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依然不高,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因此,统筹农村规划,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吴良镛认为,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人居环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地域经济系统的特性可以分为城市人居环境和乡村人居环境,按照空间尺度的大小可以分为宏观人居环境、中观人居环境和微观人居环境[2].
有学者还将人居环境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吴良镛[3]、周干峙[4]及胡伟[5]、李伯华[6]、彭震伟[7]、鲍继峰[8]的研究成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的特点,我们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为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劳作、居住休息、社会交往等一系列的需求,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在内的区域综合环境系统。
1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
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是认识和研究人居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农村人居环境理论还不成熟,处于探讨阶段,因此在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时,可以借鉴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中,张智等认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由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能力5大系统构成[9].邢兰芹将西安市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划分为资源及环境因素、社会人文因素、经济技术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规划政策因素5大方面[10].李志勇在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将其划分为人文环境系统、经济环境系统、服务环境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4大系统[11].借鉴上述成果,本文将农村人居环境归结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子系统(表1)。
1.2基础数据来源及方法选择
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缺乏系统的统计数据。本文以农村村庄为单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取得基础数据。2014年,对山东省17地市的500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初步分析和判别,确认481份调查问卷有效。
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以地市为单位,对每个地市的问卷分别统计,然后计算各个指标项在该地市中所占的比重(表2)。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国内学者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12]、简单加权法、统计分析法(Del-phi)、决策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赋值打分法、熵值法等。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在对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评价时,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16个指标项进行分析,研究各地市农村人居环境空间差异。
1.3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
将表2中的指标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运用其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功能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13,14].根据论文需要,从输出结果中提取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主成分散点图,最后进行综合得分计算。
1.3.1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按照SPSS的输出结果,提取的相关系数特征值(表3)。
由表可知,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0.126,它解释了总变量的63.287%;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524,它解释了总变量的9.524%;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160,它解释了总变量的7.253%;第四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005;它解释了总变量的6.281%.
综合累积贡献率为86.345%,已经达到85%以上,其他主成分贡献率较小。故而提取这4个主成分因子能够比较好地解释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