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是一种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精选几篇版画毕业论文范文,供给大家赏析。
版画毕业论文范文第一篇:文创视角下徽派版画艺术与饰品的融合设计
作者:刘莹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 刘莹(1990-),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皖西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与时尚设计。;
基金: 2019年度皖西学院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WXSK201917); 2020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2133);
摘要:徽派版画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餖版"与"拱花"套印技术更是开创了世界印刷史的新纪元。但这门艺术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了解。饰品是人们生活中陶冶情趣的常见艺术物品。本文从文化创意的视角出发,尝试将徽派版画艺术融于饰品设计创作中。利用人们爱用饰品装饰自身彰显个性的心理,在人们佩戴的过程将徽派版画艺术传承下去。通过融合徽派版画与饰品设计的文创产品去发扬其背后的艺术性、文化性与地域性,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徽派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时启发地域性饰品产品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徽派版画; 饰品设计; 文创产品;
1 引言
徽派版画是于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它是由古代徽州书画家、刻工、印刷人员、书坊业主共同努力,经过长期乃至好几代人开创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特有的艺术风格。[1]它通常以富丽精工的白描手法造型,镌刻刀法流畅细腻,线条工整精致。徽派版画因徽商及时投资出版业而兴盛。而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印刷技术逐渐工业化。现代印刷机器的传入使得徽版刻书逐渐衰退,徽派版画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导致其并不被大众所熟知。徽派版画作为我国优秀民族艺术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在继承并对其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文创的视角下,尝试打破"圈子"的禁锢向更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创造性地将其与人们日常佩戴的饰品相结合,并探讨了如何从徽派版画艺术中提炼出合适的元素应用到饰品设计中,在融入了徽派版画元素的同时也使得饰品的设计以更多的形式得到展现。
2 徽派版画艺术
2.1 徽派版画的发展概况
据记载徽派版画大致于明万历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形成,徽派版画的形成与发展与徽州特定的地理环境、多元化的经济,繁荣的徽商活动所奠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密不可分。徽商贾而好儒,以儒学为主导的地方文化教育,新安理学左右的思想意识形态,侵蚀着各阶层人们的心灵,使他们致富后向往着能够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徽州刻书是徽派版画形成的基础,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木刻图本,随着时代的变化,机械化进程的加快,木刻书业受到致命的冲击,徽派版画也受到一定影响。现阶段徽派版画仍以木刻的形式出现,题材偶有创新,具有地域特色。
2.2 徽派版画的艺术特色
2.2.1 浓郁的地域性特色
徽州的人才不拘一格且繁若群星。其中不乏名臣、富商、名儒、才俊、巧匠等。山川壮丽的徽州,"山民多执技艺,或负贩,或就食他郡者常什九".[2]自然条件造就了徽州人坚韧不屈,不畏艰辛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使得他们在从事艺术创作中能够坚忍不拔地走自己的道路,具备不断钻研的创新精神。此外,徽州刻工习惯于子承父业,绝技传媳不传女的传承方式,故而大多技艺都是一脉相承,在代代相传中雕刻技法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日益精进。"时人有刻,必求歙工。"这个地区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所积累的习俗,行为或习惯成为了这里人们有形或无形的标志,包括作品也会打上时代和地方的烙印,有着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除木雕外,砖雕、石雕、竹雕姊妹雕刻也享有盛誉。因徽州盛产木材,林业资源丰富,居民建筑多砖木石结构的楼阁,且无屋不雕刻,这种地域性特色也为雕刻技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2 精工细腻的创作技法
刻线精工细致,笔笔交代清楚,刀法一丝不苟是徽派版画重要艺术特色之一。徽派版画刻画的线条的强弱、虚实、粗细均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物象。如《博古叶子》[3],在刻工黄子立的铁笔下,充分体现了陈洪绶劲挺圆熟的笔意,以刀代笔而不露斧凿痕迹。那些纤如游丝般的须发和装饰纹线,刻画得一丝不苟,人物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严谨的刀法,细腻的线条与绘稿相得益彰,实有珠联璧合之妙。从技法上看,很少会用大面积的黑白对比,多以线条的起落、粗细、曲直、繁简、疏密来表现物象的远近、虚实、体积、空间等关系,善用虚实相生、动静对比、繁简互衬的手法来刻画表现。如《卓王孙》用屏风来衬托画面主要人物,繁复的衣纹与简练的桌子互衬。屏风后疑似有两位女性在偷听,借助屏风拉开了人物的远近关系,使画面更有空间感。抚琴人之用心、听琴人之入迷刻画的出神入化。
明代我国传统版画一般都是绘画、专刻、印刷分门别类地进行,徽派版画是绘、刻、印三者高度结合的产物。画家为了绘出适应木刻需要的线描稿,抛开了传统中国画染、浑、皴、点、擦的笔法,刻工以刀代笔的技艺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聪慧的刻工艺人掌握刀刻的刚柔轻重、善用阳刻和阴刻、知晓急速转换的技巧这些都能够在其刻画的线纹上看出来。这些线纹呈现出转折顿挫、点画起伏,颇具节奏与韵律感。徽州刻工能画善刻者不常有,但自画自刻的创作会使艺术更完美。饾版套色水印全靠印刷者的心灵手巧,别出心裁,印出浓淡深浅不同、五彩缤纷的画面。画家与刻工、印工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能提高版画的创作水平,达到理想的境界。
2.3 徽派版画艺术的传承现状
徽派版画的兴起与徽州文学、戏曲、书画、工艺等姊妹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们彼此融合,互相促进。我们传承和创新徽派版画要保持徽派的优秀传统,尤其是其地域特色,在此基础上再创新。在徽派版画的现代传承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是,老一代的版画艺术家相继离世,八九十年代成长的版画家大多也已年近花甲。版画创作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与精力,也需要保持足够的体力,拥有健康的体魄,而新一代的版画创作者还不够成熟,这也就造成了版画界人才的空缺。要打破这个困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扶持,社会团体积极响应,高校协同培养,引导将徽派版画的特色理念予以更多领域进行跨界设计与创作。本文着重与饰品相结合进行融合设计。
3 徽派版画艺术与饰品的融合设计
3.1 徽派版画的色彩与饰品设计的融合
徽派版画色彩淡雅且丰富,有天启六年吴发祥印刻《萝轩变古笺谱》色彩朴拙淡雅,多用线条勾勒,呈厚重的木刻气息。又有明代末年胡正言所印《十竹斋笺谱》,其拱花色彩鲜艳,着重表现原作的水墨神韵,运用"撢"的特殊技术,恰如其分地印出不同深浅层次的色彩。再有万历三十四年黄一明所刻《风流绝唱图》采用五色套印出红、黄、蓝、绿、黑及叠色赭、橘红等。人们赋予了色彩主观和象征性的意义,通常会将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联想应用于色彩中,赋予色彩不同的含义,那么理解设计中的色彩语言尤为重要,笔者对这些徽派版画的惯用色彩进行提炼用于饰品的融合设计之中。选用了徽派版画作品《方式墨谱》[4]中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九子墨图的原形,将放风筝的小孩形态进行提炼,采用冲压工艺让线稿和色彩形成凹凸对比,设计出好看且耐看的趣味耳线饰品。(图1)
图1 趣味耳饰设计稿
3.2 徽派版画的材料与饰品设计的融合
徽派版画作为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其刻版木材虽种类丰富,但材质单一,在进行饰品设计时采用多材质融合设计。木材作为徽派版画呈现的载体,具有与生俱来的淡淡原木芳香,其表面也适合雕刻花纹。根据树木种类的不同,木材也分为多种颜色,具有与生俱来的材质美。但是在制作工艺上木质饰品无法像金属一样大幅度扭曲成型,因此形态多以圆滑、敦厚的感觉呈现。[5]木材在光线照射下呈漫反射,使木质饰品表面呈现出柔和的光泽,而水晶饰品表面剔透,光线折射、反射后璀璨夺目。玻璃通透轻盈,具有一次成型的特点。在设计中为发挥不同材料的特性,采用小饰品可拆卸组合设计,色彩上分别选用黄金檀、血檀、紫光檀做温和质感的戒指圈,镶嵌不同色泽的水晶,搭配刻有凹凸版画纹样的玻璃、檀木、银饰小圆片(图2)。可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材质的版画线雕小圆片组合搭配,使饰品更具个性。
图2 多材质组合饰品设计稿
3.3 徽派版画的肌理与饰品设计的融合应用
肌理即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带给人们的视觉与触觉反应。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木质材料有着温文尔雅的气质,珍珠有着莹润的质地,钻石有着夺目的光彩,陶瓷有着光滑的釉面等。徽派版画除常见的雕刻肌理外,还有印刷上的"拱花"肌理,即用凹凸两版嵌合,使版面拱起花纹。版画是一种重叠的艺术形式,除却它固有的"套印"和"制作技术所追求的重叠丰富性"外,重叠在概念的外延上使版画的复叠表现得到扩宽,在重叠中版画走向了多维。媒介也从纸扩展到面料、玻璃、金属等范畴。[6]版画创作中的"画"更多以"刻""蚀""印""压"等形式来体现。以九子墨为例,采用不同工艺制成胸针(图3)效果,左图是将图案线稿提取,运用饰品设计中的掐丝工艺对线稿进行处理。掐出图案纹样,然后将掐好的图案用特制黏合剂粘到金属胎上,断接面进行焊接,使其成一个整体后酸洗,再进行上色、烧结、磨光,最后进行镀金而成。右图则是将版画的刻刀呈现载体直接转移到银块上,两者呈现不同的肌理效果,后者版画的凹凸肌理特征更为明显。
图3 凹凸版画肌理胸针设计稿
4 总结
徽派版画有着较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实践价值。目前徽派版画的文创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无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容易被替代,设计款式无新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徽派版画艺术进行深入挖掘,从中寻找创意灵感和突破口。赋予创作作品以地域文化价值,保留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并保持持久的创新力。本文将徽派版画与饰品设计相融合,传承和发展徽派版画艺术,使其真正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徽派版画艺术在有温度的饰品中得到情感的传递,实现饰品设计的民族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张国标。徽派版画[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 陈洪绶绘,黄子立刻,栾保群撰文。博古叶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 方于鲁编。方氏墨谱[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5] 曾靖然。木质饰品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6] 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文献来源:刘莹。文创视角下徽派版画艺术与饰品的融合设计[J].西部皮革,2021,43(08):16-17.
版画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篇:论郑爽版画作品中的女性情怀
作者:杨波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 杨波(1994-),男,汉族,江苏淮安人,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
摘要:郑爽是中国水印木刻版画家中最具人文情怀的艺术家之一,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以质朴、温馨的绘画语言描绘了人与自然、社会的美,体现出艺术家、艺术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本文通过对郑爽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梳理,归纳出郑爽的创作主题和思想内涵。以及通过她的作品,呈现出来的人文情怀。同时从她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能解读到从一个女性独特的视角,呈现出来的温情和善良,特别是通过作品看到她对待生命的态度。
关键词:郑爽; 人文情怀; 女性视角;
1 郑爽版画的艺术典型系列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主题先行"的时代,郑爽的画面始终保持着那份静谧,她选择避开"红光亮、高大全"的内容。郑爽的版画作品的主题多以人物和风景为主。她唯独钟情于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生活题材,始终保有一颗恬静的心。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郑爽的版画创作,仿佛在凉快清爽的夜晚独自拥有一份清净,仔细聆听大自然的这些孩童喃喃轻语、告诉我们心里的趣事。花卉的盛放与败落,如同人们自身,生老与病死。她用纯粹简练的绘画语言,描绘着生命的里程碑,富裕显赫时不骄不躁,坚苦岁月里坦然面对,和平岁月中更是从容不迫。这一阶段创作主题开始向花卉方面转变。
猫的绘画题材。90年代初期后,猫开始成为了她创作中的主角。郑爽创作作品中的猫基本形象都是乖张、温和、安静的,有些还显露出怯生生的感觉。在其温柔呵护下泯灭了猫们的野性,并渐渐颇通人性,正因如此郑爽给她版画所命名为《都是好猫》。画中的猫咪,有的缩在椅子上,有的躺在垫子上,有的坐在地毯上闻花的香味,还有的躲在猫妈妈身边,或睡着,或走着,大部分都是身体为正面或是侧面,而它们的头则面向观赏者,以晕开的大面积色块作为猫咪的身体,运用粗线和细线来表现猫的毛的颜色和身上的纹路,整个画面简练明了。在2004年出版的《郑爽版画》作品集中一共收录了136张作品,其中包含了人物、风景、花卉、动物,郑爽通过水印木刻、黑白木刻、藏书票的表现形式,记录着她所看的景与物,生命与自然。郑爽的作品形式是那么的简明扼要,她作品中运用装饰性线条和黑白木刻的简洁的形式,简洁、淳朴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景与物的质朴美,透过她的作品,我们更多地了解到她的温情,以及作品中散发出的形式美与艺术美。
花卉系列是郑爽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作为一个女性,郑爽具有女性自身的温情和柔美。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是艺术家表达自我的一种手段。她将自己对美的认知通过花卉、植物呈现出来,并赋予它们美的感受。1962年,她来到了广东---"一座全年都被绿色包裹,被鲜花野草装扮的城市",这样她便可以延续的去追逐寻找年少时期的纯美的愿望和理想。让那些惹人怜爱的植物能在温和柔软的太阳光芒下尽情地闪耀着娇艳的艺术光芒。《南国的幻想》是她在去广州前刻的一张黑白木刻,画中的花卉植物都是想象出来的,画面被处理为白色为主的浅色调。郑爽没有过多地纠结植物自身的黑白灰关系和纹路,用带有装饰性的线条,直白的勾画千姿百态的外轮廓,并有意识地增加或者减少线条的粗细,使主体事物与背景之间相互有着微妙的联系。背景里不时出现的竖着的细线,带有韵律,则组成了画面中的灰色调,使画面中的层次与空间得到了加强。花草树木鲜活繁茂的生命力由刻刀内在发挥出的力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即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她想象中的广东。我在想那个正在慢步的人肯定是他自己吧,还有她爱着的"孩子们"在身旁顽皮穿梭,多么美丽向往的场景。
50年代至70年代初,郑爽的创作取材开始以日常生活中所见人物事物和身边有意无意间所见的风景为主,70年代的创作题材慢慢转变为花卉形态的作品。郑爽喜爱花的原因很单纯也很简单,用她的话来形容就是"情不自禁".正是置身于大自然中这种无拘无束、客观自律的美,让她细致入微的感情久久无法平静,只有把它们在纸上描绘出来,才能缓释她的心头之爱。典丽矞皇的牡丹,风仪玉立的百合花,清爽素雅的勿忘我,仪态万千的矢车菊,就连山野田间不知道名字的野花,被人们轻易忽视的葱花都成了她的宠儿,被她挥笔描绘于纸上或者行云流水般地刻在木板上。
2 郑爽版画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2.1 独特的女性视角
郑爽版画构图简练、意象纯粹、色调素雅、去繁求简、腼腆而又温馨,表露出了女性画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温文尔雅的气质,无论是静物、花瓶、花卉,还是人物、风景,全在质朴中流露了一种淡雅,仔细品这些画,郑爽表达的"喃喃自语"的独白似乎在观赏者耳边轻语,这就是当代人在这种环境中简单生存着同时与灵魂的交流甚至不需要有任何倾听者,她在扮演多个角色,既是在喃喃自语又在仔细倾听。来自内心的喃喃的、轻轻的言语都会被倾听着。但是,身为一个还能敏捷地感受到美、对待生活还是非常热衷的画师,她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安宁与纯净。在当代浮躁的环境下,她的情致往往可以充盈我们的生活。作为当代艺术家,郑爽忠贞不渝于地在纸上书写着一种纯粹的情致,毋庸置疑是在精神上对自己的挑战,得到的结论是在纸上潺潺流出一位女性艺术家真挚的女性情怀,充斥着富有人情意味的亲切的生活中的美好景色;在这里,我们感知到了本意天良、善与美以及穿越过实际的浪漫女性情怀。
在郑爽的作品中,她选择题材平淡、渺小而又精巧,充满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质朴情致,却因此而感动你我,面对作者良苦用心建设的画面,造型、布局、色彩、刀法及干湿浓淡的效果选择,我们的阅览理解变得简单、纯粹,因为,印在纸上的韵致是我们自己在解析浅读我们所看到的单纯的生命迹象,同时,我们也读到一些久违了的情怀。读这些精细微妙的作品,对那份纯真淡雅的内容感同身受,不经意间察觉出画家那颗悲天悯人的女性心灵,郑爽以细致的心并且善于感受的情怀,把身边一些简单质朴之极的静物风景重拾,经过整理,赐予其以一种特别的情致展示在大家眼前,让人切切实实的领会"柔情经典"的意味。假如这份超脱自然的心境没有存在于画家心中,又如何能让这些生命中质朴渺小的景物留下姣好的印痕呢?
现如今,当代人们生活的环境物质日益丰富但精神却缺乏归属感,心灵的漂泊成为人类的普遍状态。在她的作品里,那种独有的纯净与质朴,则与这种无法对接的状态逐渐成为一种宁静、从容、温情与悄无声息的;譬如:《绣球花》《黑夜里的白花》《瓶花》《古陶·壶》《古老的水井》与《七月的流萤》《紫丁香花的回忆》《我有一只小猫叫嘎嘎》等,都因为这样的事物韵致"无法对接"而错出一重美妙的心境、一段美好的情致、一些向往的梦境。可以这样讲,正是它们体现了郑爽是一位平淡隽永、素朴纯净韵致的建立者---把蕴藉而别有深意的想法推到画面中去,即把韵致置放在感觉的中心。
这里,郑爽版画作品中已经显现了她的"独白"气质:生活中对生命的感受、忧愁的性情,充满意境的情怀、平淡漂泊的心境,希冀的灵魂与孤傲的性格。就此而言,她的版画作品来自于简简单单的朴实生活中的平凡风景与事物,是与她真实心境极为相近的。"现实与希望"的相悖时产生具有"独白"气质艺术画作的前提条件,现实与希望相悖而又不能为现实所接受,作者于是也仅仅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希望寄托于灵魂当中,她生活中的被动的、不顺的境遇使她没有办法脱身,在没有聆听倾诉者的情境下,"独白"成为了这种寄托仅有的方式,如果将这种感觉放大到精神层面时,其改变的是作品韵致与意境,以及画家的艺术道路与方向。
在郑爽的许多创作里,美与善是互相的纽带,善是包括在美里面的,并且善通过美表现出来。在《都是好猫》中,两只稚嫩的小猫圆睁硕大的双眼好奇地注视着观赏者,对弱小生命的怜惜与爱护是作者绘制出这些稚拙形象的缘由,这是善。在《落叶时节》中,硕大的树荫下悬挂着一只小鸟笼,鸟笼的门是开着的,笼子里什么都没有,远远飞去的小鸟显然早就重获翱翔天空的权力,这同样是善。它暗指着不应束缚生命与解放自由的灵魂,也显现了郑爽对限制自由的小鸟的怜悯和同情。"同情"作为善的表现。因为这份怜悯,关爱他人的作者同样关爱周围的一切,打动他人的事也是习以为常的。"善"给她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女性情怀,这样一种女性情怀转变为她的作品中的理性主旨,郑爽在作品的视觉构造上,轻快明媚,表现出怜惜、安稳、快乐、公平、大方从容这些人文情感,因此她的创作并不单是个人情感的倾诉。在《清晨》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人性的温情。《草原八月》里,各色的繁花隐喻了当下生活的多次多彩。《后院》中,将空空的木椅置于庭院,庭院里没有人,有的只是花草树木,还有一只小白猫,但是整个意境却胜似有人,暗喻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表达了自然与人伦的和谐之美。
2.2 母子情怀
母与子是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绘画作品,艺术家们希望通过传播这样的美好,来温暖社会,让人们感受更多人性美好的一面。我们熟知的郑爽和珂勒惠支都通过这样的题材来传达自己对社会感知,作为一种信号传播。
在郑爽的作品中,我们最常看到就是猫咪,郑爽家里最多的时候养过十多只猫,郑爽在外面看到流浪猫,便会将它们收养,带回家给它们清理身上的泥巴、脏东西,为它们治疗伤痛,让它们可以好好吃饭和安心入睡,时间久了,这些猫咪们都被养得肥壮又精神。她的学生和亲朋好友也经常把自己的或捡来的猫托给她照料。她家的房子完完全全就是它们的游乐园,它们上蹿下跳,显得非常热闹。对于这些猫咪们,郑爽可不舍得责罚打骂这些对于她来说的小天使们,用神态和声音的变化与它们交流变成了一种常态,让它们知道人类并无恶意并且也能很好地疼爱它们。小猫去世了,她会用版画的语言纪念它们。90年代以后,郑爽的作品都会有猫的出现,不管是风景作品中,如《后院》出现的一只白猫,还是主体就是猫的作品中,如《猫妈妈和它的孩子》,猫成为了她作品中的永恒和经典。作品中无不表露出她的一颗善良细腻的心,各处呈现着纯粹真实的温情和母性的关爱。
同样在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母性的关爱。不同之处,郑爽的作品中流露出温情脉脉;而珂勒惠支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影响,反映的是底层人民在纳粹的迫害下的生存状态,她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诉说。她以胸怀博大的母爱,为所有被压迫、残害的人们感到同情,对于施暴者行为感到愤怒与悲哀,以一己之力同纳粹做斗争;她的取材大抵是困苦,死亡,疾病,流离,饥饿,然而也有挣扎,呼声,联合和奋起。她在刻画死神,刻画他怎样挥动着冷血的皮鞭,从嚎啕大哭、弯腰驼背、呻吟着的人们---儿童妇女和男人的旁边走过,她在画画的时候,每当孩子们的恐惧浮现在眼前的时候,珂勒惠支便会流眼泪,这眼泪里包含了她对他们的同情,同时还有她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她将这一切自己承担,她将这视为自己需要做的事,这种责任感是非常强烈的,她认为自己要为孩子们说话,这是她的责任,不可逃避,她要把人们无穷无尽的、如泰山版沉痛的苦难讲出来,她坚信自己负有这样的责任。
3 结语
郑爽作为清朝最显赫家族后裔,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劫难和家世浮沉的诸多艰辛都是她所经历过的。然而她的艺术观超越了时代社会的极限,选择了温情和永恒的爱作为艺术表达的主要方式。在她的艺术作品中总是传达出宁静、美好的意境。她以水印木刻为载体,以花卉、植物、动物、母与子等内容和题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她的版画构图简单明了、意象单纯质朴、色调清新淡雅、含蓄温柔,显现出女性艺术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婉约的气质。她以细腻善良而又极度敏感的内心,将身边一些平凡的事物与风景转变为视觉形象的美,赋予它们美的格调。
参考文献
[1] 郑爽。郑爽版画选[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94.
[2] 高阳。诗意化的自然---浅析郑爽的水印版画艺术[J].美术,2007(11):66-71.
[3] 徐恩存。印在纸上的韵致---读郑爽的版画[J].美术观察,2000(06):15-16.
[4] 马臻。珂勒惠支的艺术创作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7(06):55-57.
文献来源:杨波。论郑爽版画作品中的女性情怀[J].西部皮革,2021,43(08):112-113.
从版画的发展史来看,技法的产生要早于材料的出现。版画技法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材料是为了满足版画的技术需要才出现的。...
丝网印刷发展至今,多运用于商业广告、包装、路牌,运用之广泛在生活中可以随处见到.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复制美术作品是当下产生的新新事物,而这种印刷产物与丝网版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种随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艺术形式会对当下艺术品市场产生双重的影响,所形...
版画是美术绘画艺术的应用典范,利用最普及的版面材料刻制出不同类型的图案,表现了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思想领悟,为欣赏者提供更加深刻的艺术体会。对版画作品进行赏析,不能仅限于版画外在形式的感触,而是要融合多项艺术元素才能感受其内涵。符号是版画艺术...
2011年7月31日,我在深圳大学美术馆观看了《界限--迎大运当代版画家油画作品邀请展》,展览里面的作品有别于正常的油画样式,散发出一种版画特质,如这次展览艺术家苏新平的《干杯》系列,作品色彩简约,视觉强烈,艺术家利用版画的套色经验运用于油画的创作中,几大...
中国的版画艺术以木刻、铜刻等技法为主。20世纪40年代,新兴木刻运动应运而生,其中,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版画创作者为中国的版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创作视角。...
版画始终是作为一种媒介而存在。版画媒介性能的发展为版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推动版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度。...
在我国美术学界中,版画所占据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时代不断发展与时步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版画,并且喜欢上这一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主要体现的是视觉效果....
综合版画是基于传统版种概念上而发展的一种新型版种,近几年在学术界也已得到普遍认同。综合版画在概念上是对传统版种的再认识,也是继三版以来版画语言的一种拓宽和综合体现。现代汉语中的形态是指事物的现状或表现或是生物体外部的形状.所有的艺术门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