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工笔人物画与西方绘画的融合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31 共2583字
摘要


    一、工笔画的概念

  中国自夏商周起至元明清历代社会中一脉相承的绘画形式称为中国画,其涵盖工笔、写意等形式,以元明清文人画为主流创作方式,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凭笔墨架构而重笔法气韵。盛行于唐代的工笔画作为其中重要一支,尤擅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明丽典雅的色调描绘人与景,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等是工笔画的经典之作。

  二、工笔人物画与西方绘画早期的接触

  ( 一) 工笔画与希腊古典艺术的首次结合

  隋唐五代是工笔人物画坛活跃名家辈出的时期,以阎立本、顾闳中( 图 1) 、尉迟乙僧、张萱( 图 2) 等为代表。这一时期的工笔画主要受到源于希腊古典艺术的印度键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隋唐画家很好地吸收了键陀罗艺术中对形体结构甚至光影感觉的讲究,并与中土传统线描技法结合,使之不依赖晕染就能正确的表现物体的各种形态,极大地扩展了线条的表现力。自此中国画有了完备的塑造功能和丰富的形式美感,这也成为中国与西方绘画艺术的第一次接触。

  ( 二) 艺术融合中的复杂性

  约在明清,西方艺术经由耶稣会教士的介绍传播到中国,意大利传授士利玛窦带来的《圣母子像》,郎世宁以西洋的绘画观念和造型技法,用中国的绘画工具与材料进行创作,令中国本土画家大开眼界。但这次西方艺术并没有真正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但这一时期的工笔人物画还是吸收了一些西方绘画的技巧,随着日趋频繁的中西文化交流,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情趣慢慢渗透进工笔人物画的形式风格和题材内容方面。不同的观念开始激烈冲突,主张全盘西化的免不了由于一时的冲动而将中国传统艺术一并抹杀,主张融合吸收免不了功利意识过于浓重,而主张传统的又免不了因急于为传统辩护而意气用事,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次艺术碰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纷乱局面。

  三、现代工笔人物画的传统与融合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西方素描及写实绘画的影响,中西融和的趋势日益强烈,传统派与融合派并生并存。在中西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笔人物画,以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出现。具体而论,现代工笔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写实性的,一种是装饰性的。所谓写实性的现代工笔,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汲取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造型观念、表现技法而形成,以徐悲鸿、方增先为代表的素描加笔墨的中西融合方式,相对淡化线条的运用,进一步强化色彩的写实功能。在晋唐宋的传统人物画中,色彩是绘画从属的部分,多半是不用丹青的白描,而现代工笔则力图在色彩的渲染方面结合西画的素描明暗,解剖结构,色调而别开生面。色彩对于一幅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完整而适当的色彩甚至可以弥补画面中线条的不尽人意之处。故而吸收西方油画艺术中的色彩理论对打开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新格局十分必要且重要。

  四、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发展的多样性

  改革开放以来,融合互渗成为当今中国画艺术发展的主线,西方绘画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工笔画坛的每个角落,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经成为现实,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的变革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人物画表现技法和造型能力丰富多变,与古画相比,从表现形式到技法语言日新月异,新题材新风格新样式不断涌现,创作天地也变得日益广泛。

  ( 一) 写实主义画风

  西方绘画技法用于工笔人物画,何家英的作品就是在高层次上实现这种融合最有力的实证之一,他的作品不仅显示了工笔画的卓越表现力,且将工笔人物推到了一个新的境地。西方的理性精神与东方的趣味神韵、感觉的鲜活与语言的考究、造型的严谨与风格的典雅、都融入到了何家英的画中。

  ( 二) 装饰性艺术的颠峰

  在当代画坛中新起的引导着中国工笔人物画走向装饰性艺术颠峰的新锐工笔人物画家张见( 图 3) ,受西方艺术的影响更深。他认为: 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论”几乎规范了一千六百年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法度,当代工笔肖像画却鲜有不受西法影响的。这种梳理的起源可以上溯至 16世纪下半叶,诸多参用西法的明清肖像画能为我们提供现实的借鉴与批判。而当我们回顾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弗郎西斯科,波提切利等人的时候,联想起他们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写实却又受到较大主观因素的影响,呈现某种夸张的,平面的,或是装饰的意味,脑海中自然涌现肃穆,崇高,幽雅等赞美的词。似乎觉得类似西方古典大师的造型观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工笔画人物造型观暗合“.这为张见在人物造型上探索中西融合找到了契合点。

  ( 三) 重彩画的复兴

  受汉唐浓重斑斓画风的影响加上西方色彩和媒介的运用,当代重彩画创作也走向一个高峰,唐勇力便是一个代表。他近期的作品在贯穿敦煌情节的宏旨下,体现了一重充溢着现代感的折向度,其技艺的精湛、经营的缜密、含量丰富的美感传达、历史感的酿造等,都使他成为当代工笔画的代表人物。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工笔画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时代,不仅客体、主体的艺术追求并存,晋唐宋元明清的传统并存,政治的、玩赏的、自娱的和商品的功能并存,而且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的各种观念亦同台共演。当工笔画广泛吸收其他画种的营养时,探索的空间会更加广阔,观念会更为现代,这也就和古代美术,西方美术拉开了距离。工笔人物画丰富的历史积淀,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有过停滞,但随着新时期的到来,随着外来艺术和各种艺术的交流融合,工笔人物画迎来了既能继承古老优秀的传统,又能容纳吸收外来艺术独特的诸多表现形式,因而随着世界的多元方向的发展,工笔人物画艺术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贾德江。 中国现代人物画全集[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蒋采苹。 现代重彩画[M].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3]唐勇力。 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丛书[M]. 郑州: 大象出版社,2005.

  [4]徐建融。 传统的兴衰[M].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5]孙志钧。 中国工笔人物画技法概析。 中国画色彩谈。 谈艺论教[A]. 首都师范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C].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孔新苗。 中西美术比较[M]. 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7]蒋采苹。 中国画材料应用技法[M].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8]刘凌沧。 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的演变[J]. 美术研究。

  [9]陈履生。 新中国美术图史[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10]蒋玄着。 中国绘画材料史[M].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11]高明潞。 中国当代美术史( 1985 ~1986) [M].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12]王红媛。 全彩西方绘画艺术史[M].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