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运用及影响(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08 共5567字

  题目: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运用及影响

  目 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引言(导言\绪论)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深具绘画美的原因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运用

  (一) 从构图规律来看
  1、立意精当
  2.构图巧妙
  3、主次分明
  4、虚实相间
  (二)从透视法的运用来看
  (三)多种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捕捉
  (四)传神的写意手法与工笔刻画技巧双重运用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影响

  注释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王维是我国唐朝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新篇章,以画入诗,诗中有画。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论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王维 诗歌风格 山水田园诗 绘画艺术

  导言

  唐代是诗歌的朝代,许多不朽之作传诵千古,而且大诗人辈出,像群星一样光耀着祖国的天空。公元701年,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太原诞生了。这位诗人就是被后人称为“诗佛”的王维。王维字摩诘,出身于太原王氏,在当时是天下五大望族之一,从南北朝开始就声势显赫,而王维更是这个大家族中著名的天才,自幼聪颖,九岁能写文章,21岁时就高中状元,名动京师。他毕生研制佛法,深究禅理,对空间、时间、声音、光线具有敏锐而又独特的观察能力以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观景成画、借画作诗。他将音乐的韵律美与绘画的线条、色彩之美融入到诗歌中,从而形成了一种完美而独特的诗风。他的山水田园诗清新别致,在朴实的语言中带有一股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堪称诗坛绝唱。他的诗中画幅亮丽,层次分明;音韵和谐,清脆宛转;诗中禅意空灵,净心超然。苏轼说:“摩诘之诗,诗中有画。①”则一语道破其独放的异彩——诗中的绘画艺术。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深具绘画美的原因

  盛唐开元时期,由于国力强盛,整个社会意识呈现一种丰满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想象。而作为开元诗坛的领军人物,王维自然受到整个社会形态和意识的影响,进而形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的心态。这种心态影响了他前期的诗歌风格。所以王维前期的诗歌,富于进取精神,讥刺贵戚宦官,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但在40岁之后,王维的诗歌又呈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历经官海沉浮,仕途失意,宏图大志无法施展。王维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而家庭的佛教氛围使他从小就笃信佛教,王维的名字本身,则充分体现了他对禅佛的虔诚与心仪。他名维,字摩诘。取自《维摩诘经》,这出自于佛教中一个重要人物——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王维既然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足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亦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的深厚缘分,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排遣内心的郁闷,保持心灵的澄静。佛学道教中的看空一切和超然出世深深地影响到诗人后期的诗歌创作。所以诗人后期诗歌以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为主,特别是山水田园诗为多。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能作诗写文,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王维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王维把自己内心的痛苦进一步的升华,融进诗歌之中。如同大多数的盛唐士子一样,王维也是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把返归大自然当作精神的慰藉和享受。由于他不仅是诗人,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音乐家,他以画家的眼睛来观察自然,用音乐家的琴弦来演绎自然,再用诗人的歌喉来咏唱自然。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略加渲染,就能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寻味。禅宗修养又令他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在清新宁静而又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也升华到空明无滞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使中国的山水有了性格,有了感情,有了思想。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运用

  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维善画,是唐代“水墨渲淡”画派的代表。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王维把诗画二者兼善,又把二者相融,在山水田园诗中,通过绘画艺术的运用,把诗情和画意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

  (一)、从构图规律来看,王维在山水田园诗中,巧妙的运用构图中的立意、留白、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使其诗中的山水田园呈现一种构图完整、精当而独到的画幅。

  1、立意精当。立意是构思设计的依据,是一幅画完整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首诗的生存前提。有人说过画贵于传神,而不在于传形。 诗歌也是一样的,贵在于神的传达,贵在于作品中意韵的畅达。。王维 在田园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中,诗人将写人写景作了精心的安排: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景,尾联写人。风光、人物交错出现,使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有远景的“寒山”、“落日”、“渡头”,有近景的“柴门”、“墟里”、“孤烟”。让读者也仿佛身处于此情此景中,远眺寒山,斜倚柴门赏落日,狂歌五柳与君同醉。这种人情物象交错,远近错落有致,情景交融,让人仿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的形成不得不归功于立意的精当,神韵的畅达啊。

  2、构图巧妙。国画中的留白也被王维巧妙地运用到他的诗歌中,这种构图技巧在王维描写大漠景色的诗句中充分体现出来。我常常再想,如果是我身处辽阔荒凉的大漠,我能想到什么样的诗句来形容我所看到的景色。最适合的也就是这一句了,它已经是描述大漠景物的不朽诗句,那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王维的这两句诗用词简单平实得让人吃惊,没有绚烂的辞藻,没有一鸣惊人的修饰,而是用了两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直、圆”。但就是这两个词展现了王维高超的构图技巧。整首诗的画面只有两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直线,圆圈。而在这线条之外,画面剩下的只有大片的空白。而这大片的空白恰恰与中国画中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正是另外一位神灵的居所,那就是想象。王维最大限度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真正的诗意不在这孤烟与落日之内,而是在这之外的广阔天地中。于是,任何对大漠苍茫壮阔的描写都显得多余。因为真正的描写,是读者凭借着满纸留白看到的只有属于自己的景象:将军想到疆场,士兵怀念家乡,旅人驻足凝望,思妇暗自神伤······

  3、主次分明。构图中讲究宾主关系,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证,诗歌以颔联和颈联为我们描写了四幅流动的画面:月照松间的稀疏树影;泉流石上的耳闻之音;浣女嬉戏的清脆欢笑;莲船移动的归来之影。而其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山”“清泉”“日暮”的环境只是给后面营造了一个清新、爽朗的气围,衬托出中景的清静空灵,充满了灵性的禅意美。不仅呼应了主题,而且使诗中山水不再只是僵化的存在,而是充满了哲理与智慧。从而使主次之间得到和谐一致。

  4、虚实相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构图法则赋空间以生命,王维的《汉江临眺》就是这众多关系巧妙布局的力作:“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从大处泼墨渲染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以此为画幅的背景底色,将目力所不及之景,略加绘之,收漠漠平野于纸卷,纳浩浩江河于画幅,众水交汇,密不间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色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江水滔滔,后句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整个画面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接着诗人从“天地外”收拢,由远及近,绘出了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该句则具浪漫主义的雄奇夸张和想象,以虚实相间且飘逸流动的笔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的视觉交错造成的美感。城郭宛若水中小舟,浪拍云天,恰似天水一色共舞的壮阔画面。这种虚中有实,虚 实相生的技法使得田园诗中的美景既丰富又有层次,表现出了王维的融画理入诗理的高深艺术造诣。

  (二)从透视法的运用来看,“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③”这恰恰就是运用现代透视理论对山水画法的精辟论述。而此画理被王维融入山水诗中,真是妙不可言。在王维的《终南山》中,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首联是未入山之前,立足山下所观之景。巧妙的运用了自山下仰视山颠的“高原法” ,从主峰太乙峰着笔,先用夸张手法勾画终南山的总轮廓,写远景,写终南山的高和远,描绘出终南山的突兀之势和旷阔气韵;而颔联立足山腰之景,写近景,写烟云变灭,出神入化,显出终南山深远意境。颈联则是游至山颠,立足山顶所望之景,用“分野中峰变”写终南山从南到北的阔,而“阴晴众壑殊”则是以阳光的浓淡、有无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形态。尾联则是下山后,立足山下之视点所及,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王维通过移步换景,流动观照,把四个散开的观点结合在一个画面上,这种散点透视法把诗中画面透视规律演绎到了极致。

  (三)多种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捕捉。王维作为一代山水画大师,在笔墨上,风格是“水墨渲淡”,没有浓妆艳抹,只有清淡素雅。这种水墨风格在他的《鸟鸣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此诗不设色,清淡到极点,空灵到极点,静谧到极点,神韵也到了极点。读之让人身世两忘,万念俱寂。在设色上,有以淡彩为主,表现自然韵致。如宁静空灵的《山中》一诗则是刻画山中景的,恬静而带生机。“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淡淡的水墨,冷冷的颜色中,又点缀着几点星光样的红叶,平淡中显露了生机。特别是“空翠湿人衣”一句,运用环境色把物我交融在一起。当然,在绘画上,色彩的运用是不拘一格的,王维的田园诗也有用色夸张大胆的。如《辋川别业》中“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从这四句诗中就使我们窥见到这种夸张的设色法。春播的季节,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与桃花。春草是怎样的,桃花是怎样的,人们大都有亲身感受。所以,要处理得使人如身临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维自有见地,他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红绿二色的强烈对比而跃然于纸上了。

  (四)传神的写意手法与工笔刻画技巧双重运用。写意以表现印象情趣的雄浑完整为旨,工笔以具体刻画,精雕细刻见长。王维以工笔细描出《辛夷坞》中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诗人通过对辛夷坞中之辛夷花的细致刻画,展示出辛夷花默默地开放, 又默默地凋零。既没有生的快乐, 也没有死的悲哀; 它从自然中来, 又回归于自然,生命繁衍不息。诗歌是诗人在瞬间用直觉捕捉住的画面。它展示了一种感悟, 即万物在片刻中得到永恒, 刹那间又成终古。人超越了时间、空间、因果, 超越了一切有无差别, 挣脱了束缚人的心灵的精神锁链, 从而得到了自由。诗歌展示了一种清静空灵的境界。这份清静空寂的情绪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④。而《终南山》则以大写意的手法绘出“太乙近天都”的高峻和“连山到海隅”的意广。颔联以“白云”、“青霭“的迷朦挥洒流动之势,以“阴睛”两分的众壑衬托出幽深之境。上述两首诗,一工笔细刻,一传神写意,把绘画艺术运用的出神入化。。而《山居秋暝》则是二者兼用。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大写意手法营造出秋雨过后的空山之静与净。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工笔刻画出山中松间光影变幻之韵味和山泉清澈流动之感觉。写意传神和工笔细雕两相结合,两相呼应,相得益彰。

  三、王维山水田园诗绘画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山水诗诞生于南北朝,并创于谢灵运。在此之前,山水只是作为诗歌的背景出现的,谢灵运首先将自然景物当做主体进行描绘,开风气之先。但是,谢灵运对山水的临摹还仅仅停留在模山范水的层次,尚未将思想与灵性赋予山水之中,因此,山水诗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而上天选中王维作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言人,这不得不说是唐诗的幸运。这位令人叹服的天才,将诗、画、乐、禅融为一体,创造出诗歌史上最具灵性的诗歌。他为我们在诗歌史上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通过这扇大门,我们看到的是山水的清灵和静溢,这是经历了红尘的喧嚣之后的静溢,也是还山水以神性的本真。“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可见王维在唐诗发展中地位之重,影响之大。而王维正是用这种独特而又美丽的诗歌艺术滋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王维其“一片水墨不着色画” ⑤,融画入诗,将绘画艺术运用到诗中,倍增诗的韵致,达到了诗情画意的效果。把画(空间艺术)和诗(时间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相结合,正是体现了现代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的重要性。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可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光耀四方,流芳千古。他的诗歌开创了一个时代,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到了顶峰,为我国文学史上书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读他的诗,总能让我们从中找到人生的智慧与哲学的领悟,使心灵受到无穷的启发和洗涤。他让我们懂得:假若没有一份澄澈的心,即使身处唐朝,看的是唐朝的山水,也无法领会《鸟鸣涧》中那一份难以与人言传的诗意和禅意。反之,如果我们拥有安详微笑的内心,即使身处车水马龙的喧嚣,也能在心底听到唐朝那朵花悄然绽放的声音!

  注释:

  ①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蓝田烟雨图》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 学版)》1995年02期 .
  ②王维:《全唐诗》 第76卷《使至塞上》 .
  ③王维:《山水论》第一段 ,《申报月刊》1933年第二卷  .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解读唐诗》38页第九行,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 .
  ⑤明朝王鏊:《云泽长语》,商务印书馆1936年.

  参考文献:

  1、陈幼萍,《浅析王维诗歌的绘画美》,《文教资料》2006年15期。
  2、摩西,《读懂唐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3、陈承豹,《浅论王维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美术报,2003年版。
  4、梁德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绘画美》,《天中学刊》, 1998版。
  5、李园,《王维“诗中有画”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版。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