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仓市十分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但由于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作物品种、种植结构、产量水平、肥料结构与品种、农药使用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对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水平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全市土壤进行普查.通过分析检测土壤各项指标,全面摸清太仓市耕地地力和质量现状,从而为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全新的数据支撑.
1 太仓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以往耕地地力调查结果,将全市34 129.83 hm²耕地划分为5 个等级,其中一级地739.80 hm²,占耕地总面积的2.17%;二级地8 175.85 hm²,占耕地总面积的23.96% ;三级地16 552.30 hm²,占耕地总面积的 48.50%;四级地7 285.87 hm²,占耕地总面积的21.35%;五级地1 376.01hm²,占耕地总面积的 4.03%.
在面源污染方面,对照《无公害食品产地的环境条件》,太仓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子主要是镉、汞、铅、铜,全市仅个别村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现象,说明太仓市耕地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在点源污染方面,太仓市工业点源污染以DDT 为主要污染因子,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企业类型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是致污的主要原因,表明太仓市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控制上所采取的措施具有显着的效果.
2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情况
太仓市农委土肥站每年两季在全市15 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和2个土壤肥力监测点采集土样、植株样和灌溉水样200多个,分析测试了大量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同时做好省级4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建设工作及其试验、示范、观察、记载、分析等工作.同时,土肥站重点监测了重金属、六六六、DDT 等致污因子,依照相关标准对农田土壤环境进行质量分等定级,并提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环境质量建设与污染土壤修复建议.
3 土壤生态改良与修复情况
3.1 连作障碍土壤修复
在设施栽培中,连续种植同一种或近缘作物后,土壤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因此,自2012 年开始,太仓市农委加强了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技术攻关合作,旨在解决连作障碍中的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消毒、种植玉米等耗氧多的植物及轮作倒茬、翻耕土地、合理施肥等.
3.2 提升耕地地力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太仓市耕地地力水平,太仓市土肥站积极实施省部级"商品有机肥推广、有机质提升、绿肥种植以奖代补、有机无机复混肥推广"等项目,全年推广有机肥1 万t,使用面积达0.33 万hm²;绿肥种植面积0.1 万hm².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培肥地力之目的.
3.3 宅基地复垦土壤修复
近年来,太仓市因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原先分散的农村居住村落通过拆迁、复垦整合成为集体农场,但复垦后的土地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降低,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自2011 年开始土肥站对城厢镇东林村、万丰村、电站村合作农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复垦土地进行了培肥改良技术指导.首先对平整好的复垦地高密度取土样化验分析(每0.67 hm²土地选1 块田"S"型取10 个点混合成1个土样),然后根据复垦土地耕作层的土壤质地、结构、养分状况分类施用不同数量的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从而培肥地力,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技术与管理措施
4.1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平衡供应,减少化肥浪费,减轻化肥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4.2 加强土壤肥料监测和管理
严格监测化肥中的污染物质,防止化肥带给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止土壤污染.
4.3 施用化肥增施剂
施用化肥增施剂,可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从而减轻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4.4 改进施肥方法
根据化肥的性质确定施肥方法,如氮、钾肥应深施,磷肥宜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掺混后施用.
4.5 合理推广水旱轮作、节水灌溉
太仓市推广的"稻麦"水旱轮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抑制杂草和病虫害、改善养分供给,而且节约了水稻灌溉用水,降低了灌溉水污染土壤的风险.
4.6 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耕地土壤的状况,确保农产品安全.可结合地力监测同时进行,并监测周围灌溉水的污染状况.同时,对重点污染企业周围进行布点,对耕地土壤、灌溉水、农产品进行采样监测.
4.7 政府管理与资金投入
4.7.1 强化组织管理.无论是太仓市土壤环境质量普查,还是土壤生态改良与污染修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都是做好这些工作的关键,应成立专门的太仓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护领导小组,强化对太仓市土壤环境保护的组织管理.
4.7.2 资金投入.要加大对土壤环境质量保护资金的投入,为开展全市层面的土壤调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及开展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提供资金保障,确保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我国土壤分类发展的主要阶段1.1古代朴素的土壤分类阶段我国的国土面积大,气候和自然条件都比较复杂,由于地区差异等原因,造成了土壤种类较多,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的《禹贡》中按土色、质地和水文等,将九州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埴、涂泥等.而在《管子...
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中氮素损失的潜在途径.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中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会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由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氧化亚氮中,耕地土壤的释放量贡献了65%左右[1].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是指把硝酸盐等较复杂的含氮...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0~1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约为1462~1548Gt,分别是大气碳库和陆地生物量碳库的2~3倍。其中,湿地生态系统SOC库约占20%以上,是极为重要的碳汇和碳源。高海拔或高纬寒区生态系统是生态响应敏感区,而寒区湿地生态系...
1寿县耕层土壤养分现状据寿县土肥站资料,寿县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的20多年间,随着农作物种植制度不断变革,化肥的大量投入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量提高,土壤养分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1.1有机质含量显着提高各乡镇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98%~2.00%,各土...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土地退化问题之一[1-2],造成了农作物产量下降、区域生态环境改变.准确地获取土壤盐渍化盐分信息,对于干旱区盐渍土治理和利用,促进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4].国内外在盐渍化土壤探测技术的研究中,对可见光...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所引起的诸如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面源污染和pH值降低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微生物菌肥作为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菌肥是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经发酵而成的无毒害绿色生...
土地利用方式是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包括农业、林业、居住地、草地、湿地和果园等,又是影响土壤养分变化最直接、最深刻、最普遍的因素[1-2].土壤养分是土壤的基本属性,是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
引言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故实时、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信息,对精准农业中的变量施肥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实时、快速、无损观测的特点为精准农业提供新的信息获取途径,目前...
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花叶俱美,抗寒、耐旱、易修剪、耐贫瘠,是广泛应用于绿地花坛、隔离带等的色块造型材料和庭院及盆栽观赏植物。西洋杜鹃(Rhododendronsp)属酸性花卉,开花期长,花色鲜艳,富于变化,是园林绿化和美化的当家品种。在园...
在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中,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得到了足够重视,大批量样品的测试对实验室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压力。土壤中元素有效态是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分析大多按照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方法测试效率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