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毛泽东民生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在一系列经济危机和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中形成的,也是在批判和继承费尔巴哈的个人创造历史的唯心历史观发展起来的,马克思针对鲍威尔的观点说:“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强调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体是人民,历史也就是人们追寻着自己的目的而去做的努力与创造。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民创造历史也是为了人民自身,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马克思在参与了革命活动中得出,人民主体思想主要包含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两个部分。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物质创造和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物质财富享受的主体。马克思在经历了数次工人运动后得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是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是人民群众。除此之外,人民群众还是精神财富创造的主体。任何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真理的精华”——人类自己,这是对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概括和总结。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和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决定力量,在革命和改革中,人民群众一步一步的瓦解和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王国。
其次,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同时也是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是指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价值的享有者。上文已经论述,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在一定意义上,这两者的是统一的。从而,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的理论实现了价值主体和历史主体的统一。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创造物质价值与精神财富,也是为了获取自身利益的满足。从民生角度看,就是维系基本民生而坚持不懈的斗争过程,也是为了改善自身生活状态而不断选择和探索的过程。
3.2 列宁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
列宁在人民主体思想上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作为革命的先驱者,他努力将苏联革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付诸于实践之中。当然,列宁也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精华之处。列宁的人民主体思想是时代的精华,在方式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突破和其独特的见解。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永远是在革命和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
他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者更确切地说,把唯物主义贯彻和推广运用于社会现象领域,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主要缺点。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这是他把第一次将人民主体用言语表达出来。他认为,物质生产是靠人民群众来实现的。曾经的学者研究的结论只是将人民群众作为生产的工具,而并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之中,去了解人民群众和体会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所以,列宁要求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重视人民群众,在重视人民群众的过程中,还要理解人民群众这个集体,而不能只从人民群众的个别出发,要相信人民群众这个集体的力量,相信人民群众在革命的关键时期决定是可以取得胜利的。当然,列宁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是有联系和区别的,英雄人物是在人民群众中起着指引的作用,在改革和革命的关键时期,英雄人物可以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和改革的顺利完成。当然,人民群众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只有在人民群众的团结一致时,革命的势力才会高涨。正义方才能压倒非正义方。所以,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是相互相存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列宁从苏联革命的实际出发,结合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创立的人民主体思想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在苏联革命时期,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同时也为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奠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在革命时期主动地将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运用于革命,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经典论断。之后,他把人民主体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方法,提出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提出,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看到了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具体的革命活动中,毛泽东将人民视为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体,无论是在经济活动中,还是在政治,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民生实践中,毛泽东都认为应该把人民放在首位,彰显其主体地位。
3.3.1 人民是革命的主体
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就迅速的以马克思主义者投身于革命活动中,毛泽东在初期认为,主体概念是以个人而存在的,但是随着革命实践活动的推进,这种主体概念逐渐的被集体所取代,也就是说,他在之后的革命活动中,所说的个人都是存在于一定社会范围和集团的人,并带有阶级的烙印,而并非单独的个人,而且,在革命活动中,毛泽东总是重视最为革命者的主体,他认为这种革命者的主体是革命的“主观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主体直接和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民生建设有着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与这种主体相对立的反革命的力量,则被毛泽东置于藐视的地位。
3.3.2 人民是思想者的主体
毛泽东认为,人是世界上第一可宝贵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肯定了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不同正好是人这种主体与动物的不同之处,人具有理性,能够思维和想象,也可以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活动。
毛泽东曾经用“脑”来沿袭传统科学概念的“心”,他认为一切革命家都应该学会从新的事物中获取新鲜的血液,然后开动脑筋去创造新鲜的事物。同时他也说,任何事情只要用脑子多想想就会有你结果的。即使结果不理想,也会有另外的答案。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曾经说过,“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厂而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毛泽东在这里是想阐明人的思维活动是自然和社会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同时毛泽东也认为,思维的动物是可以将信息通过大脑转化成一定的言语系统的。这种言语系统又可以通过人自身和外部的联系和其中具备的逻辑性帮助人获得思维上的解放,让人更加清晰和确切的了解自身和社会。
人通过思维和外部刺激等达到了统一,了解了自身和社会,这就让人自身和自然、社会达到了有机统一,这个同一的具体的历史的同一。毛泽东就认为,人民也是思想者的主体,人通过思维将自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从而,我们的环境更好的得到完善。
一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这一时期,毛泽东在科学地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同时,已初步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首先,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力争外援...
民生实际上说的就是人们的生计问题。由于人是国家和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所以民生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是关乎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的大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的邓小平,一直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改...
绪论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作为其人生理想,随着其知识阅历的提升和社会实践的丰富,其人生理想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由英雄崇拜转变为教育救国,从探求真理转变为社会实践。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代表着当时进步青年的...
第1章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主要来源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主要来源于家庭、社会等现实环境和中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等文化思想。在当时的时代和文化的背景下,青年毛泽东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断完善和丰富了其人生理想。1.1青年毛...
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民生问题贯穿始终的奋斗史.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对民生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民生思想散发着无尽的光芒,照亮了我们探索的民生...
在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历史征程中,毛泽东不仅以他彪炳史册的伟大实践和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深深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
结语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自产生到成熟,到后来广泛的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在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感召下,在新中国一系列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几代妇女持续努力,第一代走出家门,第二代走入职场,如今,妇女不再是沉默...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真理。列宁曾经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1].这也预示着中国由近代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建国初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具有历...
摘要民主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话题,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地探索与奋斗。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追寻民主的征途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同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奠基人,毛泽东为了实...
五四时期,当毛泽东面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潮水般涌入中国的种种主义,种种学说时,他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1]毛泽东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历经多种比较不断扬弃进而作出最终选择的过程。一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