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第六篇:探讨城边村养老与乡村振兴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乡的养老压力日益凸显,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该文根据当下城乡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的状况,对城市与乡村养老现状、养老资源和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出发,提出了“乡村养老”的概念。选择适合的城边村作为研究对象,全面提升城边村公共设施及基础建设,并置入城市养老产业及其设施,形成驻村养老与在地养老并存的乡村养老模式,使乡村既可以为城市提供养老服务,又能够满足乡村自身的养老需求,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城边村;乡村养老;驻村养老;在地养老;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essure of urban and rural pension. In the same wa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ealth endow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oexist. According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urban and rural pension,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ension, pension resources and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oncept of "rural endowment" is put forward. We are supposed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urban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eanwhile we ought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urban village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put the urban pension industry and its facilities into the cit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form the rural endowment mode of living in the village and living in the place. As thus, the village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endowment service for the city,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 the village itself, so a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0亿,占总人口的10.3%,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1]。20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6亿,占总人口的10.20%。截至2018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0%[2]。预计2025年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3]。人口老龄化将会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但发达国家大多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基础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背景与我国差异较大。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还需探索中国特色道路。本文认为:由于当前城市建设用地饱和,城市人群对大自然的向往,未来养老问题可以从乡村寻找突破口。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探索乡村养老应该如何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 中国当代养老趋势与现状
1.1 中国当代养老趋势
(1)中国老龄化趋势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任务最重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比例从1999年末的1/10上升到2018年底的超过1/6[4]。根据预测,2040年前是我国老龄化最快的时期[5]。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0%。另外,2000年、2010年、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城市、乡镇、农村的占比如图1所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倒置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
(2)中国老年人年龄结构
根据调查数据(表1),中国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但出现下降的趋势。而高龄老年人口的比例现明显上升。另外,我国家庭呈现少子化现象,空巢化问题突显。2015年,全国老年人口中独居老年人占比为13.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比为38.2%,而高龄老年人中有59.4%的老年人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6],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形势明显。一系列老龄化问题的显现,加速了社会养老危机。
(3)中国养老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了生产教养院,但并未设立专门的养老机构。1958年中共八届会议提出要办好敬老院。改革开放后,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成立,养老机构逐渐走上正轨。21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把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纳入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相关法规政策的协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城乡间发展不均衡,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普遍不高[7]。
1.2 中国城乡养老现状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同时,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乡村年轻人口迁入城市,加剧了乡村人口的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将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1)城镇养老现状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2 0 0 0年—2015年城镇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占比由3 4.2%升至52.0%,突破50%大关,城镇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乡村老年人,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城镇养老建设存在几个现象:
第一,传统的家庭养老能力不足。当今社会家庭规模不断缩小,“421”家庭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大量出现,子女对父母的供养能力不足,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8]。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第二,养老服务单一,供需错配。养老设施普遍以生活照料型设施为主。设施硬件标准化程度较低,只能满足养老基本需求,养老服务专业化不高,难以提供多样化和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
第三,城镇养老压力和建设用地饱和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规划建设缺乏适老性,城市建设用地呈现饱和状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受限。人力紧缺和物价高涨,城市里养老成本相对较高。
图1 城乡老龄人口对比
图2 乡村政策递进发展
图3 乡村养老产业互动机制图
未来,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社区养老和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方式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养老压力需要向城市外围的城边村寻找突破[9]。
(2)乡村养老现状
2000年—2015年,乡村老年人口占比由65.8%下降至48.0%。同时,调查表明老年人口城市化水平比总人口低2.8个百分点[7]。目前,乡村养老建设存在以下几个现象:
第一,乡村空心化严重。乡村大部分老年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希望由子女为其养老,无法接受社会化的养老方式。但由于城市化推进,大量的乡村年轻人口进城务工,老年人留守在乡村无人照顾。
第二,乡村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较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居住建筑和活动场所不适老的问题严重。
第三,乡村养老服务建设相对落后。乡村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缓慢、覆盖率低,提供的服务类型也较为单一。
未来,乡村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依托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青年人回巢以及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乡村养老产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边村
2.1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
(1)美丽乡村建设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要求。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其重点和难点在于乡村[10]。2013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按照“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总目标,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保护自然生态、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化,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2)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促使城乡形成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目标。乡村振兴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继续与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统筹生态系统的治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还要挖掘乡村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11]。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来看,尚未提出“生态宜居”;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目标来看,提出了“生态宜居”;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来看,“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仍是重点。其余是:从“生产发展”到“生产高效”再到“产业兴旺”,看出从“发展”到“兴旺”的提升;从“生活宽裕”到“生活美好”再到“生活富裕”,看出从“宽裕”到“富裕”的提升;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看出从“民主”到“有效”的提升(图2)。
表1 中国老年人年龄结构(2000年、2015年)
表2 养老资源分析
表3 城边村养老模式与照护需求
2.2 城边村的特点
(1)乡村分类
受城市化影响,广大乡村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乡村与城市的区位关系进行分类,李培林根据地理空间关系将我国乡村分为三种类型:城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12]。关瑞明认为乡村可分为远郊村、城边村和城中村。他认为城边村具有“村”的特性,以及处于城市边缘的特性[13];本文将乡村分为远郊村、城边村和城中村三个类型。城边村定义为:处于城市郊区的村落,以通勤时间为依据,距离城市中心区半小时到一小时交通圈内的区域。
(2)城边村优势与不足
城边村分布在城市边缘,混杂了城市和乡村的特性。相较于城市中心区,城边村保留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土气息。因其地理位置距离城市较近,与城市联系较为紧密,很容易接受城市经济辐射。交通较为便利,且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较好,具备城乡共同发展的基础条件,故选取城边村作为研究对象。未来,城边村转型过程中仍需更加关注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提升、养老以及劳动人口流失等问题。
3 城边村养老资源优势
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和用地趋于饱和,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思路需要向城市外缘区进行空间转换。城边村潜在的资源优势显示了其发展养老产业的良好前景。城边村健康养老的核心资源分为四大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交通资源和政策资源(表2)。
(1)自然资源
城边村与远郊村区别于城市与城中村,保留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观,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节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城边村生活节奏慢,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老年人可以很容易地融入乡村生活。
(2)文化资源
城边村与远郊村区别于城市与城中村,更多地保留了乡村文化、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热情朴素的风土人情、和谐的邻里关系、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以及乡村悠久和谐的乡村风貌是吸引城市老年人的重要因素。
(3)交通资源
与远郊村相比,在城边村养老产业的发展中交通环境的可达性至关重要。老年人行动较为不便,城边村良好的交通环境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其次,有利于与城市较好的医疗资源接轨。第三,有利于产业在基建、后勤等方面的补给。
(4)政策资源
国家积极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结合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民政部通过养老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各界整合闲置资源建成养老服务设施。
4 城边村养老的构想
4.1 城边村养老产业置入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载体。建设美丽乡村要求在合理地规划基础上,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倡导乡风文明,同时实现创业增收。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美丽乡村。
(1)乡村养老的类型
乡村养老按照养老对象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城里人到乡村养老,称之为“驻村养老”;二是村里人回本村养老,称之为“在地养老”。养老产业置入乡村的构想是基于城乡资源优势结合产生的互补效应。一方面,利用乡村环境优势吸引城市老年人驻村养老,将城市资本引入乡村,转化为养老消费,促进乡村养老服务产业、农业和商业发展,促使外出劳动人口回流;另一方面,一旦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也为本村老年人的在地养老提供便利。
(2)乡村养老的产业机制
城边村作为城乡养老服务的选点,利用城边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特点,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乡村养老产业。把城市养老产业的一部分转移到乡村,乡村在获取“养老产业”机会的同时,原本跟随子女进城养老的本村老年人也可以回村养老。对城市而言是“产业减负”,对乡村而言是“产业激活”。通过城市经济与乡村资源的互补,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此外,驻村养老与在地养老的人员可分可合,可以交往与互动,基础设施与医疗设备也可以共享与整合(图3)。
4.2 城边村养老的模式
城边村养老产业主要根据其优良的生态、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基础,营造一个适合养老的乡村养老地。城边村的养老使用主体分为两类:城市老年群体和在地老年群体。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的不同,设置机构照护养老、寄家照护养老和宅院养老三种模式来适应使用群体的不同需求(表3)。
(1)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模式是指将城边村作为养老生活空间,将有照护需求的城市驻村老年人和乡村在地老年人集中在一起,可分可合。有专人负责饮食起居和健康疗养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需要照护和可以部分自理的老年人。利用乡村旧建筑(或旧宅院)加以扩建,或若干旧建筑进行组合,用扩建部分把它们“重构”成一个整体,使其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并聘用专业照护团队为老年人服务。让在乡村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可以放松身心、颐养天年。
(2)寄家养老
寄家养老指的是将城市老年人分散到村民家里,同村民一起生活。村民照顾其饮食起居,日常会有负责保健的医生定期“巡察”的养老模式。这主要针对需要人照顾的老年群体。养老机构需要择优选取村民进行养老专业知识以及养老护理的培训,并对有意向承接寄家养老的村民住宅进行适老性改造。一方面可以让城市老年人在享受田园养老的趣味的同时有人陪伴照护;另一方面,愿意从事陪护工作的村民不用离开乡村。
(3)宅院养老
宅院养老是指将城边村的宅院作为养老生活空间的“度假式”养老模式。主要针对刚刚退休的、身体相对健康的、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将闲置的乡村宅院整修后出租(售卖目前缺乏政策的支持)给这类型的老年人,他们可以选择在此短期或长期居住养老。老年人可以在亲近自然环境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创作室、工作坊、静心斋等,在老有所养中做到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
5 城边村养老与乡村振兴策略
为应对我国养老服务建设落后的问题,本文提出在城边村发展养老产业,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对城边村进行重新规划,增加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充分利用乡村优越的生态环境与人文资源,吸引城市老年人到乡村养老,激活乡村的资源禀赋,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图3)。
(1)产业振兴
完全依赖国家提供养老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养老的需求,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产业化发展以城边村作为载体,整合各方面养老优势资源,将养老服务作为主体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创产品等。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相关部门的指导、村委干部的参与,以及行业协会、企业机构与村民散户的三方合作,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2)人才振兴
乡村是城市人才的重要储备,而乡村振兴的目的不是不让村民进城,也不是让已经在城市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回到乡村。而是为村民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一种新的择业机会。使得有一部分已经进城的村民可以选择回村就业,乡村养老的产业振兴可以带动人才振兴。一方面是外来人才的引进,包括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是乡村人才的回流。与此同时,与养老产业相关联的其他产业也同样吸引人才。
乡村在产业的带动下变成一个培养人才的基地。养老产业需要陪护与服务人员,健康知识与护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得以提高。闲置的用地与用房需要扩建与提升,从规划到设计,可以吸收本土的“建造智慧”因地制宜与就地取材,在工程施工中带出一个属于本土的乡建团队。此外,传统的绿色饮食与传统的手工艺也会随之被发掘而成为产品与商品。
(3)文化振兴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如今,城市的“三口之家”成为主流,“三代居”的情况越来越少。乡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学习,乡村“空巢”和“祖带孙”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城边村发展养老产业,可以重塑“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同时,乡村的乡风、民风和家风文化也将得到较好的推进。利用养老产业带来城市现代的“核心价值观”,与乡村优良的乡风、民风、家风相结合,将城边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
(4)生态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肯定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当前城边村的生态环境及其人居环境有待提升。但是,以“生态环境乡村优于城市”作为品牌的城边村养老产业建设,将有力地推动经营者投入人力与物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育和人居环境的整治。村民也会增强对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保护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村容整洁”,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均能够得以实现。
(5)组织振兴
在养老型城边村中,国家政策的扶持、相关部门的指导、村委干部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在组织层面,乡村养老应该以村为一个“组织单元”,建立一个以“养老—服务—医疗”一体化的行业协会,促成行业协会、企业机构与村民散户的三方合作。村委会与协会(或董事会、或合作社——实际上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协同开展工作,整合闲置的用地与用房,将闲置用地与用房统一出租给企业机构。租金标准由协会协商后制定,按定额分配给出租者,村民可以是出租者,也可以是承包者,协会成员也可以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成为员工,从中获取劳动所得。
组织层面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入成熟的经营制度,统一的行业标准,指导并聘请建筑师及其相关专业人员,投入资金改造、提升闲置用地与用房的舒适性,配建相应的适老性服务设施。对参与养老服务的村民进行职业培训,以实现从村民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出租者可以是村民和村委会,有一部分员工可以是村民。总之,在生态得以保育与文化得以保护的前提下,村民必须是最大的受益者。
结语
当前,我国城镇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养老压力日益严峻;同时,严重的空心化、老龄化致使乡村的养老现状也不容乐观。本文认为: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可以向城市外缘区疏散。本文提出了“乡村养老”的概念,把城市养老产业的一部分转移到乡村,对城市而言是“产业减负”,对乡村则是“产业激活”。通过城市经济与乡村资源的互补,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
选择条件适合的城边村以乡村养老产业为抓手,整合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将养老服务作为主体产业,可带动乡村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养老产业组织、管理及从业人员亦可广开渠路,包括外来人才的引进,吸引进城的村民回村就业;同时与相关机构协作,进行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在城边村发展养老产业,利用养老产业重塑“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将城边村建设成为乡风文明、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养老产业是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产业,在生态环境保育与人居环境整治上双管齐下,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一个全新产业的植入,需要依托国家政策的扶持、相关部门的支持,专业人员的指导、村委干部领导下的村民积极参与,实现乡村组织振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国家统计局.2019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
[3]中国产业研究2020- 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R].2019-09.
[4]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奋进中的中国老龄事业[R],2019.
[5]黄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1-2.
[6]党俊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21-25.
[7]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Z4].2017-02-28.
[8]《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课题组中国城市养老指数蓝皮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7:2-3.
[9]赵圳郊区生态休闲养老:城市养老保障新模式[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2):50-55.
[10]曾真,关瑞明,陈力美丽乡村视野下湖头村的公共交往空间研究[J]福建建筑, 2015(6):16-21.
[11]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12]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J].博览群书, 2019(12):37.
[13]关瑞明,何翔,陈力.产业振兴视野下城边村的保护与振兴策略研究[J.住区, 2019(4)114-117.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快递物流不畅通,农产品在线上流通量依然不大地问题。因此,要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品质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应顺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对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对策。重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打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是我国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有力的理论方针,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战略,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三农”理论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在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日渐提升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被提出,促使先进的能源开发技术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文中是乡村振兴战略论文6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对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研究小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
根据我们对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统计,2018年“三农”问题下降3个位次,排在第6位,与2016年一起成为2003年排名以来的最低位次,这说明,虽然“三农”问题依然很重要,但相对于我国经济领域的其他问题,“三农”问题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关注度在下降。...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以来在推进农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资源异化和农产品因消费者疑惑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而销售不畅等问题。为此,应借助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来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十九大以后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