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多角度分析王蒙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5 共3108字
论文摘要

  王蒙,字叔明,自号黄鹤山樵,元初著名大画家赵孟頫的外孙,与倪瓒、黄公望、吴镇并称为“元代四大家”。王蒙一生致力于对绘画的研究,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王蒙的画风苍茫辽阔,绘画语言丰富多彩,笔墨技法独特精湛,尤其开创了密体山水画以及解索皴、牛毛皴、点线皴等新的技法,对传承和丰富中国的山水画技法有着重要作用。明末董其昌曾经评价王蒙的画作为“元季第一,无人能比”。明代王世贞也曾在《艺苑危言》中提及:“论及山水,荆、关、董、李之一变,黄、王又一巨变。”这句话肯定了王蒙在画史上的地位,将其和荆浩、董源、李成、黄公望等并列,视其为影响中国山水画变革的重要人物。由此可以看出,王蒙在山水绘画技艺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因此,对这样一位具有承前启后的画坛巨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自然物象、构图章法、笔墨语言、意象表达四个方面分析王蒙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一、自然物象:重山复水,人行其间

  王蒙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的最大特点便体现在自然物象上,即重山复水、人行其间,重峦叠嶂之中隐约透露出人影。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和王蒙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王蒙自从辞官之后,便归隐山林,隐居在浙江的黄鹤山。黄鹤山草木葱葱、溪水潺潺,山风乍起、树摇叶摆。王蒙将看到的这些自然景物作为山水画的创作主体,并采用灵活多变的笔墨加以描绘,以使画面的自然物象更加生动具体。此外,王蒙在进行山水画创作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就景论景,而是在景物中巧妙地穿插进高僧、妇人、仆人、书童、农民等人物,从而使画作充满了生活气息。可以说,王蒙凭借高超的绘画技艺将万变丘壑和精致的人物统一到了一起,从而突出了山水画的生动性。

  例如,王蒙的极具特色的《葛稚川移居图》,描绘的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带领全家到罗浮山修道的故事。画家运用独特的手法将南方山石的独特韵味表达了出来,画作中山岭环抱、重岩叠嶂、林丰树茂、溪水潺潺,在山重水复之间,可见身着道服、手持羽扇的葛洪,怀抱小孩的妇女以及牵牛的仆人等。整幅画是以山水为主体,以人物为点缀,整个画面自然生动、内容丰富、情节鲜明,别具一番风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这幅画作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王蒙在描绘自然物象上的重山复水、人行其间的特点。

  二、构图章法:繁密饱满,不塞不闷

  在构图上,王蒙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就是繁密饱满、不塞不闷。其画作大都构图饱满,崇山峻岭、千岩万壑、茂密丛林等常常充满了整个画面。但是王蒙却能够巧妙地利用溪水、山路、微光或山中的人物来打破画面的这种繁杂呆板,营造出密而不塞、满而不闷的构图效果。著名画家悉冈曾经评价王蒙的山水画:“莫言叔明画不疏,山间有马且通风。”这句诗证明了王蒙是借用一些其他的事物来打破画作繁密的局面的。总而言之,王蒙的这种独特的构图章法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他别出心裁地制造出了密而满的看似不可解决的矛盾,却又巧妙地成功解决了这一矛盾,从而收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王蒙的《夏山高隐图》,构图重山复水,极为繁密,只有画面的上部留有一小点空白,其余的空间全被层叠的山岭以及蜿蜒起伏的山脉所填充,纵向的山体向远处、向高处不断延伸。这种密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空间的迫塞感。但是,从远处的山脉中一泻而下的山溪宛若一条游动的长龙活跃在画面中,使画面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溪水将人们的视线由繁密的山峰引向了山脚下的茅檐屋舍以及在此活动的人,从而打破了画面的繁闷局面。总之,王蒙的这种奇特的满塞型的构图繁而不闷、密而不塞,既工细,又不乏韵致。

  三、笔墨语言:繁皴密点,丰富多变

  王蒙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笔墨技法的丰富多变。他利用多样性的点线笔墨语言描绘出山水画的繁密。一般的画家在描绘山石的时候仅仅以简单的几笔寥寥勾勒一下山石的轮廓即可。而王蒙却采用独特的手法,开创了多种皴法,表现各异的山石,如笔风急剧旋转下降的解索皴、笔道直立而下的披麻皴、细如牛毛的牛毛皴、烟云隐现曲曲迂回的卷云皴以及短促笔触的雨点皴等。王蒙在进行山水画创作的时候,综合运用多种皴法,使画中物象线条重叠但疏密得当。他的这种运用繁密笔墨技法来表现自然物象的丰富多变的能力是无人企及的。我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家吴湖帆曾经评论王蒙:“学古人画不易,其寥寥数笔便成一帧,而临摹者即便千笔,仍未有感觉。而黄鹤山樵笔墨语言之繁多,一画既成,无已学之。”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王蒙笔墨语言的繁皴密点以及丰富多变,其精湛的笔墨技法是独一无二的。

  《青卞隐居图》最能代表王蒙的绘画成就,也最能体现出其笔墨技法的丰富多变。这幅画的景物颇为繁盛,千岩万壑、林木葱葱,欣欣向荣。在描绘画面近景的山脚坡石上的树木时,王蒙采用了散峰破笔打的技法,并配之以渴笔、破笔点皴等皴法,从而使树木层次清晰、有聚有散、灵秀俊逸。而在描绘中景及远景的连绵起伏的山峦时,他综合运用了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多种皴法。这种浑然一体、寓刚于柔的笔法表现出了山石的坚硬和山峦的绵延不绝,充满了如同交响乐般的韵律美。

  四、意境表达:苍茫繁密,可居可游

  王蒙常年隐居在黄鹤山中,常常深入自然,体悟自然,用心求得道和,以得自然之法。他以苍茫繁密的自然物象为载体来描绘高山流水、幽幽深林、茅檐高士等,并营造出了深远幽邃、苍茫繁密、可居可游的意境。画中的山水蕴含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是画家精神世界的真实再现,也是画家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入思考。作为具有入世情怀的文人画家,王蒙描绘的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生活情境,透露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画作中满满蕴含的都是情意美。此外,王蒙的山水画还表现出了无尽的诗意美。他笔下的崇山峻岭、屋舍行人、溪水山石若隐若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静谧的诗化般的世界,可谓画中有诗、诗画交融,让人心灵不禁为之震撼。正如李泽厚所言:“它并不能使观赏者感受到某种特别具体的思想感情,却能使人真实清晰地感受到自然与人的田园牧歌式的亲切之感,可居可游,蕴含了一种人生的理性和生活的精神。”

  例如,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林泉清集图》《夏山高隐图》《谷口春耕图》《具区山居图》等,描绘了多姿多彩的树林、蜿蜒起伏的群山、匆忙行走的仆人等,无不饱含了画家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热爱。画家正是怀着自己的满腔热忱对自然山川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在对自然的描绘之中表现出了山水的真性情,从而使画面充满了感人的可居可游的动人魅力。画面中出现的所有的繁密空灵的景象都受到了画家内心情感的影响,所有的景物描写也都是画家对心灵深处情感世界的反映。他通过独特的笔墨方式描绘出的山石树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自然物象的选取、笔墨语言的运用上,还是在构图章法的架构、画作意境的表达上,王蒙的山水画都别具风格。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明清两代以及近现代山水画家。王蒙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与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对王蒙这种独特的画风进行借鉴并不断创新,以促进中国绘画艺术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论王蒙、倪瓒山水画的意境美》.河北师范大学,2008.
  [2]杨永俭.《论元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南京师范大学,2006.
  [3]翟坤.《王蒙山水画艺术研究》.河北大学,2010.
  [4]刘中玉.《元代士风丕变下的画学思想》.中央美术学院,2010.
  [5]冯晓贞.《王蒙山水画艺术风格嬗变之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3.
  [6]薛永年.《百年山水画之变》.艺术研究,2007.1.
  [7]赵运虎.《中国山水绘画体系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8]方闻.《心印 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