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共产党宣言》的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来源:西部学刊 作者:邓友鹏
发布于:2021-09-03 共5186字

  摘    要: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阐释了真正共同体思想,指出真正共同体是未来人类与世界的发展趋势和目标,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自由人联合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体的思想并且创新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既突出了中国的责任,又强调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既立足于当今的现实,又着眼于世界的走向及“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

  关键词 :     《共产党宣言》;真正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极为重要的一部,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中所阐发的共同体思想显现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深度和远见,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真理性。党中央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和倡议,追根溯源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阐发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也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化。因此,深入研究《共产党宣言》中所蕴含的共同体思想,有利于指导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思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当前和今后世界的突出问题,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夯实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础。

  一、《共产党宣言》的共同体思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先进性的基础上,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阐发了关于真正共同体的思想。

  (一)“真正共同体”是对“虚假共同体”的全面超越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到了两种类型的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社会划分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二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同体”形式。然而,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1],代表着阶级成员共同的经济利益。虽然二者都存在于同一个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阶段之下,但是由于利益的对立,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占有无产阶级的劳动和社会生产资料,同时又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因而构成了一种由资产阶级主导的、不平等的虚假共同体。无产阶级在这种虚假共同体下一无所有,同时又代表着先进的现代生产力,在斗争中发展成为了有组织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先进阶级,具有彻底的、坚决的革命性。他们肩负起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消灭剥削,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并且在消灭了资产阶级后自行地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这是以往的一切阶级都无法完成的。无产阶级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内在地要求建立一个真正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再存在阶级对立和压迫,内部各群体、个人不再是对立的、不平等的,而是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所有人都得到解放的共同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53。而且要实现这一联合体,主体也只能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在认识和总结社会发展规律、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本质、阐明无产阶级的性质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所构想的真正共同体,在人与社会等方面都实现了对资产阶级主导的虚假共同体的超越。

  (二)“真正共同体”建立在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真正共同体”的形成需要依靠无产阶级,是在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国无产阶级“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50。而无产阶级联合的历史条件是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高度发展。首先,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殖民扩张等途径把世界各地联系起来了。与此同时,无产阶级也随之产生并不断壮大。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劳动主体,必然会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各国的无产者在资本家的剥削之下,形成了反抗资产阶级的联盟。其次,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推动了世界交往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发展,推动了世界交往的途径、方式和载体不断发展,为无产阶级的联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进步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能够高效地联系起来。最后,真正共同体的社会基础———共产主义需要以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共产主义并非是小范围存在的,只要世界存在着剥削,存在着私有制,那么资本的逐利性会使得国际间的对立、冲突不可避免,无法达到真正共同体。因此,真正共同体是世界性的,要建立在生产力巨大发展并且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基础上。

1.png

  (三)“真正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把人的发展程度划分为“人的依赖性”“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程度进入到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个时期,人们挣脱了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在政治上成为了独立的个体,但是人们仍没有真正地实现解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表面上是平等的关系而非附庸关系,工人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地进行劳动。然而,资产阶级剥削工人具有隐蔽性,工人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占有,工人的工资只能维持生存,只能在资本家所规定的状态下进行活动。表面上的自由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货币、商品、机器对人们的束缚。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认识人类历史、对现实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联合斗争,实现了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阶级对立消失,旧式分工消除,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同时,人类克服了对自身、对物的被动依赖,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复归。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得“自由人联合体”形成。

  二、《共产党宣言》的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既是对世界和时代发展的呼应,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阐发的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化。

  (一)《共产党宣言》的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致性

  第一,二者都遵循“两个必然”1的历史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所在,找到了其中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也找到了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推动历史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3这一规律。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和所揭示的规律也是其共同体思想的基础,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无产阶级消灭了资产阶级并自然地消灭了自身的阶级性的条件下,全人类才得以解放,真正的共同体才得以形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其最高的奋斗目标就是使“两个必然”成为现实,而当今世界是走向真正共同体的重要阶段,只有立足于全球化这一现实,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当今世界突出问题,世界才能得以持续发展,真正共同体才有实现的可能,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第二,二者的目标追求都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体,这里没有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人类真正实现对自然的征服,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自觉的劳动。虽然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状态有所不同,但是从其目标追求来看,也依然是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上。一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构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突出的人类问题。比如,和平、难民潮、资源、教育等问题,它的意义在于让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主体是人类,既把关注点放在人类的多方面发展之上,也将人类作为一个命运与共的整体来看待。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共产党宣言》的共同体的时代性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也不可能对真正共同体构建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详尽的规划,但我们可以以他们的思想和原则为指导进行创新和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当今世界的回应,因而较之《共产党宣言》中的共同体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二者的立足点与着眼点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处的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并主导世界的时代,无产阶级的地位极为低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这种现实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构想,总结出了未来最进步的社会将会是“自由人联合体”。这就内在地突出了从无产阶级取得最终胜利的高度去考察共同体,把着眼点放在了共产主义社会。而这个共同体的实现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一个阶段,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世界交往状况与二百年前有很大不同,它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当今世界复杂且严峻的形势,解决突出问题。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或者完成形态都会包含资产阶级,是在阶级社会中的一个共同体。

  另一方面,二者的实现与运行方式有所不同。马克思恩格斯阐释的真正共同体,是建立在推翻了资产阶级、废除了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在这个共同体实现以后,全人类都处于自由全面发展的状态中,社会化大生产有序地进行,在分配上实行按需分配。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来看,全世界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党中央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排斥资本主义的,而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建的,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相互学习,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共同解决世界出现的问题。这样的一种方式和状态,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体思想的守正创新,也发展了共同体思想在具体时代的实践路径。

  三、当代价值:以“真正共同体”思想为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立足于当代世界的现实,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从多方面去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解决突出的人类问题。

  (一)促进经济合作,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在逐渐加深,从客观上来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然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西方大国对中国崛起感到担忧的影响下,当今世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同时,世界各国在注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生态环境被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这对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从中国角度来看,要解决这些经济全球化中的问题,既要促进自身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要把眼光放在世界,深化对外开放,持续参与到世界市场,积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从国际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国要致力于以更高效、低能耗的技术来促进发展,发展生产力的同时维护世界生态平衡,另外也要促进平等对话,破除贸易壁垒,以实现世界生产力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向好发展。

  (二)加强政治互信,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当代世界,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正确地对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既不能把资本主义国家抛开,又要保持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和社会主义性质立场不动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和而不同’为基础、以‘求同存异’及‘聚同化异’为目标,主张多方协调合作以达致‘和’的状态”[5]。要增进与西方国家政治交流与对话,求同存异,化解国家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各国应着眼于世界出现的突出问题,而非把人类共同的问题简单化、政治化。通过联合国、G20峰会等国际组织和会议,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以政治合作促世界发展,共同应对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三)增进文明交流,促进精神文化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体现充分的人文关怀,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不断满足全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6],不同文明虽然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不同,但都是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其中会有适合其他民族吸收借鉴的精华,必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反对民族优越和极端民族主义。另外,各国要形成适合自身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的价值观,也要保持平等的态度,反对以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践踏别国的价值观。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联合需要有正确的文化观念为指引,故而,全世界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人类的文化成果,以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提高人类的境界,促进世界和人走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66.

  [4]万秀丽,陈学琴.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向、承继与发展[J] .理论导刊, 2020(8).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4.

  注释

  1“两个必然”: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邓友鹏.《共产党宣言》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西部学刊,2021(16):12-1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