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3900字
摘要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质。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有着辉煌的成就,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体现着中华民族较高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观念和超群的文化素养。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可以说中国绘画是对中国文化的表白,中国文化又是中国绘画的的精神来源。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的四书五经中就早已体现出注重艺术的色彩来,五经实为六经,又称六艺,其中《诗》属于文学,《书》属于政治学,《礼》属于伦理学和社会学,《易》属于哲学,《乐》属于艺术,《春秋》属于历史学。

  可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早就兼收并蓄着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就必须先懂得其具有的文化本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本质入手,进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并对二者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形成相应的绘画思想和绘画意识。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特征

  (一)丰富的文化容量

  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广袤的艺术长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精湛杰作,就像一座座高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着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仅仅是山水、虫鱼、鸟兽等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还包括书法、印章和诗句等都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色彩。这样独树一帜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就是通过笔墨勾勒线条,自古就体现出书法与中国画的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其次在画中有诗更体现出花的精神气质和神情韵律,进一步增加画的丰富内涵。

  另外,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画在画面上通过用印进一步阐发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明画面的意境。中国画在结合诗书画印之下,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艺术风格,使其富有浓厚的文化容量。

  (二)最具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体现画家的思想观念,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其深深扎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2]体现着画家自己的心灵节奏,并体现着古代先哲们主张“和为贵”,“天人合一”,以及崇尚自然的精神品质。

  的确,中国传统绘画并不是单纯地对自然事物的刻板描绘,而是通过采用线条的交汇和笔墨浓淡交错,来抒发出作者内心的情绪,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是作为一种载体在传达画家的情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主要是源于画家是对客观自然景物的收集将自己融入到景物之中,通过感觉能动而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它是一种主观意愿的表达。

  (三)超常的意境

  中国传统绘画博大精深,渗透着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画面不仅仅呈现出创作的形象还可以从画面以外看到远远超出画面本身的意境。中国传统绘画不在于追求画面的来源或者背景,甚至于对画中的景物也不注重逼真,但在题材的处理上力求高度的简洁和高度的综合,中国文化宇宙观,“和为贵”,以及“天人合一”为基础,超越了时空的界限,突出主体形象,作品的思想内涵远远超出画面物品而向外延伸。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一)重在写意的绘画风格与包容思想的表达

  中国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特质和丰富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总体思想观和文化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中国传统绘画体现着中国数千年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也体现着中国文化举世无双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古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可以看到“天人合一”“有无相生,难易相行”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绘画主张主客观相统一,就是画家的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世界,但更多的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做到形散神不散,形神兼备。

  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风格就在于画家“状物抒情”,画家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重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心意志和内在的气质。另外,中国传统绘画从虚实结合、浓淡相衬、黑白相应等等的作画风格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从整体出发的大家风范,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二)注重线条与内敛含蓄的文化精神表达

  中国文化的经典特质就在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绘画始终保持独特、清晰的民族文脉的的精神之源。

  中国传统绘画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艺术土壤之中,具有着对中国文化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特点。不同的绘画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独特的材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就是以线为主,从不同的线条的力度、韵律、气势和动态来表达情感,画面体现出的事物的形状也体现着画家的心声和思绪。甚至超越空间感和质感等,却能让观赏者耐人寻味地找到中国文化与绘画的紧密联系,这种远远超越创作形体的要求,又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绘画特点,饱含着中国人的优良特质。体现着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哲学思想。

  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绘画

  (一)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根本动因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绘画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因。[5]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体现着中国优越的文化特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表现塑造的形体更在于表达的意念和思想感情,从一定的程度上表达着人的品格层次,从线条所反映的抑扬顿挫、干湿浓淡以及轻重缓急体现出一种道德人格上的精神力量。

  (二)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意识来源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的影响,后来佛家思想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大的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仁爱观念,佛家的超脱世俗、四大皆空的思想,以及道家的无为而治、清净玄虚的思想,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都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表达淡泊名利、宣扬气节操守,画家在山水、花鸟等的题材中都一一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就从画家自身的思想意识出发借助于一定的题材,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来体现画家心中的净土,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

  (三)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作用的结果

  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体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6]山水画的兴起和发展,是山川河流等自然事物与中国文化渗透着的人格之美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文化作用的结果。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山川河流的再现,更是中国人一种情思的寄托,通过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思相结合,描绘出的自然景色具有超脱画面的美好意境和体现着中国文化中人所具有的高尚的审美观念。花鸟画也从其产生开始就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再现,而是紧紧把握着花鸟所具有的内在生命的主旨,进一步传神着花鸟的生命和精神,通过借物喻人,表达人的意念,体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同样,人物画也遵循着中国文化的主旨,讲求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人物画讲究人品和画品的内在联系,实质上就是注重人文精神。[7]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张扬了中国文化熏陶下生成的人性之美,传统的人物画产生于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等的文化背景之下。因此,中国传统绘画是对于中国文化中艺术观念的体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四、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背景的融合

  (一)追求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系统完整的结构,从表达的方式、审美观念、认知角度以及感知方式上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中国传统绘画中从诗歌和绘画的相结合,可以看出二者的紧密联系,在文化精神中的互补和相通。它是把中国传统绘画自觉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意境,在追求诗情画意的同时使得绘画的语言表达更强烈,内容更富有内涵。

  (二)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中国哲学讲究“以和为贵”,“和”就是和谐、统一,是艺术最基本的性格。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讲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人道与天道、人与画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绘画也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着重从描绘山川河流、自然景物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以物衬托人的思想感情。在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精神思想,也表达了文化生命的宇宙精神,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载体,“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思想。

  (三)追求意境的表达

  中国绘画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以及禅宗思想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中国宗教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宗教文化的理念,采用宗教思维方式去透析中国绘画,从绘画中发现其体现的外在和内在的意境思想。中国传统绘画把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含蓄和宗教的神秘,通过线条和笔墨,采用自然、简练的方式表现出来,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意境,从中国传统绘画中透析出的宁静、淡雅的禅宗思想,体现出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画面,让人看到一个更加清澈透明、宁静淡泊的美好世界。

  五、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中国传统绘画体现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在长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中国文化之中,并通过画面表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思想。中国传统绘画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表白,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断发扬和传承着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自栋。 美术的现代转型与中国文化价值的重建[J].社会科学战线,2013(3)。

  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北京:百家出版社,2004.

  3.赵跃庆。 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美术及其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