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受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土地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度的人类活动直接造成土地利用结构的转变,甚至可以人为制造并加重这一变化过程,成为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土壤侵蚀的现状,二者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本文采用 RS/GIS 技术,通过定量方法研究、分析东江源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东江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江西三百山是广东东江的源头,简称“东江源区”。东江源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端,包括寻乌、安远、定南 3 县。地理位置: 24°20' N ~25°13' N,114°47' E ~ 115°53' E。流域面积 3 495. 79km2,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岭谷相间,被形象地称之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该区属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8. 8℃ ,年降雨量 1 526 ~ 1 700 mm。
1. 2 数据来源和分类
东江源区 1995 年和 2000 年 2 期土壤侵蚀强度图,为 TM 影像数据解译获得的江西省 1995 年和 2000 年全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由江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提供; 1995 年和 2000 年土地利用数据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 LANDSAT TM卫星数据解译结果; 以及数字化的江西省测绘局1∶100 000 地形图数据。按规程,土壤侵蚀强度划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及剧烈侵蚀 6 个等级,土地利用分为二级,即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 5 个一级类,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其他林地和高、中、低覆盖度草地等 15 个二级类。
1. 3 研究方法
土壤侵蚀的定量分析基于 1995 年和 2000 年2 期土壤侵蚀等级图土地利用类型图 ( GRID 形式) 。首先,在 ArcGIS 软件下将各类图件数字化,通过定义投影、坐标、配准、编辑等操作,生成矢量数据,再栅格化成 30 m ×30 m 的 Grid 图。然后,利用 ArcGIS 的叠加分析( Overlay Analysis) 功能,采用转移矩阵算法,得到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Ei) ,求得 1995 -2000 年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土地利用方式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东江源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趋势是林地和草地大量减少,水域和耕地增加( 见表 1)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总量增减特点如下。【表略】
1) 耕地面积总量增加,增加面积为 6. 89 km2,其中旱地增加了 6. 10 km2。
2) 林地面积总量急剧减少,其中有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分别减少了17.74 km2和21.12km2,而其他林地( 主要是果园) 面积增加了 22. 50km2。从中可反映出林地之间相互转化的面积较大。
3) 草地面积总量减小了 2. 68 km2,主要是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了 4. 09 km2,与之相反的低覆盖度草地面积有所增加。
4) 水域面积总量相应的增加了 1. 59 km2。
5) 工矿居民用地面积基本持平,略有增加。
利用 ArcGIS 中栅格数据叠加分析功能,直接或间接计算得出研究时期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见表 2)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特点如下。
1 ) 林地。特点是土地利用方式转换频繁。原有林地有 99. 53%,仍为 2000 年的林地; 转出最多的是耕地,面积为8.68 km2,占原林地的0.29%;其次是转换为水域和草地,各占原有林地的0.12%和 0. 07%。同时,有 4. 2 km2的草地、2. 04 km2的耕地、0. 06 km2的工矿居民用地和0. 01 km2的水域转换为林地,分别占 2000 年林地的 0. 14%、0. 07% 。转移的结果,5 年间林地总量减少 7. 86km2,约占 1995 年林地总量的 0. 26%。
2) 草地。5 年间,原有草地只有 94. 30% ,仍为 2000 年的草地; 其余主要转换为林地,转换了4. 2 km2,占1995 年草地总量的4. 82%; 其次为耕地,转换了 0. 77 km2,占 0. 88%。同期,林地向草地转换了1.97 km2,占2000 年草地总量的2.34%;耕地向草地转换了 0. 02 km2。转移的结果是草地面积相对减少2. 98 km2,约占1995 年草地总量的 3. 42%。
3) 水域。1995 - 2000 年水域面积有所增加,主要为林地向水域转换了 3. 52 km2,占2000 年水域面积的51.01%。其次是耕地向水域转换了0.42km2,占 2000 年水域总量的 6. 09%。与此同时,水域仅向林地转换了 0. 01 km2。转换的结果是水域面积相对增加了 133. 67%。
4) 工矿居民用地。特点是转入转出基本保持平衡。流出的对象是耕地和林地,分别占 1995年面积的 1. 25% 和 0. 38%; 同时有 0. 28 km2的耕地流入,占 2000 年工矿居民用地总量的 1.75% 。
5) 耕地。特点是转入多,转出少。转入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林地、草地和工矿居民用地,转入面积分别占 2000 年耕地总面积的 2. 13%、0. 19%和0.05%。而1995 年的耕地向林地、草地、水域和工矿居民用地都有流出。转移的结果是,耕地总量增加了6.89 km2,占1995 年耕地总量的1.72%。
2. 2 东江源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
结合 ArcGIS 的 Erase 命令,叠加 1995 年和2000 年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得到动态变化图。
再利用 ArcGIS 的 ZonalStatistics 命令和 TabulateArea 命令,得到土壤侵蚀类型和强度动态变化转移矩阵( 见表 3、图 1) 【表3】
从各土壤侵蚀强度类型面积净变化来看,该区土壤侵蚀强度类型变化的主要趋势为( 表 3) 。
1) 微度侵蚀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微度侵蚀面积总体上净增加了 56. 51 km2,微度侵蚀与其他侵蚀强度类型出现转变。转出中,有 33. 03km2的面积转变成了轻度侵蚀,有 26. 53 km2的面积转变成了中度侵蚀,有 3. 98 km2的面积转变成了强度侵蚀,仅有 1. 35 km2的面积转变成了极强度侵蚀,总共转出的面积为 64. 89 km2。除了转出外,其他的 5 种侵蚀强度类型亦发生微度侵蚀的转入,其中以轻度、中度侵蚀转入的最多。由于转出的数量远大于转入的数量,微度侵蚀面积呈较大幅度减少的趋势。
2) 轻度侵蚀的面积大幅度增加。轻度侵蚀的面积净增加了 24. 28 km2。总的转出量为 11. 25km2,其中主要转出为微度侵蚀的面积为 4. 34km2,转出为中度、强度侵蚀的面积也较大; 而转入中以微度和剧烈侵蚀为主,转入量分别为 33. 03km2和 1. 44 km2。可见转入面积较大,总体上面积在大幅增加。
3) 中度侵蚀面积增加。中度侵蚀面积净增加了 12. 55 km2,总的转出量为 22. 05 km2,而转入量为 34. 51 km2。可见,总体上中度侵蚀面积有所增加。
4) 强度侵蚀面积呈大幅度增加。强度侵蚀面积增加了32.19 km2。总的转出量仅为2.9 km2,而转入量为 35. 09 km2,主要有中度、极强度和微度侵蚀转入。由于转入的数量远大于转出的数量,强度侵蚀面积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
5) 极强度侵蚀有所减少。极强度侵蚀面积减少了 10. 06 km2,减少的面积主要向强度侵蚀转出了 11. 49 km2,占 1995 年极强度侵蚀面积的35. 81% 。
6) 剧烈侵蚀有所减少,但减少量不大。剧烈侵蚀面积仅减少了 2. 44 km2。
2. 3 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关系
通过对 1995 年和 2000 年 2 期东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图进行叠加,并计算出土壤侵蚀强度( Ei) ,结果见表 4、图 2。由表4可知,土壤侵蚀强度增加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草地这 3 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而工矿居民用地的土壤侵蚀强度有所减小。【表4】
进一步研究该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果如下( 表 5 和表 6) 。
1) 林地内部之间的转换,尤其是在有林地向其他林地( 主要是果园) 的转换过程中,使得土壤侵蚀强度呈现增强的态势。具体表现在微度侵蚀转变为轻度、中度侵蚀的面积分别是 28. 98 km2、22. 94 km2,而同期林地由轻度、中度侵蚀转变为微度侵蚀的面积分别是 2. 73 km2、0. 52 km2。转换过程中,中度侵蚀转变为强度侵蚀的面积为11. 51 km2、极强度侵蚀转为强度侵蚀的面积为11. 43 km2。由表 5、表 6 可知,有林地、疏林地面积减少,其他林地增加是导致林地土壤侵蚀强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表5-6】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转化对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林地与草地、耕地的转变。林地向草地的转变过程中,土壤侵蚀强度增加的面积是 1. 43 km2,而林地向耕地转变过程中土壤侵蚀强度增加的面积是 0. 99 km2。这表明该区毁林造田引起的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3 结论
在研究时段内,东江源区的土壤侵蚀程度有所增加,尤其是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的转化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耕地向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换对土壤侵蚀强度起到减弱效果,而林地向草地、耕地之间的转换化加速了土壤侵蚀的恶化。从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量上分析,轻度侵蚀和强度侵蚀增加最多,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程度变化须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史志华,蔡崇法,丁树文,等. 基于 GIS 和 RUSLE 的小流域农地水土保持规划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 4) : 172 - 175.
[2] Shi H,Shao M A. Soil and Water loss from the loessplateau in china[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0,45: 9 - 20.
[3] 尹忠东,周心澄,朱金兆.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研究概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03,16( 3) : 32 -36.
[4] 吴秀芹,蔡运龙.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 6) :576 - 584。
0引言植物篱是在坡耕地上按一定间距带状等高种植的具有拦截径流和土壤作用的水土保持措施.由于植物篱能分散和拦蓄径流、滞留土壤,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持了坡耕地的肥力和生产能力,且投入...
引言细沟侵蚀指的是坡面上出现细小沟道的情况下,坡面土壤受细沟内的股流的作用而被分散、剥离和搬运的过程,这种细小沟道可被正常的耕作活动完全填平(FoodandAgricultural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1956)。细沟侵蚀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
胡家河井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县城西北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彬县北极、义门镇及西坡乡管辖。井田东西长8.5km,南北宽7.2km,面积54.7km2。井田地质储量819.75Mt,工业储量763.17Mt,可采储量473.02Mt。该区属于北部黄土高原中度流失保塬固沟区,也属于...
1引言毕节地区属于典型喀斯特地区,地势起伏,地面土被较薄且不连续,土壤的储水蓄水能力较差。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格局由不同尺度上的自然作用和过程控制,包括降水、径流、蒸发蒸腾等,其变化尺度从几厘米到上百米。土壤水分主要受降水、地形、土壤物理性...
庆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余脉的交汇地带.全县幅员面积5400km,庆安县北部和南部为山地,近山地区为丘陵漫岗,丘陵漫岗区由于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粮食单产低,总产不稳.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极大危机,群众要求开展水土...
1、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1水土流失现状何家坝小流域属水力侵蚀类型,水土流失以面蚀为主,兼有沟蚀,根据本次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分析统计,流域内总土地面积2855.06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22.1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30%...
我国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0%,南方红壤区坡耕地面积占旱地面积的70%以上。全国坡耕地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7%,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却占到全国的28.3%。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瓶颈,制约了当地强农惠农富农目标的实...
1基本情况白水县位于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3527,地处陕西关中东北部,北以黄龙山、雁门为界与黄龙、洛川、宜君三县相邻,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西、南分别与铜川、蒲城相接,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总面积986km,水土流失面积...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目前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效性及功能性长时间以来是组成我国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中综合治理体系的关键部分,因此要极大的发挥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水土工程生物措施对水土保持的积极作用,有效的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合理有效的预防及治...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不仅破坏土壤资源,降低土壤肥力和质量,破坏水利、交通工程设施,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土壤侵蚀模型是监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