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特征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12-27 共3407字
论文摘要

  西方油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依存形式,是信息和情感的载体,而色彩是油画的重要表现符号。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历史的变迁,西方油画艺术中的色彩也在不断演变,其经历了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的印象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的野兽主义时期这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历程中,油画色彩在各流派大师的共同挖掘和创作下技法纷呈,形成了主观性、象征性、装饰性的艺术特征。

  一、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发展历程

  (一)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油画色彩的光影与明暗

  这一时期的油画色彩突破了以往绘画形式的色彩语言,进行了大胆探索,画家们喜欢表现大自然的壮美辽阔、天光一色的景象,画面光线耀眼,奔放挥洒,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主观性色彩。比如,康斯特布尔将自身对于田园风光的主观亲切感融入到用色中,在其代表作《山谷农田》的烂漫影色中可以清晰感受到画家对自然的主观感受。

  由于油画的调色媒介是亚麻子油,干得较慢,这一时期的画家可以在颜料未干时对画面色调加以修改和调整,或采用古典多层染法,营造色彩的层次感。16世纪的名作《蒙娜丽莎》中,达芬奇通过对远景施用蓝绿色调来陪衬蒙娜丽莎美丽的肤色,并运用渐隐法使色彩近暖远冷、远虚近实增加了画面空间感。这一时期的画作以利用光和影描绘人物为主要表现手法,使得画面形象的立体感大大增加,实现了“强烈光照下真正的色”。

  16世纪的画家们信奉受光的色彩,投影和暗部的色彩只是作为辅助色或偶然色出现,用色的总体原则是通过色彩表现主体的受光部,暗部则少用色彩。很多画家在表现山、树等远景的油画中采用“色彩透视法”,即用浅蓝、紫蓝、蓝绿画远景,越远越淡。除此之外,画家们还用黄、金黄、土黄等黄色系营造受光部的聚光效果,力求展现光照下“真正的色”。这种程式化的“空间层次”色彩表现技法一直沿用到17世纪。

  (二)19世纪——印象主义时期色彩的瞬间闪烁

  19世纪德国自然科学家、诗人歌德发表了着作《色彩论》,创造性地将色彩划分为冷暖色系,并赋予其正负的抽象表情。正色即暖色,红、黄、绿代表喜悦和明朗,负色即冷色,蓝、紫等代表胆怯、忧郁,这种理念成为了19世纪油画色彩的先驱。这一时期油画色彩运用的杰出代表是印象派。印象派画家通过细心捕捉大自然色彩的瞬间变化,使色彩从16世纪的光影和明暗中解放出来。这一时期的点彩油画暗部色彩处理极为透明,用笔也更加随意,通过对或冷或暖的中间色的运用,使得画面呈现出闪烁的感觉,这一技法突破了古典画法明暗色阶对色彩的捆绑,展现出色彩律动的光感,画面更为活跃、即兴。

  印象主义时期,油画色彩的生命感被画家们用来表现象征意义,高更就是19世纪善用色彩象征性的代表,其画作《亡者的灵魂注视着》中,暗紫色背景、墨蓝色围裙等象征死亡的暗色调与黄色床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色彩的象征性使得画面充满神秘阴郁的死亡感。

  到了19世纪后期,以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更加追求色彩的象征性和主观性。他的《向日葵》中,柠檬黄、铬黄、橙黄等纯黄色系的应用与蓝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流动、激情的笔触和用色形成了结实、奔放的油画风格。另一位代表画家塞尚的油画色彩风格更为理性,他不仅利用色彩的明暗展现体积感,还通过冷暖色彩加强事物的表现效果,这种尝试引发了立体主义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三)20世纪——野兽派时期色彩的自发、本能和情感

  20世纪,色彩的力量在野兽派的画作中找到了最直接、最强烈的表现形式。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画家们本能地、自发地宣泄着色彩表现力,他们热衷于运用鲜艳、浓烈的色彩展现画面的装饰性。注重色彩引起的人们的生理、心理反应是这一时期色彩表现革命的突破性观点。马蒂斯认为,色彩可以独立于油画的客体之外,呈现出影响欣赏者的情感力量,画家们认为单纯色彩的运用影响力更为强烈——蓝色摄人灵魂、红色影响血压,甚至有的色彩拼接会惹人愤怒。通过对画面主体色彩的归纳、取舍以及各种纯粹的红与绿,蓝与橙,紫与黄的对比、分割、穿插、渗透,使画面更为均衡,空间更为自由。

  以表现性着称的野兽派更加注重色彩的装饰性,画家们致力于通过色彩的搭配和并置,展现色彩的节奏与韵律,创设画面的装饰感,还借鉴装饰画和壁画的用色方法,依靠色彩对比形成画面视觉冲击力。如德兰的油画《伦敦桥》通过大块不同色调的强烈对比展现了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艺术特征

  西方油画色彩经历了以上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后,确立了独特的艺术特征,下面笔者就将详细阐述西方油画色彩主观性、象征性和装饰性三个艺术特征。

  (一)西方油画中色彩的主观性

  西方油画色彩的主观性是指区别于客观事物本身的色彩,是画家根据画面美学需要和绘画主题对色彩进行的二次创造,这时的色彩已不再是自然物象色彩的客观反映,而成为一种表达特定精神内涵以及主体思想情感的个性艺术语言。例如,塞尚的油画通过色彩结构的重组以及块面、色域的冷暖渐变,使作品和现实拉开了距离,流露出了画家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色彩焕发了精神。又如,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更加重视色彩的表现力与象征性,通过主观性色彩的巧妙运用,将内心热烈而又质朴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到了以表现性绘画为特色的野兽派,油画色彩成为完全主观的表现手段,成为构建画面空间感和情感氛围的主体。

  用色彩表现精神是近现代西方油画的主要特征之一。色彩主观性特点在油画各个流派中都有运用,除了在后印象主义、抽象主义及主观主义等流派中可以寻到其足迹外,还能在许多具象油画作品中看到其表现。例如,现代派最具影响力的画家毕加索就很好地表现和运用了色彩的主观性这一特点,在他的作品中蓝灰色调通常用来宣泄颓废、苦闷的情绪,再搭配线条和色块组成的韵律,流露出忧郁、伤感的情绪。

  (二)西方油画色彩的象征性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对色彩的认知,之后西方宗教绘画中的色彩又被赋予象征性,而且色彩象征性已不单单指象征事物,还指色彩象征抽象的意念。在近现代油画作品中,色彩象征性还常被用来表达特定的意图,或是明确画面的色调关系,深化整幅作品的主题,因而成为画家们表达色彩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

  例如,被誉为印象派三杰之一的高更就擅长运用象征性色彩,在其代表作《雅格与天使搏斗》这幅作品中,高更将对比用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表达出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作品中用强烈的橙红、亮红色调描绘远方天国环绕的幻影,用躁动火热的色彩象征雅格与天使格斗时紧张激烈的气氛,突出了拂晓时分雅格于天国四处捕杀天使的紧迫性和真实性,这种象征意义的选取,凸显了绘画的效果。而在《美丽的恩其拉》中,高更又展示了另外一种情调,他将完全按照色彩结构要求修饰着形的肖像创意性地安置在虚幻的圆圈里,赋予人物一种超自然的色彩,然后在左侧描绘出一尊模糊的佛像,橘红带绿的颜色象征了东方神秘主义,整幅作品通过色彩的象征性表达了奥妙无穷的神秘之感。

  (三)西方油画色彩的装饰性

  色彩具有装饰生活、美化环境的功能早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发现并利用。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色彩在近现代西方油画中的装饰性更是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艺术家利用平面手法将色彩错落有致地组合到一起,通过不同颜色的相互对比、相互照应传达着装饰理念。

  如分离派代表人物克里姆特的画作《吻》就是一幅装饰性油画,画面构图除了面部、手部、花纹外,其余空间全部以金色调为主,描绘了一对恋人跪在鲜花点缀的草地上甜蜜拥吻的景象,金银箔片等装饰性元素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工艺性,各种色块以长方形、圆形、螺旋形等蕴含性别意义的形状点缀在恋人身上,更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的画作在用色方面也极具装饰性,如《红色和谐》(又称《餐桌》)就是一幅充分展示了油画色彩装饰性的画作,画面主要平涂玫红色,并以黑色或淡蓝色花纹装扮画面主体餐桌,反差较大的小块白色有规律地排列在画幅左上方的窗口和右下方的餐桌上,更加凸显了色彩的装饰性特征。

  通过分析近现代西方油画中色彩的发展及艺术特征,可以使我们在进行油画创作时,更好地借鉴前人的色彩运用理念,并能恰当利用色彩的艺术特征来呈现我们的主观世界,最终架起作品内涵与观者心灵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张圆.《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吕冰.《论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发展及特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叶东明.《油画创作中的个性化语言》.西安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