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为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显著特点,特别是神经、语言、肢体等存在障碍,对患者日后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我院对30例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治疗,大大改善了患者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现象,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12—2013-12期间收治的60例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所有患者经CT、MRI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制定的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0.14±5.53)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2.69±0.94)个月;伴有冠心病者15例,糖尿病者7例,高血压者14例。B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0.10±5.57)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2.68±0.98)个月;伴有冠心病者16例,糖尿病者6例,高血压者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中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同时给予A组患者丹芪偏瘫胶囊治疗,3次/d,4粒/次,温水送服。给予B组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取黄芪60g,地龙、赤芍15g,当归尾、桃仁10g,红花6g。四肢不温者加桂枝、附片10g;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6g,全蝎、僵蚕5g;吐字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智仁10g;头痛头晕者加白芍、柴胡、石决明、生地10g;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30g,熟大黄10g。1剂/d,用1000mL水煮至300mL,煮两次共取600mL汁液,混合分两次于早晚饭后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后对患者肝肾功能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按《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神志、肢体功能、言语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28分为正常;基本治愈:分值在24分及以上;显效:分值增加在10分及以上,但总分值小于24分;有效:分值增加4~9分;无效:分值增加小于4分;进展:病情出现恶化、加重现象,甚至死亡。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基本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5例,进展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基本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进展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A、B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肝肾等器官进行检查,均未出现功能异常情况。
3、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最早记录于《黄帝内经》。中医认为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气虚血瘀,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可知,有73%以上的患者属于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易疲劳,神疲乏力等,因此临床上多以活血化瘀为治疗主要原则。补阳还五汤为益气活血之良药,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仁之手。该药方主要由黄芪、地龙、赤芍、当归尾、桃仁等构成。其中黄芪具有荣筋骨,生肌肉之功效,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异常等病症;地龙具有清热、通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肢体麻木、关节麻痹、半身不遂等症状。当归尾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道等功效,可有效治疗淤血积滞肿痛等症状。几种药物相辅相成,可共奏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根据气虚质脑梗死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加减治疗,给予口眼歪斜者白附子、全蝎、僵蚕治疗,给予吐字不清者石菖蒲、远志、智仁治疗等,以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效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达到了90.0%,且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同时也未对患者肝、肾等功能造成损害现象,安全实效,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姚丽娟,张秋实,张振东.补阳还五汤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31-132.
[2]黄明,喻水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80例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2(3):154-155.
[3]吴文良.恢复期脑梗死应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方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5):206-207.
[4]张良善.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22(20):106.
[5]易晓净,李园,沈艳菊.补阳还五汤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8):3128-3129.
气虚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基本证型之一,是由于正气亏虚,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不足,造成血液运行不利进而瘀积体内,出现一系列与气虚和瘀血有关的临床表现[1].气虚血瘀证在心脑血管疾...
近些年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 脾胃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 若患者未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改善生活习惯, 脾胃疾病治愈后其复发率高。...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属于中医的“消渴”合并“中风”范畴,在文献中亦有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篇》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说明消渴和偏枯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而《证治要诀·消瘅》所云:“三消日久,精血既...
郑清莲教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用补肾化瘀法治疗老年...
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引起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已逐渐应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优势互补,效果明显,丹红注射液是将中药丹参、红花按...
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病理形成过程中,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及血黏度升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观察旨在了解益气活血解毒汤对气虚血瘀型心绞痛临床和中医证候学疗效以及对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1月入院病人,共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47~7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47~64岁,平均年龄55.2岁;其中冠心病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
肺气虚证是中医肺系疾病的常见症候,是以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全身多系统功能衰退综合征,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本证发展缓慢,多是渐进性、持续性,进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功能障碍,容易引起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
脾梗死属于临床急症,是脾脏的缺血性坏死疾...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治疗能明显降低致残率,降低复发率,故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意义重大。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是可以干预的,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