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

归脾汤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8-27 共1394字
论文摘要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1 年5 月 ~2012 年11 月入院病人,共 92 例,其中男 58 例,女 34 例,年龄 47 ~7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 30 例,女 16 例,年龄47 ~ 64 岁,平均年龄 55. 2 岁;其中冠心病 26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12 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5 例,扩张型心肌病 1 例,先天性心脏病 2 例。治疗组男 28 例,女 18例,年龄 50 ~75 岁,平均年龄 58. 7 岁;其中冠心病 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16 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4 例,扩张型心肌病 2 例,先天性心脏病 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 > 0. 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参考《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年)和叶任高、陆再英主编的《西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诊断学》中气虚血瘀型辨证标准。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支持和对症治疗,如治疗或消除诱因、调整休息、严格限制钠摄入量,并根据症状给予常规用利尿剂、ACEI 药、正性肌力药、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来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20g,当归20g,龙眼肉15g,泽泻 15g,猪苓 10g,车前子 10g,茯苓 30g,白术15g,酸枣仁 18g,桂枝 10g,远志 15g,甘草 6g。日 1 剂,水煎 2 次,早晚分服,连服 2 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变及血脂含量变化。

  2 疗效标准及统计学方法

  2. 1 疗效标准依据文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标准》制定。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心功能恢复 2 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均有改善;有效:心功能提高 1级,但不足 2 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 1 级,甚至恶化。

  2. 2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3.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论文摘要
  
  3. 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表2】
论文摘要
  
  3.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含量变化比较【表3】
论文摘要
  
  4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原因或疾病导致心功能减退,心脏失去代偿能力的一种常见病。属于中医“心水”、“心衰”、“心胀”范畴,《灵枢·胀论》指出:“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金匮要略》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心不欲饮”。主要病机是正虚血瘀、瘀水互结。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入络。充血性心力衰竭系多种心脏疾病和其他脏器疾病久治不愈发展而来。心脏疾病久治不愈则心气耗损、心功能减退。盖心主血脉,气能行血,血能载气,心气耗损则血脉鼓动无力,运行不畅,留置心脏,从而心脏扩大。气虚血瘀,表现为全身水肿,下肢尤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舌暗淡,苔白。笔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来治疗,方中黄芪为君药,补气活血,党参益气养心,推动血液运行,具有强心作用;当归补血活血,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助气血生化之源;丹参活血祛瘀;猪苓、泽泻利水消肿;桂枝助心阳,通心脉,止悸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瘀利尿之效。

  综上,归脾汤加减能有效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机理与改变血液流变学及调节各项血脂指标变化有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第 2 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57 -63.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3 -8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内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