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研究总结
本论文通过对国有企业集团协同战略的理论分析和 ZH 国有电子信息集团的协同战略研究,重点研究了国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发展协同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有企业集团等基本概念的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理清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对集团战略和协同战略方面的内容进行理论研究,提出适合研究国有企业集团协同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 ZH 集团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状况、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比较分析,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次地研究 ZH 集团所面临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分析了ZH 集团协同战略规划的定位和目标,协同战略规划架构设计的重点任务,以及战略业务单元的协同规划策略,对国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的协同战略架构理论进行实践验证分析;最后研究了 ZH 集团协同战略规划的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国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这类由行政管理改制为企业集团的国有企业集团,研究了其改制遗留的历史问题,分析了这类企业集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面临的发展问题,区别于一般的国有企业集团的管理问题。二是根据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论的思想,构建了企业集团协同战略系统模式,在企业集团协同要素和协同层次上提出企业集团进行协同战略管理的策略。三是以企业集团协同战略系统模式为理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 ZH 电子信息集团在协同战略环境分析、结构设计和实施保障方面的管理实践,为国有电子信息集团推进协同战略树立了典范。
6.2 未来研究展望
总结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内容,在本文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于国有电子信息集团发展协同战略的相关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开展。一是针对国有电子信息集团的特有性质,可以进一步对国有电子信息集团在协同要素方面进一步细分,分析国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包括的具体可以协同的要素,在集团下属子公司层次上按照价值链理论分析可以进行协同战略的具体环节。二是电子信息集团的天然优势是其具有信息化的能力和产品,所有对国有电子信息集团协同战略的研究可以重点分析一下在信息化协同方面如何促进集团协同战略。
参考文献:
[1] 希特,吕巍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 8 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9 月第 1 版.
[2] 余来文,陈明.管理竞争力——基于战略、管理与能力的整合[M].东方出版社,2006 年 4 月第 1 版.
[3] 袁泽沛,陈珉.企业战略管理——形成组织竞争力的科学[M.科学出版社,2008年 7 月第 1 版.
[4] 迈克尔 A.希特,罗伯特 E.霍斯克森,薛有志,张世云译.战略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原书第 2 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 1 版.
[5] 周建.战略联盟与企业竞争力——论战略管理丛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9 月第 1 版.
[6] 肖海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要径和工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 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一版.
[8] 高超.企业集团战略协同的关联因素分析[J].经营与管理, 2008( 11),5-7.
[9] 刘妍,李耘涛. 母子公司战略协同研究[J].北方经济,2008( 1).75-76.
[10] 曲海燕. 集团管控和集团供应链管理[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1] 解群鸣. 基于组织协同的企业集团战略业绩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08(7).303-304.
[12] 张浩,崔丽,侯汉坡. 基于协同学的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的理论内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J]( 社会科学版),2011( 7).69-75.
[13] 陈萍萍.企业集团战略协同系统研究[J].科学决策 2011. 10.66-77.
[14] 丁德波,王效俐. 企业集团协同战略中的若干问题[J].北方经贸, 2004(11).25-27.
[15] 张东生,杜宏巍.基于战略协同的子公司战略研究方法[J].商业研究,2006(1).42-45.
[16] 陈志军·谈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与协调[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5-37.
[17] 温贺.集团企业内部战略协同关系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9)39-40.
[18] 张铁男 , 蒋国策 . 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协同策略研究 [J]. 企业管理,2012(2).32-34.
[19] 徐超众.基于企业战略协同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2 年 05期.43.
[20] 张浩.企业战略协同效应测度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2012 年 4 月,第4期.78-82.
[21] 申晓刚.企业多元化发展下战略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 年 08 期.11-13.
[22] 郜子亚.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协同匹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 年 09 期.144-145.
[23] 刘良灿.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0 年05 期.58-63.
[24] 谢泗新, 李荣. 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协同融合[ J] . 企业研究,2006(6) : 42- 44.
[25] 梁晶.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J] . 企业经济, 2007 (7):17 - 19.
[26] 沈洁.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协同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 2009 年 02 期:49-54.
[27] 葛莉.企业战略协同的影响因素[J].现代企业, 2009 年 06 期.13-14.
[28] 张铁男,张亚娟,韩兵.基于系统科学的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年 12 期.140-147.
[29] 谢心灵, 刘伟, 邓蕾.联盟型网络组织战略协同模型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年 05 期.15-18.
[30] 葛莉,李闷管.企业战略协同系统的构建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年 04 期.67-77.
[31] 谢泗薪,李俊杰.基于战略协同理论的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体系研究[J].企业研究, 2007 年 11 期.51-52.
[32] 王慧,苏晓燕.基于战略协同理论的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年 28 期.143-145.
[33] 李荣,谢泗薪.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的战略协同与整合[J].企业研究, 2006 年 04期.39-40.
[34] 谢泗薪,李荣.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协同融合[J].企业研究, 2006 年 06 期.42-44.
[35] 李忱,李颖明.企业经营战略协同机制的系统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年 04 期.19-22.
[36] 崔彬彬.产品研发中的战略协同效应[J].中外管理导报,2001 年第 6 期.24-25.
[37] 张浩.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的优化--基于混沌理论与协同学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10 年 11 月,第一版.
[38] 饶志明.协同演化的企业战略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12 月,第一版.
[39] 安德鲁·坎贝尔等编着,任通海等译.战略协同(第 2 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年 03 月,第二版.
[40] Alan M Rugman,Alain Berbeke.A Perspective on Regional and Global Strategie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
[41] Ekeledo,Ikechi,K.Sivakumar.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Mode Strategies of Manufacturing Firms and Service Firms: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4,21(1).
[42] Lovelock,C.H.Develop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ransnational Service Operations[J].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1999,13(4/5).
[43] Stefan Strenmersch,Allen M.Weiss,Benedict G.C.Dellaert,etal.Buying Modular Systems in Technology-Intensive Market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3,Vol.XL.
[44] Thomas Hout,Micheal E.Porter,Eileen Rudden.How Global Companies Win ou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