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审丑视角分析《沙漠之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24 共2451字
摘要

  艾尔·戈尔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以拯救地球为己任,致力于环境保护。《沙漠之舟》描写了人类文明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咸海变成沙漠;废气的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让南极这个地球上最偏,人迹难至的地方都有反应;北极冰盖在全球变暖的结果中变薄;亚马逊雨林被破坏,越来越多的不同的鸟类面临灭绝。

  人类的科技,地方利益,国家政策,贪婪、自私、自我为中心的人性导致了地球自然环境的的异化。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的见证几乎无处不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但在这过程中要正视、自查己丑,寻找与地球之间的和谐的,平衡的关系。

  恩格斯说":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同时前进一步。随着文明的产生,社会为自己建造的一切机构都转变为它们原来的目的的方面。"事实的确如此,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以后,人性解放,在科技理性的指导下,物质文明获得了高速发展。可当科学技术被人们确立为追求幸福的无可替代的手段后,它又成了一种对人异在的客观力量,反过来改变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窒息人的生存。

  1 人与地球 - 人性之丑

  叔本华认为人生即意欲,意欲求之不得,人难以排解"患得"的痛苦;而意欲得之复逝,新的欲望接踵而至,人又难以排解"患失"的痛苦;即便人的意欲能一一如愿,最终的感受也是过后的腻味无聊。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苦意识,却摒弃其悲观主义,通过弘扬强大意志,以唤起生命力,寻求痛苦,在痛苦与征服痛苦的斗争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最大限度地发现人的价值,体验生活的愉悦。尼采说":你们愿意给这个世界一个名字吗?愿意给你们的一切疑难一个解决吗?愿意给你们这批最固执、最顽强、最狂妄、最不愿见天日的东西一盏明灯吗?---这个世界就是权力意志 - 岂有他哉!你们自己也是这个权力意志 - 岂有他哉!"尼采的超人哲学和价值重估理想,把代表西方宗教思想、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的最高价值标准的象征 -上帝打翻在地,这既反映了西方人巨大的信仰危机,又进一步加深了信仰危机。由此,人们在神光消退的黑暗迷惘中尽显丑相。艾尔在《沙漠之舟》这样描述":巴西境内的赤道带上---那儿滚滚浓烟时常弥漫着辽阔但现又面临着破坏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上空。亚马孙雨林正被人们大片大片地烧毁,以便腾出空地作饲养速食肉牛的牧场。我 1989 年初去那儿时得知,现在旱季时节放火焚烧森林的时间正逐年提前,其结果是每年都有面积比整个田纳西州还大的大片森林遭到砍伐焚烧。据给我们当向导的生物学家汤姆·洛夫乔伊介绍,亚马孙雨林中每平方英里的林区栖息的禽鸟种类多于整个北美洲现存的禽鸟种类---这就意味着我们正在使成千上万种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飞禽的歌声永远消失。""人类由于大量猎取象牙致使大象面临灭种威胁一样,我们今天正由于大量糟蹋和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而使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让这些闪烁着阴森森的鬼火般光亮的云团笼罩着自己头顶上的夜空,这还不就足以令我们警醒吗?"2 政策与环境 - 政策之丑。

  人是社会动物。人社会化后的直接代表为组织、集团、地方政府、国家。这些机构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施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称为政策。一个急功近利的,轻率的政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是毁灭性的。艾尔在《沙漠之舟》中这样描写":原先那种湛蓝色海涛轻拍船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一片干燥灼热的沙漠。渔船队的其他渔船也都搁浅在沙漠上,散见于陂陀起伏、绵延至天边的沙丘间。""由于兴建了一项考虑欠周的水利工程,原来注入此湖的水被引入沙漠灌溉棉田,咸海这座大湖的水面已渐渐变小,新形成的湖岸距离这些渔船永远停泊的位置差不多有 40 公里远。"3 科技与自然 - 科技之丑。

  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跟自然的关系更紧密,而与此同时由于人的实践能力的不断加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比所有其他物种与自然的关系变化要快得多,这种变化与人类科技能力的进展成正比。

  艾尔在《沙漠之舟》中说"迄今为止,地球大气层最重要的变化始于上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变化速度自那以后逐渐加快。工业意味着先是煤、后是石油消耗。我们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导致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这就使更多的热量得以留存在大气层中,从而使地球的气候逐渐变暖。""地球气候变暖会使南北极地区在气温上升的速度上高于世界的其他地区。随着极地气温的升高,这里的冰层会融化变薄。由于南北极的冰帽对全球的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的融化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发展出许多才能,科学技术也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一切有利于减轻人类的痛苦与灾难。然而也正是发到的科技是自然遭受更快的毁灭般的危险。反过来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又威胁到了人自身的生存。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发出的警示至今犹在耳旁":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大自然的疏离、异化现象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在快速蔓延,可以说",文明人类之所以出现美感丧失以及人种野蛮化,这种与大自然的疏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要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需要以审丑的视角去发现、勘察,这一切丑的揭露和描述是为了让人们更有心地区维护生态之美。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是如此光辉灿烂,但巨大的危机隐身在其后,其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文明与自然之间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陆欣。生态批评视域下西部文学中的"羊"书写[J].西北师大学报,2015(2)。
  [2]马秀鹏。做森林的公民-《缅因森林》之生态文学价值解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5)。
  [3]郭秀伟。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J].芒种,2015(9)。
  [4]刘宝华。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试析爱德华。阿比的《孤独的沙漠》[J].枣庄学院学报,2010(6):60-62.
  [5]张中锋。试论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审丑意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04-1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