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

应用玉香参附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8例疗效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12-01 共3004字
关键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逐渐升高。据统计,我国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0. 9%,其中男性为0. 7%,女性为1. 0%。目前,尽管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与治疗方面有了极大进展,但其死亡率仍很高,远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2009 -01—2013 - 01,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玉香参附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58 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 57 例对照,观察对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诊断及排除标准

  1. 1. 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中心力衰竭气阴两虚、痰(水) 瘀互阻证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及心功能分级标准均参照《实用内科学》中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 标准。

  1. 1. 2 排除标准 ①由于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导致心力衰竭者; ②具有下列因素: 长 QT 综合征、阿斯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心包填塞、肺栓塞、严重的肺部感染及顽固性高血压等。

  1. 2 一般资料 全部 115 例均为河北省栾城县中医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58 例,男 31 例,女 27例; 年龄 35 ~78 岁,平均(65.03 ±10. 16) 岁; 心功能分级:Ⅱ级 18 例,Ⅲ级 27 例,Ⅳ级 13 例。对照组 57 例,男 29例,女 28 例; 年龄 37 ~ 75 岁,平均(64. 40 ± 10. 28) 岁; 心功能分级: Ⅱ级 17 例,Ⅲ级30 例,Ⅳ级10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对照组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5]中的治疗标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根据病情可与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等合用。

  1. 3.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玉香参附汤。

  药物组成: 玉竹 20 g,香加皮 5g,人参(先煎) 10 g,制附子(先煎) 10 g,冬瓜皮 30 g,女贞子 10 g,桑寄生 10 g,丹参15 g,泽兰 10 g,白前 10 g。伴畏寒、咯吐清稀泡沫痰者加干姜 2 g、细辛 3 g; 咳逆者加紫苏子 12 g、钟乳石 15 g; 水肿明显者加茯苓皮 15 g、万年青 10 g; 不欲饮食者加大黄8 g、炒麦芽 18 g; 喘甚者加蛤蚧 10 g、五味子 15 g。日 1剂,水煎 2 次取汁 400 mL,分早、中、晚 3 次口服。

  1. 3. 3 疗程 2 组均 20 d 为 1 个疗程,治疗 1 个疗程。

  1. 4 观察指标 比较 2 组疗效,观察 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变化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

  1. 5 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体征消失; 显效: 主要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减少 2/3 以上; 有效: 主要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减少 1/3 以上; 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减少不足1 /3 或病情加重。

  1. 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 果

  2. 1 2 组疗效比较 见表 1。

  论文摘要

  由表 1 可见,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 2 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比较 治疗组 58例,治疗前症状、体征量化积分(16. 10 ±3. 70) 分,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7. 76 ±4. 95) 分。对照组 57 例,治疗前症状、体征量化积分(15. 53 ±3. 28) 分,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10. 16 ± 4. 38) 分。2 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 ,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 。

  2. 3 2 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治疗组 58 例,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38. 75 ±5. 90) %,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46. 01 ±7. 36) %。对照组 57 例,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37. 18 ± 6. 59) %,治 疗 后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42. 06 ±8. 11) % 。2 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 <0. 05) ,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 。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和乏力,心力衰竭收缩功能障碍的主要指标是左室射血分数下降。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 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目前已明确认为,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因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心肌重塑。左室辅助泵、心肌同步化治疗,心肺联合移植等心脏外科和介入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展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但因其技术难度和昂贵的治疗费用,难以得到推广。应用正性肌力药直接刺激心肌收缩,以及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室射血阻抗以增加左室射血的一些治疗措施,在初期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却导致死亡率增加,某些药物还会导致猝死。然而,一些能改善心肌重塑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 ACEI 和 β 受体阻滞剂,虽然在治疗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不明显,但长期应用却能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有了转变,从短期血液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的策略,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胸痹、心悸、喘证、痰饮、水肿等范畴,心力衰竭之本在于正虚,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与其他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病变涉及五脏,形成以心为中心,肺、肾、肝、脾皆可致病的病理特征,气阴两虚为病理基础,病久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 痰饮、瘀血为病理产物,可进一步加重病情。玉香参附汤方中人参大补元气; 玉竹、女贞子滋养心阴; 冬瓜皮、香加皮利水消肿; 制附子温心阳,通心络; 桑寄生补肾水以济心火; 丹参、泽兰活血祛瘀以通心经; 白前化痰平喘。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温阳利水、化瘀通络、化痰平喘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玉竹、女贞子、制附子、桑寄生、泽兰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女贞子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利尿作用; 桑寄生、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减缓和阻止心肌重塑。

  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玉香参附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但本研究观察时间短,研究样本量偏少,仍需扩大样本量及服药时间以对玉香参附汤的疗效、对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毒副作用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 : 3 -6.
  [2] 张子彬,TsungO. Cheng,张玉传.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1 -3.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7 -85.
  [4] 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 13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371 -1372,1366.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 : 7 - 23.
  [6] 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29 -274,376 - 383,498 - 559.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内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