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建设的相互促进探析

来源:农业经济 作者:江建秧
发布于:2018-12-18 共5433字

  摘    要: 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经济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者互以对方的发展为发展要求, 同时又能促进对方发展;但二者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农业经济是更加广泛的概念, 包括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方面, 而农产品物流则是以物流业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方式, 其更关注农产品贮运品质、农产品附加值和物流条件等内容, 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和管理措施、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探寻二者协调发展机制。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农业经济; 协调发展;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建设的相互促进探析

  一、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现行对农业的定义, 可以把农业经济理解为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 通过利用土地或其他自然资源和环境获得动植物产品而进行的生产、交换、流通等一切活动, 具体包括农、林、牧、渔、副等五种产业形式。根据中国物流术语标准, 可以将农产品物流理解为农产品从产出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将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流通配送和信息识别等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产品流通目的的过程。此过程的顺利实施则受“系统论”和“协同论”的影响。前者强调整体性, 注重探讨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与其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后者则更加关注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如何实现协同作用。

  (一) 农业经济决定农产品物流的总量及结构

  农业经济是农产品物流的服务对象。农业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性和复杂性会导致各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各地区经济基础差异也会导致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规模、种类、品质等要素的不同需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直接导致各地物流能力的差异, 从而使地区农产品物流的规模、方式、产业结构等产生较大差异。因此农业经济发展差异不仅决定了当地农产品物流的数量规模, 也决定了农产品物流产业结构等质量特征。

  (二)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农产品物流方式动态发展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发展基础的,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优质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对农产品加工运输途中的减少损耗、提高保鲜能力等要求不断升级, 也促使农产品物流行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这就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贮存、包装、运输、信息处理等加工方式和配送方式提出更高要求。运输大宗耐贮藏运输的农产品需要发展适合资源运输的河运、海运和铁路运输, 其运输要求以大量、经济为主;而运输本身价值大、附加值高、不耐长时贮运的农产品则需要发展与之运输要求相适应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或航空运输, 以及能够长期保持农产品品质的惰性气体储藏、冷库贮藏等贮藏技术。地区间的农产品物流方式因地制宜, 受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和地区物流设施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明显的动态发展变化。

  (三) 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农产品物流过程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 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还需要生产的农产品具备一定程度的物流价值基础, 同时也需要一定水平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技术作为保障。农产品物流业要想得到发展, 首先需要特定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下生产的农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其次需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满足物流要求, 如农田道路、仓储设施、加工车间等建设条件能够满足大规模、高水平且较快速的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要求。

  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点。有民谚称“要想富, 先修路”, 可见物流条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农业经济要想得到快速发展, 必须有先进的农业物流系统作为支撑, 而农业物流业的发展又需要农业经济发展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和设备条件。因此双方的发展都以对方的发展为前提, 同时为对方的发展提供机遇, 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促进双方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

  二、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是国家基础产业,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是维护国家稳定、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条件影响下,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相当程度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老旧落后, 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进而限制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会导致其生产效率与生产要求不相匹, 既会影响农业经济水平提升, 也不利于当不良生产环境发生时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二)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农业生产者不仅要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农产品, 还要生产出足够多的优质农产品。第一点要求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得以实现, 而第二点要求则需要农产品加工运输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制造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 生产方式与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生产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传统生产方式由于其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过程与现代生产流程不相适应, 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需求, 极大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

  (四) 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严重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以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条件的巨大差异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显着区别使得农业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 容易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农业产品难以实现最优化配置和最大价值。

  三、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 农产品物流总量呈增长态势, 但占社会物流总量比例下降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历年统计数据可知, 2016年至2017年, 我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29.7万亿元增至252.8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6%以上, 且每年都有小幅提高, 从历年数据来看, 整体呈现出逐年增长、稳中有进的趋势;2010至2016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由2.8万亿元上涨至3.6万亿元, 其中仅2016年度较2015年度同比增长额度就达3.1%, 从整体数据看, 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已连续多年呈现增长趋势, 预计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在物流结构方面, 农产品物流总额所占比重则由2010的2.22%降至2016年的1.57%, 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 究其原因, 可能是在于农产品总物流的可比增长率明显低于社会总物流的平均可比增长率。

  (二) 农产品物流成本持续走高

  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4.6%, 比上年同期下降0.3%, 整体社会物流成本占全国GDP的比例呈现连续降低趋势。但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占生产成本比例可高达30%~40%。在占社会物流比重较大的粮食物流中, 仅将粮食从生产区域运送到销售区域的成本就占了物流成本的40%左右, 而对物流要求更高的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更是能够达到生产成本的60%以上。

  分析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持续走高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流系统内部原因, 表现在物流过程中间环节复杂, 物流效率低。过多的中间环节必然导致信息处理、人力资源耗费等情况不可避免地增加, 这就会造成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重复成本。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从生产领域过渡到消费领域, 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信息采集与传递、贮藏、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和消费等多个环节, 由于农产品物流信息流通的时效性等因素影响, 不同的作业环节可能会在农产品生产地区和配送消费地区重复发生, 这虽然体现出农产品物流的特有特点, 但同时也会造成物流成本增加。二是物流系统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政府政策等。虽然在目前政府积极完善农产品物流相关法律、规则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作用下, 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积极效果, 但是农产品物流体系管理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 由此造成的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自然不可避免。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落实实施和形成规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 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在一份《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对比情况》的统计表中, 我国冷链运输业从冷链流通率、冷藏品运输率、农产品流通腐损率到人均冷库面积、冷藏运输能力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市场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冷链物流已经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农产品冷链物流也进入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冷链物流占物流总量的比例、冷藏运输设施基础和运输能力仍需得到极大提高, 冷藏运输效益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尚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沉淀才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 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满足市场需求、人民需要。

  (四)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着, 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也更加重视。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应用尚不成熟, 虽然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引进现代化设备和相关软件进行物流管理, 但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导致的地区互联网应用差异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个体经营者尚没有在从业过程中系统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落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6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4.0%, 但相比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仍有35.4%的差距, 而农村网民则仅占网民总数的26.7%, 显然城乡互联网普及及应用情况仍有较大差距。阻碍农村非网民上网的主要原因既受农村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也与信息技术培训的缺失有关。中国有超过4万家农业网站, 其中超过4000家由政府主持开放, 但仍远不足以满足中国市场对农业互联网应用和农业信息的巨大需求, 农业互联网站的信息更新、分布和建设情况也需要巨大改进。

  四、促进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探寻

  (一) 改进管理政策, 完善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管理模式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不仅仅关乎农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 更能为国家粮食供应安全提供调运保障, 单靠物流企业或个人不能保证农产品物流的顺畅运行和满足农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要促进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一方面需要物流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 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应用, 精简物流中间环节, 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益;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优化政府服务, 明确管理机构职能, 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规范农产品物流管理措施,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及规范。

  (二)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农产品物流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 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需要的基础设施, 如农田水利设施、农田道路、农产品加工车间、仓库或冷库、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等;除此之外, 网络设施建设也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不可缺少的设施基础, 依托互联网和传感器的物联网系统也逐渐成为现代农产品生产和物流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完善, 农产品物流就有了物质基础和顺畅通道, 再配合合适的管理模式等软件设施, 自然可以快速发展。

  作为现代农产品物流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冷链物流因其能够更好保持农产品品质的特性和需求不断增加的生鲜农产品市场而迎来重要机遇, 得到快速发展。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一环, 应加大力度建设产地冷库、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冷藏车辆、社区冷链柜等设施, 形成愈发完善的冷链运输设施基础。

  (三) 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管理效率和配送服务水平, 实现农产品供需信息对接和保值增值。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一是健全农产品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二是完善农产品信息在物流工程中的流通环节, 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三是健全监管和查询系统, 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现阶段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还没有完成技术转型过程, 大多数相关从业者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 显然不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和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要求, 因此必须加快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 引进先进技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一方面通过设置多种培训方式提高现有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另一方面让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并参与到农产品物流一线工作中, 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充分结合。

  五、结语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 而农产品物流又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既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状况, 也需要与之配套的政策、管理方法和人才支持;完善这些方面的同时也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协调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因此促进二者发展和谐首先需要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在发展中寻求二者相互促进的契合点是解决此问题的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素芳.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决策观察.2018.
  [2]王佳芳.黑龙江交通运输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3.
  [3]潘珠.“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 2018 (3) :56-58.
  [4]张霞.“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28 (24) :165-166.
  [5]刘学林, 兰顺东等.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襄阳农产品物流环境分析与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8, 40 (2) :24-28.

原文出处:江建秧.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探寻[J].农业经济,2018(12):138-14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农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