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离不开音符,绘画离不开色彩。中国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色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要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就必须探究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一、中国画色彩的发展演变
从中国绘画色彩史看,两宋之前多以彩色胜,两宋之后多以水墨胜。而且,中国画色彩艺术的发展也是复杂多变的,如唐代青绿山水兴盛时也出现了王维的水墨山水,宋代水墨兴盛时也出现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即使到元明清时期青绿重彩也没有完全绝迹,并出现了任伯年、吴昌硕等色彩大师。
(一)重色轻墨的历史时期。色彩艺术的发展能够追溯到远古时代,许多原始壁画、岩画都是用赭红、铁矿粉等描绘而成,如辽宁女神庙遗址内就有用黄色、白色等描绘而成的三角形壁画,原始时期的彩陶、彩绘就用红色、白色、黑色等绘制古拙质朴的造型。战国时期的五色体系已经成熟,咸阳出土的战国壁画就是用黄色、大红、石清、朱砂等矿物色彩描绘的;《车马出行图》是用石绿、朱砂、赭黄等表现庄重典雅、美丽大方的艺术造型;《王孙迎亲图》则是用朱砂、褚黄、石绿等色彩描绘而成,色彩艳丽而又沉着浑厚。秦汉时期人们对色彩的运用更为熟练,并按主次尊卑的秩序对色彩进行分类,多将黑色、红色作为主色调,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用石青、深黑、朱红等色彩描绘了墓主人祈福升天的场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这时艺术创作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促进了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出现了顾恺之、张僧繇、曹仲达、谢赫等画家,他们都主张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艺术美。同时,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绘画用色也变得更为丰富,蓝色、绿色、红绿、蓝橙等色彩得以广泛应用。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绘画艺术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都是这一时期人物画的杰作,这些作品多用朱砂、黑白、石绿等色彩,色彩艳丽华美、端庄典雅,有着浓重的装饰意味。源于魏晋时期的山水画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多为青绿、石绿、朱砂等颜色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面华美艳丽、金碧辉煌,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都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另外,隋唐时期的花鸟画也开始独立分科,有着勾线精细、设色浓重的特点。
(二)重墨轻色的历史时期。两宋时期是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高峰,宫廷绘画、花鸟画、青绿山水画等都有了长足发展。院体人物画有周文矩的《宫中图》、赵佶的《听琴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用笔工整细腻,设色清新淡雅,人物形象超脱自然。文人画主张“水墨为上,淡逸致远”,常用清淡的水墨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人格理想,绘画主题多为山水、竹梅、树石等。文人画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在两宋时期色彩艳丽的传统绘画逐步被淡雅、超逸的水墨画所取代,随着水墨色彩的兴起,强烈对比的颜色转变成了植物颜料的调和色。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踏歌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泼墨仙人图》都是文人画的杰作。
①元代时期,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很多文人都有一种出世、隐逸的思想情怀,他们常将君子之气赋予花鸟之上,追求单纯而朴素的审美趣味,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冕的《墨梅图》、钱选的《桃枝松鼠图》等都是水墨花鸟画的杰作。明代的色彩表现多以超俗淡逸的水墨淡彩为主,吴伟、沈周、戴进等都是着名的水墨山水画家,而徐渭将水墨画推到很高的境界,其作品笔简意赅、气势奔放、虚实相生、水墨酣畅,给人无尽联想;陈洪绶讲究古朴高雅,格调奇高,其作品有《扑蝶仕女图》等;仇英的用色工细雅秀、含蓄蕴籍、清新淡雅,代表作有《汉宫春晓图》等。清代是我国绘画色彩艺术集大成的历史时期,清初“四王”继承了“南宗”的画风,用灵动多变的墨法抒写胸臆,将水墨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八大山人”的墨气淋漓、冷艳怪绝、苍茫高古;袁江、袁耀继承了传统的青绿重彩风格,作品气势宏伟而用色精细。晚清时期任伯年借鉴了水彩设色的方法,使画面对比鲜明、和谐统一,代表作品有《麻姑献寿图》等;吴昌硕用色大胆,常将墨色与浓色并置,使色与墨完全融合于一体。
二、影响中国画色彩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哲学的影响。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早在殷商时期就形成了“五方色”的观念,即中央黄、南赤、西白、北黑、东青,分别与“土、火、金、水、木”相对应,这五色被定为正色,不同颜色相配得到的颜色为间色。
②儒家注重社会人伦秩序,强调克己复礼,重正色、轻间色,并将这种色彩观念进一步固化,形成独特的色彩审美观;同时,儒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追求色彩上的和谐统一。道家提出“五色令人目盲”“知白守黑”等思想,极力反对儒家的五色隆盛、色彩绚丽,将深黑色、纯白色作为“天地之纯”。
禅宗对中国画用色有着较大影响,提出“无相者,于相与离相”“外离相为禅”等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可见,这些传统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用色理念与发展趋势。
(二)社会发展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阶层的变化、生活方式与审美理念的转变对传统绘画有着深刻影响。在用色理念上,宋代之前的中国画色彩五彩缤纷、绚丽鲜亮,但宋代之后水墨为上、清新淡雅的文人画占据主流。这是因为宋代之前封建社会处于上升期,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激扬向上、开拓进取、活泼开放的社会文化占据主流地位,这种思想文化反映在绘画上就是色彩绚丽、气势磅礴、富丽堂皇的色彩理念占据主导地位。但到宋代之后,封建制度逐步走向没落,国家屡遭外族入侵,社会逐步走向衰败,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借书画抒发心中的郁闷、忧伤,“水墨为上,淡逸致远”的文人画成为文人们表现内心情怀的最佳方式,如“明四家”“元四家”“八大山人”的作品多展现出清幽旷远、枯寂萧条的文化意境。③
(三)绘画理论的影响。画论家的思想理论对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提出绘画“六法”,并提出随类赋彩的用色理念,强调设色应不受光色、环境色的影响,注重色彩的类似与装饰性效果;五代时期的荆浩提出“六要”,对谢赫的“六法论”进行了修正,突出了墨色在绘画创作中的地位,主张用古朴淡雅的水墨进行绘画创作;张彦远将“自然”作为“上品之品”的评价标准,自此中国绘画走上了“非绘画化”的道路。
三、中国画色彩的独特之处
(一)色调相和。在绚丽的色彩世界中,“入调”的色彩会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不入调”的色彩使人感到厌烦,方薰曾言,“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设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色调源于西方绘画理论,西方绘画注重环境色、光源色的应用,以及色彩之间的影响,中国画注重固有色的运用与内在色彩的排列。清代邹一桂认为,画面中主色调应掌控全局,其他色调要积极配合,使画面繁而不乱。如敦煌壁画都是以土红色为色彩基调,用石绿、土黄、石青等颜色贯穿其中,然后用熟褐色衬托渲染,用光亮的白色将各种色彩贯穿起来。
(二)色与墨的调和。墨与色是中国画的基本元素,画家常追求一种“浑化”的用色效果,即“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墨不碍色,以色助墨”。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绚丽的工笔重彩与古雅的水墨淡彩在墨色处理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黄居寀的工笔画《花卉写生图册》中有红色的萱草、白的粉蝶与雏菊、蓝色的五星草等,这些景物色彩绚丽,墨色处理非常巧妙。花卉的叶子由叶脉向两侧分染淡墨,进一步分染花青色,用墨色勾勒物象的外形;画面中浅色石头的位置并不突出,画家用浓墨点出上边的青苔,用石清再次渲染;主叶脉用线条勾出,然后填以石绿,使墨色格外醒目。
(三)平面装饰性。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色彩的装饰性就被人类所认识与使用,《后汉书》中就有“女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中国画色彩有着较强的装饰性,色彩的审美原则与表现形式往往是画家对自然色彩进行提炼与夸张的结果,由画家的思想情感与主观意识所决定。这种装饰性色彩往往寄托了画家的人格追求与审美理想,能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以线造型的艺术风格决定了中国画多以平面化的手法进行色彩处理,如永乐宫壁画就用勾线平涂的方式描绘人物服饰,用质朴而鲜明的色彩渲染画面,使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绚烂多彩,通过物象之间色彩构成变化,以及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使画面呈现出较强的装饰性。⑤再如,青绿山水用石清、石绿等色彩描绘树木、山石,产生绚丽华美之感;金碧山水的山石多用石绿、石清等颜色,并用金色勾勒景物的边缘,使画面显得富丽堂皇。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写实的青绿山水画,画中用石绿、石清渲染山峦叠嶂,通过色彩明度、纯度的对比将远近、虚实充分展现出来,呈现出鲜明的装饰性。
当前,“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场景已远离现代人的生活,“五色令人目盲”的审美情趣与现代人的审美追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应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标准探究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以推进现代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注释:
①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315.
②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73.
③韩敬伟,傅晓冬.《中国画的意与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49.
④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252.
⑤徐建融.《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57.
一、戏剧舞台美术与电视美术的关系随着戏剧以及电视事业的发展,舞台美术以及电视美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同属于视觉美术的范畴,因而二者有着很多联系和共同点。1.戏剧舞台美术与电视美术都属于视觉美术的范畴二者都包含根据文本拓展的视觉符号以及空间构成...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或者唐喀,系藏文的音译,在藏语中为平坦宽广的意思,也有印章和印制之意。唐卡绘画是指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用于宣传宗教教义、装饰寺庙佛堂或者信徒积累善业和功德。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民族发...
一、插画艺术概述插画艺术又被称为插图艺术,是艺术设计的分支,属于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除了要表现瞬息万变的艺术造型外,还要恰当地表达出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思想倾向.《辞海》对插画一词的解释如下:插画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时候印在正文中间,有时候采...
【摘要】:政治与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不管艺术对政治持何态度,是消极还是歌颂,它们之间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矛盾中互相制约与发展。文章试图从元清时期的艺术发展入手,阐述政治在艺术发展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关键词】:元代清代政治...
一、工笔画的概念中国自夏商周起至元明清历代社会中一脉相承的绘画形式称为中国画,其涵盖工笔、写意等形式,以元明清文人画为主流创作方式,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凭笔墨架构而重笔法气韵。盛行于唐代的工笔画作为其中重要一支,尤擅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明丽典...
本文也就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实施意义与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作出贡献。...
20世纪是中国美术教育思想在嬗变中不断成长的一个世纪,此时的美术教育是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借鉴西方的美术教育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学科。其教育思想的变迁是在教育、学术、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等格局的变动中由诸多因素的进行互动和形成合力...
0引言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顾恺之的传神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翻开任何一部中国绘画理论专着,都可以感受到传神论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神论在我国美学理论家的剖析下,一点一点以系统的完善的面貌见于...
一、1949-1966年水彩画的发展状况(一)美术民族化与水彩画风格的确立一些水彩画研究者认为:传入中国百年的水彩画,有成就,也有缺憾。一方面,从题材内容到风格形式、从画面尺寸到材料技法,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创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年画,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包括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细小的民风民俗变迁,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众的生活。年画不只是画,年决定了它是百姓俗信的外化与精神的投射。正是由于民众对年画经年累月的精神依赖,使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