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多以西药为主,但其不良反应较大,安全性不高[1].近些年,随着中医药技术的进步发展,中药抗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渐渐显露很大优势,在有效抗心律失常的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受到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故本次研究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4.6±6.5)岁。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入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2],经听诊、B超、X线、心动图及超声心动图等临床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心律失常,均符合手术适应证,排除患者药物过敏史。100例患者心率均≥65次/分,其中室性期前收缩38例,房性期前收缩26例,心房纤颤1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功能性改变心脏病患者48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2例,其中冠心病心律失常者12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者14例,高血压性并心律失常者14例,心肌炎并心律失常者12例。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综合治疗及综合临床护理等。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莫雷西嗪(100~150 g)与美西律(40~80 g)治疗,其中房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服用美托洛尔(12.5~50.0 mg)治疗,但肺心病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禁用。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 g,3次/天)治疗,停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西药等。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4周为1个疗程,同时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1.3 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有效:患者的不适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无效:患者的不适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疗效评估:显效: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75%以上,心动过速、心室率明显减慢或恢复;有效: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70%,心室率、心动过速等有所减慢;无效:心电图检查患者各项无改善,甚至恶化。本文将显效、有效归纳为临床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以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药物治疗疗效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显着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χ²=5.01,P<0.05)。
2.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经动态心动图检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²=0.64,P>0.05)。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死率高,发病率高,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近些年,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尤其是中医药方面,明显的弥补了抗心律失常西药的不良反应方面[3].本次研究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中医上将心律失常归属于心悸、怔仲范畴,辩证表明由于气虚血瘀、脉络阻滞、阴血亏损所致。故治疗上以滋阴复脉、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同时佐以行气、宁心定悸、安神。
稳心颗粒主要成分为党参、琥珀、三七、黄精、甘松,研究表明[4],党参可明显抑制和解聚血小板,防止形成血栓,改善供血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甘松可明显改善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肌的耐氧能力。三七则可有效的活血养血、通络化瘀,增加动脉的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从而起到调节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5].
黄精可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稳心颗粒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可显着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疗效。
同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疗效远优于西药,且疗效稳定,毒性低,不良反应小,远期效果显着,已成为临床抗心律失常的必备药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说明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书光。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32(19):48-49.
[2] 欧文森。稳心颗粒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 73-74.
[3] 孙琳,罗亚锋。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6):1008-1009.
[4] 李景春,王金萍。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5(7):26-27.
[5] 王学胜,张学平,陈慧等。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1159-1160.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的是房室交界性心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自主心律以及传导阻滞等心率减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病室传导阻滞等。对我院收治的3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取得较好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室性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心慌胸闷就诊的患者趋向年轻化,这与精神压力、过量烟、酒、咖啡不无相关。自2012~2014年运用稳心颗粒内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非器质性室...
缺血性心律失常是当前心血管内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主诉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从发病群体而言,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同患者年龄呈现正向关系,多发于老年群体,临床危害性较大,若不能积极给予患者临床治疗干预,可能导致患者...
心律失常是心脏的自律性异常或激动传导障碍导致的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或异位心律的一类病症,按照疾病性质和阶段心律失常可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其中潜在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后合并的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占心律失常人...
杜武勋教授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临证推崇气化理论和五运六气学说[1,2],悉心研读《黄帝内经》多年,尤其对《黄帝内经》运气九篇的内容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理论经验,并以此创立了“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全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