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论文精品范文第五篇:如何与时俱进培育我国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摘要:与时俱进地培育青少年深厚的家国情怀,使其将人生志向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是思想政治教育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青少年教育始终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五爱教育"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四有新人"凸显精神文明;"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提高民族凝聚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德"明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 家国情怀; 时代意蕴; 当代启示;
作者简介: 丁利强(1974-),女,安徽亳州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思政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sztsjh-2020-1-19; 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ZK20A003; 202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20szjyxm089;
Abstract:It is an eternal them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young people's deep feelings of home and nation developing with the times and make them closely connect their life aspirations with Chinese dream.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China's youth education has always focused on training the young generation t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where the "Five Love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serving the people; the "Four Haves" highlights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aims to improve national cohesion; the "people-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first" put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in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Values" in the new era are also mor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cultivate new people in the er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word:the youth education; family and national feelings; time implication;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青少年是民族振兴的新生力量,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青少年教育思想一方面体现了党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现实思考,另一方面显现党对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关怀。当前我国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表明我国青少年教育塑造时代新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纵观国内理论界关于青少年思想教育研究现状,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原因分析到路径探析,涉及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重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的时代主题内涵
我们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思想教育主题内涵要求,但其核心要义是培育青少年自觉的家国情怀,这是安邦定国的时代发展需要。伴随改革开放不断地向纵深推进,愈发凸显出培育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五爱"教育方针,其核心强调为人民服务。
"五爱"是毛泽东青少年教育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毛泽东一生致力于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号召广大青少年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真正愿意为它服务。[1](P656)同时他还指出要改革教育体制及方法,培养新型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中华民族由弱变强逐步走向复兴大道,承载着无数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报效祖国的爱国先驱们顽强拼搏的功勋业绩。[2]他们中"有的人死了,但还活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基于伟大而平凡的中华儿女的辛勤付出。毛泽东同志指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各项事业生命线。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干革命还是搞建设亦如此。他鼓励年轻人说:世界"归根究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P538)加强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国家主人翁精神,这是保障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2.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培育"四有"人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处于急剧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复杂,教育领域的旧问题尚未解决而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青少年在彷徨困惑中迷失了人生方向。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且高瞻远瞩断言: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靠发展,"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3](P35)青少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在新生力量源泉,培育"四有"新人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挫败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图谋,持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现实需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广大青少年后继者们排除万难、敢闯敢干、永往直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了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加强青少年"四有"教育于党于国意义重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四有"新人教育目标,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规定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性质和方向。然而,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正确的主流思想观念,同时也易受到消极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侵蚀,尤其是当代青少年整体上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对于国家发展曾走过的艰难历程感悟不深,有些青少年的理想、纪律、道德观念模糊不清,混淆是非善恶界限乃至完全颠倒美丑标准。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密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文化软实力是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竞争,这将取决于培养出大批政治素养高的青年才俊。青少年"四有"教育面向世界和未来,要求以长远的战略眼光,适时了解和学习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使青少年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挥笔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实质是,通过教育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竞争力。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时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3](P370-383)他强调了,要注意培养人,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领导班子。
3.改革开放攻坚时期凸显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提高民族凝聚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当今和平年代,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辛勤劳动、团结友善、服务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一切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等。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讲话中提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当然,爱国主义不等同于狭隘民族主义,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有益文明成果,不能盲目排外也坚决反对崇洋媚外。正确认识弘扬爱国主义与坚持对外开放关系,主动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和长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重在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育青少年对祖国和人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自觉把爱国之心及报国之志转化为日常实践活动。中宣部于1994年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重要意义及具体实施措施。1995年,国家民政部向社会公布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机融合展览、学习、训练为一体,涉及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殖民侵略、现代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中宣部于2001年公布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于2005年公布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于2009年公布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广泛阅读爱国主义图书、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学唱爱国主义歌曲等,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持续深入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损害人民利益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4.立德树人彰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
"培养什么的人"密切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寓教书育人于规范管理、文化传承为一体,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着眼社会角度均意义重大。古人云:"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胡锦涛同志要求青少年加强以德修身,用高尚的道德标准规范自身行为,竭诚为国尽力、为民尽责。古往今来,无数名言警句穿越时空振聋发聩,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等等,历久弥新震撼人心,至今激励青少年坚守民族整体利益至上,义无反顾用青春年华谱写祖国壮丽的篇章。
社会责任感是民族得以永续发展的潜在因素。培育社会责任感,是青少年真正精神成人的重要条件,也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但也存在部分青少年漠视国家和集体利益,片面强调行使权利而不愿履行义务,执迷于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动辄抱怨社会不公,却鲜少反思自身贡献。毋容置疑,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地寓理论灌输于实践养成教育中,创造青少年优良行为体验的道德熏陶环境,充分借助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力,动员学校、家庭和社会联手齐头并进,鼓励与支持青少年不断修正与提高自身认知水平,灵活构建思政教育"化零为整、化整为零"协同育人模式,不断增强青少年的社会正义感、积极进取心、阳光和谐心态,使之逐渐转化升华为深厚的家国情怀。
二、培育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精准回答了要"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少年接力奋斗。新时代青少年要立志高远,勤奋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成就精彩人生。同时,更要关心民族整体利益,多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立足践行核心价值观于细微小处,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建共享实现中国梦。
1.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髓,自觉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相结合。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修身""平天下"辩证逻辑睿智,青少年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奋斗,亦是实现个人美好愿望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依托隆重场面仪式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常态化分批次组织青少年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科学技术馆等,现场直观了解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强化青少年同心共筑民族文化的社会存在意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大部分青少年从小生活在"六对一"大家庭结构的爱护中心,容易滋生自我主义的不良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观念淡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需要社会主义建设后备人才继往开来的不懈奋斗。当然首先要把学业作为主要任务,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把个人成才与祖国发展相结合,把实现人生理想目标与民族复兴中国梦相统一,争取为家乡发展和祖国建设多做新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经验教训,足以证明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青少年要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个人艰苦奋斗兼顾民族复兴大业需要,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时刻不忘回报祖国和人民的养育之恩,终究"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以天下为己任、心存仁义,做一个对人民和社会有用之人。自觉防范抵制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优势进行文化渗透,在担当社会责任中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连续性教育主题,塑造青少年优良品德行为习惯。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教育部门需要协同家庭和社会多方凝聚教育合力。当前多元文化思潮通过网络信息渠道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而迫于应试教育压力下的青少年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甄别真伪,因此,有必要分阶段规划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主题。譬如:小学阶段重点培育集体主义观念,中学阶段侧重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学阶段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当然,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理性地吸收其他国家有益的教育经验,在相互取长补短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正向价值导向,规范约束着青少年日常品德行为习惯。敬业是爱国的基本条件,诚信是友善的重要前提。青少年要早立志、立大志,刻苦读书增长学识,奋发图强不断进取;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学会换位思考传递爱心,牢记个人奋斗结合民族复兴大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为此,开展青少年教育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瞩目成就,有助于帮助青少年确立"四个自信";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尚存在不少现实困难问题,因势利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敦促青少年摒弃愤世嫉俗抑或悲观消极等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动员广大青少年利用节假日进行团体性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并定期考核评选并录入个人征信系统,将其作为日后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监督加强青少年日常养成知行统一,铢积寸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为青少年自觉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3.旗帜鲜明地进行疏导说理思想政治教育,实事求是的加强党史国情教育。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4](P392)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引导教育原则,主要是说服讲道理而不能简单地生硬压服。凡属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就不能用强制专政的办法去解决,决不搞形式主义的群众性教育运动,并且疏导说理语言不能含糊其词。实事求是不遮掩不隐瞒,立场观点要明确。另外,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国情教育,明晰国家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摆事实讲道理,要给予受教育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使之自愿选择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理性客观对比今昔社会变化,引导青少年常忆苦才能更感甜,日积月累的双向互动远胜于被动服从命令。常言道:水到渠自成,铁杵磨成针。只有青少年亲身体验国家和平发展环境来之不易,才会自发更加珍惜和捍卫民族利益。
世界文化多样化趋势中自由化思潮暗流涌动,客观上要求青少年积极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可否认,当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社会经济利益分配多样化趋势挑战,出现了一些窘迫尴尬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在大量网络不良信息冲击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侵蚀着年轻一代。因此,必须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学习生活之中,督使青少年在理性思考和良心审视双重把关下顺理成章做出人生正确抉择。
4.注重言传身教示范感召教育,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激发情感共鸣。
人本理念下坚持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相结合,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向动态育人机制,有助于推动青少年争先恐后提升思想道德觉悟和综合素质水平。现代教育模式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有针对性结合青少年生活实际问题,因势利导消除其价值观的认知障碍,循循善诱使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教育不应该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单调枯燥的教育内容脱离日常生活实践,势必会削弱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而收效甚微,故而教育者需要周密谋划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主题,主动联络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帮助青少年解惑答疑,因时因地因势引导青少年学以致用,协同青少年社团组织、网络媒体、家庭社区等多方联动、多管齐下,推动青少年在服务社会和他人实践中不断提升政治素养。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启迪心智,尽可能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使青少年参与社会管理,培养他们的国家主人翁意识。青少年思维活跃且求知欲强,而传统教育单调枯燥的灌输说教缺乏心灵沟通理解,容易引发受教育者的消极抵触情绪,应适时把握青少年思想变化脉搏,注重言传身教示范引领,增强青少年身临其境感染正能量,自觉主动积极担当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观念,唤醒青少年提升自我修养热情,促进青少年思想认知内因与社会环境外因有机统一,逐步实现"主教"到"重导"转变。[5](P13-18)另外,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传承优秀文化,定期举办征文、朗诵、红歌比赛等活动,并使之与青少年升学就业前景挂钩。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常态化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和红色资源教育活动,有利于培育青少年不断追求进步的阳光心态,在耳濡目染中传递正能量及增强民族归属感。
三、与时俱进加强我国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的当代启示
1.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合格人才,是思想政治工作永恒不变的教育主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的时代新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理直气壮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担当。坚持以"红"为底色,以"学"为先导,以"教"为平台,以"修"为渠道,以"育"为品质,着眼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中心问题,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切实履行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需要家校协同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教师和父母都要身体力行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组织家长接待开放日,多渠道畅通家校联系途径,倡导以好言善行引领文明礼仪新风尚,促进家庭由"经验育人"转向"科学育人",由点到面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
2.多途径创新情境教学环境,让爱国主义情怀嬗变升华。
教育者要适应各种网络新媒体发展趋势,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资源,发挥先进楷模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鉴于外因终究通过内因发挥作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创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情境教学环境,搭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台,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开拓进取等民族精神,循序渐进加强正面思想引导,使青少年适时跟上国家大政方针召领步伐。对于少数持怀疑观望态度的青少年不搞争论,要设法鼓励他们专心致志埋头苦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莫要辜负美好青春时光,竭力向前闯出一片崭新天地。同时,积极动员青少年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邓小平强调,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针对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秉承政治原则性和教育灵活性相结合,弘扬主旋律亦应讲求艺术性,润物无声涤荡心灵,潜移默化引导青少年自觉捍卫民族利益。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真诚关心爱护青少年,以身作则树立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带动青少年自律自省自重光明磊落做人。
3."经师易求,人师难求",教育者深谙"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做青少年真心喜爱的"四有"好老师,单纯的授业解惑并不能称之德高望重的真正"人师".广大教育者首先自身要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功底、深厚的仁爱之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培养青少年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挚情感,把"爱国情、强国志"自觉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忘我奋斗"报国行"之中,以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做好青少年人生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方面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即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工作能力、高超的育人艺术水平、严格的自律自重自省意识,作好青少年朋友的思想行为引领指导者和示范感召楷模。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想铸魂、学识启智和言传身教。思政课教师应以德立学、知行合一,以身作则、不忘初心。要做到课上课下始终如一,自觉把弘扬主旋律与传递正能量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点滴之中,使真善美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增强他们价值判断及选择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还殷切期望,思政课是弘扬传播党的"好声音",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创新,因事而化、因事而进和因势而新提高"到课率""抬头率".要同步设立心理辅导室,选派指定人文素质导师面对面交流,及时做好青少年心理疏导和思想引领。
4.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
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下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着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与时俱进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和形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青少年品德教育主流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但也应看到其具体执行层面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校园暴力事件、公共道德失范、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青少年个体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对社会和他人漠不关心,心安理得地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慵懒生活,甚至分不清自身到底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识。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青少年教育整体性及实践性协同育人机制,多方位汇聚社会各方教育合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动力。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牵头搭建喜闻乐见的德育平台,鼓励青少年参与融入实践教育活动,努力发掘自我教育提升个体素质潜能;科学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荣辱,扎实增强道德判断力,争做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者、良好社会风尚推动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做到学校常态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学校规章制度与青少年生活体验相统一;课堂理论灌输与青少年实践养成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性与舆论宣传艺术性相融合。从青少年学习到生活全方位完善道德监督、评价及奖惩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思想引导、社会公益实践养成教育、优良家风家规陶冶等形成良性循环,富有成效地维护民族利益基础上,协调统一实现个人价值与创造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丁利强。民本理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渗透"路径探析[J].学术论坛,2016(4)。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潘毅。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