200) , 以上报刊内容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都是围绕着赞扬东北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揭露日本的殖民侵略进行的报道和介绍, 同时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新闻资讯和国际形势进行了一定的介绍。
(三) 发挥革命书籍以及进步文艺作品的作用
五四运动在吉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青年》《湘江评论》《每周评论》《劳动世界》《民声丛刊》《进化杂志》等在吉林地区广泛传播, 《春鸟秋虫》《毓文校刊》等刊物在吉林地区创办, 《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革命书籍在青年学生中广泛传阅。伪满洲国建立之后, 日本殖民者强化了对吉林地区的思想统治, 禁止传阅革命书籍, 封杀进步刊物。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禁止革命书籍的传阅,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秘密途径将革命书籍带入东北地区, 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进步青年主动寻找共产党, 寻找阅读革命书籍的机会。吉林地区的进步青年经常组织秘密的读书会活动, 许多进步的、革命的书刊在青年中传阅, 不仅有鲁迅、巴金、老舍、曹禺、高尔基等名家名着, 而且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和《思想方法论》, 特别是《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共产党宣言》等书的传播, 在进步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伪满陆军军官学校是日本殖民者操纵的, 设置在长春, 以培养伪满军官为目的的学校, 但是在这样一所学校却孕育了反日的活动, 成为马克思在吉林地区传播的重要土壤。例如伪满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建立了东北青年苏生联盟会, 联盟会会员1944年利用去热河部队勤务的机会, 搜集了《论持久战》《论游击战战术与方法》以及其他宣传抗日的小册子, 在会员中秘密阅读并讨论。
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地区抗日的重要武装力量, 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东北抗日联军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 创造了丰富的诗词、歌谣等, 例如1937年杨靖宇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号召民众团结起来, 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1938年5月10日, 抗联第一军和第二军在集安地区老爷岭五道沟会师, 杨靖宇主持召开了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高干会议, 会议期间杨靖宇创作了《中韩民众联合抗日歌》, 提出“联合呀!中韩民众, 互相间本赤诚, 誓杀到敌人大本营, 勇敢冲锋”[7] (P153) , 这些歌谣在抗联各部队以及其战斗过的地区广泛传唱, 以号召人民反抗日本殖民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为核心, 从本质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对于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进步文艺作品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对于思想的传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东北地区的爱国文艺人士组织了一批爱国文艺团体、创作了一批爱国文艺作品。中共满洲省委通过打入地方报社内部创办了文艺副刊《夜哨》, 1934年1月连载了抗日小说《路》, 在《文艺》周刊发表了萧红等爱国作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谴责日本殖民侵略为主要内容, 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四) 地下党人士进行秘密宣传
1938年, “东北青年救亡总会”成立, 开始派遣会员回到长春, 打入敌人内部, 搜集情报、发展组织、扩大队伍、宣传思想。1942年初, 中共中央派晋察冀分局社会部情报科李振远、周梅影夫妇来东北指导工作, 将1937年成立的“觉社”与“东北青年救亡总会”合并, 改为“晋察冀东北救亡总会”, 总部设在沈阳, 长春设立分会, 负责领导吉林、图们、四平、扶余等地的工作。中共指示该组织的工作方针是“长期潜伏, 保存力量, 深入上层, 取信与敌, 利用合法地位, 获取地方情报”[8] (P495) 。东北救亡总会长春分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不仅搜集了大量日伪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情报, 而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扩大了队伍。1942年初, 中共中央在延安举办了东北工作训练班, 4月韩光等13名同志到达晋察冀边区, 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领导下, 成立“东北工作委员会”。1943年7月, “东北工作委员会”派遣共产党员傅根深潜入长春, 以车站装卸工和锅炉工的身份为掩护, 积极向周围工友和贫苦群众宣传反满抗日思想, 培养了一批觉悟比较高的工人, 发展了10余名工人党员, 为迎接反满抗日活动走向胜利培养了骨干。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 由于日本在东北实行了越来越严密的法西斯统治,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组织连续遭到破坏, 无法开展活动, 所以, 中共中央向东北地区派遣了大量的地下党从事长期隐蔽的秘密活动,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组织进行抗日活动, 发展、联络爱国的抗日力量。吉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抗战时期处于日本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之下, 特别是1939年东北抗联主力大部入苏整训之后, 吉林市的党组织大部分遭到破坏, 为了开辟吉林市的革命工作, 党中央和各抗日根据地向吉林市派遣地下党和情报人员,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组织抗日运动。中共胶东区委于1944年派丁化一赴吉林市开展工作, 派刘仲武前往舒兰二道河煤矿开展工运工作, 刘仲武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号召工人进行罢工斗争与日本殖民者进行斗争。抗战时期面对日本殖民者的侵略和奴役, 中国共产党冲破重重阻碍,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吉林地区的革命形势结合, 创造了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从思想角度,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实践角度, 为吉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传播的特点
(一)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融入反满抗日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作为经典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高度耦合的政治概念, 折射出特定政治价值取向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 即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它的提出及运用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有着无可否认的关联性, 兼具科学与价值的双重要求”[9] (P4, 5) 。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从内容和途径方面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宣传反满抗日和联合抗日为核心, 1933年1月26日, 中共满洲省委发布了《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 (简称《一·二六指示信》) , 《一·二六指示信》对当时满洲地区的革命形势进行了分析, 并对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指导, 明确提出建立、实行“特殊的”的反帝国主义, 在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 保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另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明确提出重视工人和农民的利益, “保持最宽广的反帝统一战线, 但要坚决维护农民的要求, 一切共产党员和革命的工人须明了独立的组织我们的武装力量, 及无产阶级在反帝运动中的领导权使靠着巧妙的和及时的援助和组织加入反帝统一战线及正在斗争的农民”[10] (P50) ,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东北地区的践行。在此指导之下, 中共满洲省委各级党支部纷纷展开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宣传, 另外注重对于反满抗日的宣传, 揭发日本殖民者的暴行, 激发群众的爱国意识, 推动吉林地区抗日斗争的发展。以反满抗日为核心的宣传内容, 是基于吉林地区革命实际的选择, 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在基本的宣传活动的基础之上, 与群众运动紧密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 注重发动群众, 通过群众运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这既是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 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1931年, 日军侵占长春后, 企图进攻哈尔滨, 长春站的铁路工人把近300节车厢转放到其他地方, 导致“关东军对于迅速出兵有顾虑, 而无法向北进犯”[11] (P366) ;吉海铁路工人举行罢工, 使日军的军事物资不能及时运送。在中共东满特委和所属的各县委的领导下, 东满人民的反日斗争日趋高涨, 延吉县的八道沟、朝阳川、磨盘山, 和龙县的平岗、开山屯, 珲春县的大荒沟、三安里, 汪清县的百草沟、小汪清等地, 都有数以千计的农民群众奋起斗争。1932年5月, 中共双阳特支领导下的桦木林、三道沟一带的2000多名农民, 举行了“五一”大暴动, 他们打着“中韩团结”的旗帜, 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等口号, 进行游行示威, 破坏日伪的交通线60多里。在吉林省各阶级、阶层人民的反满抗日活动中, 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进行了充分的宣传教育, 扩大了政治影响。
(二) 发挥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一·二六指示信》对于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即“所有满洲党的组织, 从省委到支部以及每个党员必须用全力和一切政治方法, 努力打入一切游击队伍和一切重要企业以及一切群众组织中去, 以便和群众发生联系及在其中建立党的支部”[10] (P55) , 这是中共满洲省委在群众组织薄弱、党员和团员数量不多的情况之下做出的决策, 对于满洲各地区、企业、部队建立党支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二六指示信》之后, 吉林各地具备条件的地区纷纷建立了党的组织, 组织群众的抗日运动,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发展党员, 并展开了对党员的教育工作, “以基本的马克思列宁的理论、知识教育每个党员, 这有极大的政治意义, 满洲党的组织须有计划的和有系统的进行这个工作。在正发展着的群众革命斗争的实际中, 党员和积极分子能很快的了解马克思列宁的理论”[10] (P56) 。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以及党员教育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这些措施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吉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在传播的载体方面, 传播的方式及途径多样, 政治宣传、进步报刊、革命书籍、文艺作品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各阶级、阶层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反满抗日, 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同剧团”团长赵刚, 初光剧团团长初光等人, 利用修改台词之便, 编演戏剧进行反日斗争。在教育战线, 许多教师利用合法的讲坛, 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反满抗日思想, 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例如德惠县北山小学教师董雨航, 经常利用教文学、教写作、讲故事等时机, 揭露日伪统治下“国破家亡”的悲惨生活状况, 传播“可爱的中华, 早日强大兴旺”的爱国思想。[12] (P68)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吉林地区的传播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 各阶级、各阶层利用各种载体传播先进的思想, 在反满抗日的具体实践中,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
(三) 充分考虑国际因素的影响
抗战时期吉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方面是对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继承与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因素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1932年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十二次全会召开, 具体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革命形势的变化, 并据此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 “把东北和关内分别开来, 东北党组织的任务应该是:开展游击运动, 在满洲提出建立农民委员会、抵制政府的捐税和命令、没收汉奸的财产、组织人民政权的选举等口号”[13] (P185) 。对于共产国际的分析, 中国共产党提交了《关于东北形势和相关政策的评价报告》, 得到了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充分肯定。吉林地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 在侧重于建立统一战线的同时, 强调国际主义的宣传与教育, 周保中在其日记中记载“政治教育在国际主义及劳动祖国战争思想标帜之下必须同时提高中国民族解放战争阶段之政治思想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14] (P11) 。周保中日记中记载内容的背景虽然是东北抗联进入苏联, 但是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国际主义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完全融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
抗战时期日本殖民者强化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特别是吉林地区, 新京成为伪满洲国的“首都”, 受到了日本殖民者更加残酷的统治与奴役, 在这种情况之下, 吉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仍然得到了传播, 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时代性以及针对性:第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所以其传播过程虽然存在阻碍, 但是仍然具有很大的传播空间和很强传播力;第二, 吉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抗日战争的形势结合起来, 具有了时代性;第三, 针对吉林地区的具体形势, 吉林各党支部采取了富有针对性的措施, 提高了传播活动的实效性, 使吉林地区的广大爱国群众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吉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传播活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反满抗日的革命活动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成为吉林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
参考文献
[1]本报讯[N].时报, 1919年5月18日。
[2]中央档案馆, 辽宁省档案馆, 吉林省档案馆, 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甲33) [Z].1989.
[3]中央档案馆, 辽宁省档案馆, 吉林省档案馆, 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甲41) [Z].1989.
[4]中央档案馆, 辽宁省档案馆, 吉林省档案馆, 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甲42) [Z].1989.
[5]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东北新闻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6]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活动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9.
[7]邓来法, 贾英豪。杨靖宇纪念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8]孙乃民。吉林通史 (3)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
[9]李建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10]东北抗日联军史料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料 (上) [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7.
[11]孙乃民。吉林通史 (2)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
[12]中共吉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吉林党史资料[M].长春:吉林党史资料编辑出版, 1989 (3) .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2) [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14]中央档案馆, 辽宁省档案馆, 吉林省档案馆, 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甲43) [Z].1989.
五四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国内阶级矛盾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发生、发展的。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坚持大同理想,在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中依据中国国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下面就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影...
摘要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西方,而后传播至全世界,至今已经走过了160多年的春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其做出的贡献。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一位业绩斐然的人物--保尔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
结语马克思主义传播至今,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往往是那些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精髓、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领袖和导师地位的知识精英,他们作为传播者和传播中的把关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尤为突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促成马克思主义同实践紧密...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异常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大敌当前,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必须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必须坚持国共合作。但国民党、蒋介石在合作期间始终不忘溶化和消灭共产党。另一...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也是一个伟大的和平主义者。他以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为指导,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也为争取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