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消化内科治疗的成效分析

来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作者:许桂芳
发布于:2020-04-18 共3259字
消化内科医学论文第六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消化内科治疗的成效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消化内科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莆田华侨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消化内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白蛋白和血蛋白酶水平、APACHE-Ⅱ评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WBC、血蛋白酶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 <0. 05或P <0. 01)。70例患者痊愈率为57. 14%,有效率为37. 14%,总有效率为94. 29%,且无1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消化内科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可显著改善患者WBC、白蛋白、血蛋白酶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无并发症,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关键词:消化内科; 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计数; 白蛋白; 血蛋白酶; APACHE-Ⅱ评分;
 
  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上常见急腹症,发病率高且致病原因复杂,通常与胰管阻塞、胰腺血液不足等因素相关,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患者以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为主,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期间可能会加重病情,若未予以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时造成病情恶化,极大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现阶段认为该病发病机制多与饱餐、油腻饮食与吸烟史有关,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消化内科治疗对于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1]。基于此,选择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均采取消化内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莆田华侨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24例;年龄44~80(65.48±7.03)岁;轻度39例,重度31例;合并症:高血脂16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21例;致病原因:嗜酒9例,胆源性18例,暴饮暴食20例,高脂饮食23例。纳入标准[2]:(1)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胰腺炎;(2)主要症状为持续性上腹痛,且并阵发加剧;(3)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4)具有急性胰腺炎特征性CT表现;(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诊断检测,旨在对疾病病因、类型予以确定,并根据其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针对性治疗: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病症开展有针对性治疗,予以持续性胃肠减压,禁食,腹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再适当补充能量,多饮用温水。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出现血容量下降则需及时进行补充[3]。(2)抑制消化液分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治疗,胰酶以及胰液的过量分泌采用生长抑素予以抑制治疗。常采用奥曲肽、奥美拉唑以及乌司他丁等药物静脉注射,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控制药物剂量,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1次,后续以0.025 mg/h,共5 d;奥美拉唑20 mg,12 h 1次;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乌司他丁20 U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治疗2周。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水平,且腹痛症状完全消失则可完成治疗,但需要注意:治疗后为患者补充适当营养,旨在快速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4]。(3)抗感染治疗:针对病情轻度者,可采用氟喹诺酮以及甲硝唑等传统抗生素药物治疗;针对病情重度者,可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然后进行细菌培养基药敏试验。同时在治疗期间,需严格谨遵医嘱对抗生素使用量予以明确,旨在确保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为改善患者循环可视情况为其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5]。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白蛋白和血蛋白酶水平、APACHE-Ⅱ评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6]
 
  (1)痊愈:经彩色超声复查患者胰腺水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进食低脂食物无任何不适,且WBC,血、尿淀粉酶,脂肪酶水平以及胰腺炎影像学特征等均处于正常水平;(2)有效:经彩色超复查患者胰腺水肿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生化检查与胰腺炎影像学特征等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3)无效:经彩色超复查患者胰腺水肿等临床症状、生化检查与胰腺炎影像学特征等无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治疗后,患者WBC、血蛋白酶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n=70)     
 
 
 
  2.2 治疗效果
 
  70例患者中痊愈4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57.14%(40/70),有效率为37.14%(26/70),总有效率为94.29%。
 
  2.3 并发症
 
  70例患者经消化内科治疗后,无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主要是因机体胰消化酶激活所致的周围脏器或胰腺组织形成的自身消化,进而造成其机体内容胰腺组织或周围脏器水肿充血,甚至出现坏死或出血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7]。由于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期间,可能会面临病情加重的风险,若未予以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时,会造成其病情发展为危重症,极大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造成死亡。通常临床上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保守治疗,也就是消化内科治疗为主,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消化内科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促进患者病情快速恢复。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WBC、血蛋白酶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说明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消化内科治疗,通过有针对性治疗、抑制消化液分泌以及抗感染治疗等,可降低患者WBC、血蛋白酶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提高白蛋白水平。除此之外,70例患者痊愈率为57.14%,有效率为37.14%,总有效率为94.29%,且无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与心力衰竭等。及时有效的消化内科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无并发症,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但需要注意: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消化内科治疗期间,需严格控制抗生素、抑制消化液分泌类等药物的使用量,旨在提高治疗安全性[8]。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消化内科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可显著改善患者WBC、血蛋白酶和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无并发症,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但需注意:临床治疗时需严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控制药物使用剂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艳,赵魁,张静,等.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进展的相关参数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1):970-975. DOI:10.3969/j. issn. 1002-1949. 2018. 11. 010.
  [2]朱雅平,华伟芳,龚晓淇.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3):472-474.DOI:10. 11655/zgywylc2019. 03. 066.
  [3]郭丽霞,王彩芹,陶丽娟,等.通里攻下中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9,28(1):63-65.DOI:10. 3969/j. issn. 1006-4931. 2019. 01. 017.
  [4]曾云富,王建秋,陈竹碧,等.早期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腹部外科,2018,31(6):419-422,427. DOI:10. 3969/j. issn. 1003-5591. 2018. 06. 012.
  [5]高海洋.急性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51. DOI:10. 16281/j. cnki. jocml.2019. 13. 037.
  [6] 蒋伟.急诊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199-200.
  [7]虎琼华,张献全,王志伟,等.不同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2):140-142,157. DOI:10. 11768/nkjwzzzz20180215.
  [8]汪琪,刘少锋,韩真.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6):768-770. DOI:10. 3969/j. issn. 1672-2159. 2018. 06. 024.
点击查看>>消化内科医学论文(优秀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莆田华侨医院
原文出处:许桂芳.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8):176-17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内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