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青州市城镇化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及建议研究绪论
【第二章】城镇化相关理论概述
【3.1】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3.2 3.3】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几种模式分析
【第四章】青州市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1】高起点做好城镇化发展规划
【5.2-5.6】健全机构,完善城镇管理体系
【结论/参考文献】青州市城镇化建设的困境及策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潍坊,西临淄博和化工基地齐鲁石化公司,南依沂蒙,北傍洋口渔盐海区和胜利油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是山东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青州市总面积 1569 平方公里,辖 4 个街道、8 个镇。人口 90 万。近年来,青州市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是全国百强县之一。
青州市大力发展鲜明的特色产业。农业方面已形成了瓜菜、花卉、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工业方面,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建材冶金等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形成了以古城文化、佛寿文化、休闲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物流业方面,建设了港天保税物流中心、钢铁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
青州综合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2012 年青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4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9.3 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 252.6 亿元,增长 13.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 207.7 亿元,增长14.8%;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157.5 亿 元 , 增 长 9.7% .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由 上 年 的9.0:55.3:35.7 调整为 8.4:55.1:3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9071 元,可比增长12.3%.近年来,青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潍坊市“四一三”发展思路,抢抓“三区”建设发展机遇,在全市全面实施全域城镇化发展战略,通过构建“整体布局、产业支撑、组团发展、项目推进”的全域发展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一城五区”的发展格局,积极打造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2013 年,青州市小城镇建成区达到 18.6 平方公里,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3.75%[35].
3.1 青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青州市按照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力度,将城镇化作为青州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按照分类推进原则,不搞一刀切,积极打造不同模式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镇化水平,打造具有青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3.1.1 加快发展步伐,扩大城镇规模
青州市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调整农村产业布局,第一、二、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比重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3.1.2 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发展布局
在推进全域城镇化的过程中,青州市把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等多种元素融入城市发展,体现了大手笔谋划、高水平设计。他们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发展,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10项公共性规划和60多项详细规划。提出并实施了县域区划范围内的全域城镇化战略,依据所处地区主体功能区定位,把整个县域当做一个城市来打造。按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需要划分若干功能区,通过功能区建设,推进城乡有机融合,实现产业集群崛起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青州市把整个县域划分为“一城五区”六大功能区,中心城区发展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东部东方花都生态城发展现代花卉产业;西部峱山经济发展区发展现代工业;南部文化产业园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北部经济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南部山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科学合理地规划了全域城镇化的空间布局。按照功能区划分指导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区域的人气聚集优势和小城镇的特色带动优势。坚持整体化布局,全市城镇化发展确定为三环:一环为城区三个街道,与中心城区发展相统一;二环为城市近郊的镇,规划为城市的延伸区和特色产业区;三环为城市外围的卫星镇,立足各自优势建设特色小城镇;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以近郊镇为翼,辐射带动卫星镇,同心圆式的发展格局。在推进城镇化上,不管是产业推进、区域发展还是项目建设,都非常注重生态,高标准绿化道路,对重点河段进行了综合整治,全力打造“三名一强”(文化名城、旅游名市、生态名市、经济强市)生态文明新青州。
3.1.3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
青州市坚持“拉开框架,准确定位,挖掘内涵,重塑形象”的城镇发展指导思想,以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带动城镇化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城乡道路建设。近几年先后投资11亿元,新建改造花都大道等十多条道路200多公里,投资3亿元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亮化,全市城乡路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城区到各镇的半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二是加快公益设施建设。投资1亿多元,完成东坝新村迁村并点工程,利用旧村拆迁整理出的土地,规划建设了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和七博会室外景园,为会展经济和花卉产业的发展打造了平台。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新一轮发展拓展了空间。投资3. 2亿元,完成经济开发区4个村庄1343户的迁村并点,既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了青州经济开发区的配套服务功能。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了经济开发区、峱山经济发展区两大工业发展平台,鼓励企业退城进园、加快了城市产业的转移,建设城市次中心,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扩张与城市发展的问题。
3.1.4 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城镇发展载体
青州市把产业培育放在城镇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强调发挥各具体单元的独特优势,最大能力地配置优势产业。一是东部区域依托花卉苗木产业基础、弥河原生水系和滩涂,提升花木种植规模与档次,综合治理弥河,规划建设了60平方公里的“东方花都生态城”.二是东南部区域依托卡特彼勒工程机械,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在卡特彼勒工业园周围形成了机械制造基地。三是整合西南部云门山、驼山景区内的各类要素,倾力打造云驼核心旅游区,做大佛寿文化、山地森林生态休闲文章。依托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着力打造旅游休闲基地。四是西北部区域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7.5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中心,打造现代物流基地。五是西部区域依托矿山资源,整合废弃矿坑,建设峱山经济发展区,发展冶炼建材产业和现代工业。六是北部、东部平原区域围绕瓜菜、优质粮生产,打造以瓜菜种植业为主,农业深加工、农业物流、观光农业和服务业为辅的现代农业。各片区、基地都有明确定位,找准了发展结合点和突破口,实行重点突破,形成发展集群,实现规模效益。
3.1.5 实施组团化发展,凝聚发展活力
青州市坚持片区化介入,在空间布局上,强调发挥各镇独特优势,最大能力地配置优势产业,推进片区化发展。如谋划了现代农业片区、生态旅游片区、工业和物流片区、古城文化片区等。各片区都有明确定位,找准了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形成发展集群,实现规模效益。界定了发展片区后,牢固树立大整合理念,每个片区内成立一个管委会,形成一个个组团,在城乡之间就近集聚要素、整合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和领域共同发展,形成组团化发展格局。一是推进城乡市场组团。在城区规划建设钢铁物流园、装饰材料城、洗车修车市场、小商品城、书画艺术城等市场,实现了城区零散业户的集中经营,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辐射力。二是推进城乡教育资源组团。整合城区职业教育资源,在城南文化产业园新建山东民族技师学院。建设青州二中新校,整合了七中、九中两所农村高中,加快了农村高中进城步伐。新建实验小学新校、海岱学校,促进了城区学校布局的优化。三是推进城乡社区组团。青州市先后拆迁改造城中村30个,开工建设安置房180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开发16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大型居住区20个,不断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并计划将1040多个农村合并为200个左右,通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居民生活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3.1.6 坚持项目化推进,实施市场化运作
青州市树立“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力度。一是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坚持将思路分解为重点工作,把发展战略细化为具体的公益、文化、旅游和物流等项目,通过项目推进,带动片区产业发展。将重点工作包装成项目,每个项目成立由市级领导挂帅的工程指挥部,采取企业项目部运作模式强力推进,指挥部建立党支部,采用指挥部、党支部、项目部“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保证了城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工作中,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充分调动和凝聚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建立了“书记市长抓总,常委包片,副市长管线,人大政协领导靠点,市镇村上下联动”的领导体制,创造了“市委市政府决策-指挥部推进-城建投运作-办事中心服务”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增强了党委政府的社会动员和控制力,形成了各个层级联动的态势。二是建立公司化经营机制。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城建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储备、统一配套整理、统一开发供应,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用土地换项目、换资金,实施资本化运作,吸引各类资本以各种方式参与开发建设,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土地资本收益最大化。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对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市场资源等要素进行创意、策划和包装,变创意为项目推向市场,通过政府主导、广泛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开发建设。同时成立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建立千分考核体系,制定了有效的督查考核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要事项实施全程跟踪督查,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青州市实施全域城镇化,是在县域层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为推进农村现代城镇化和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举措。按照这一思路,实施城镇化应该以县城为中心和支撑,向四周辐射,充分发挥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但是城镇化发展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农村都要变为城镇,而是要围绕中心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按照功能区划,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实施城镇化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农民都要聚集到城市,但是其生产生活最终要达到城市居民水平,最终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促进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战略眼光进行谋划,对县域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实践证明,能否以战略思维看待城镇化建设并作出正确决策,直接关系到城镇化建设的水平。国家“十二五”纲要明确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将全国划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重要规划布局,科学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对本区域进行产业功能划分,突出优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通过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同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地方实际,不断探索符合当地情况的工作机制,创新城镇化建设模式,促进区域城镇化实施,这也是青州市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经验之一。
结论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战略,对于促进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河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合理引导就能推动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经过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相关模型,分...
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2.1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因为本文所研究的是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而发展模式更是要站在休闲农业的概念界定之上,在有了休闲农业的概念框架研究,才能谈其发展,有了发展以后才有模式类型的划分研究。因此本文对文献的...
二、农协对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一)使农民在农产品经营上取得较高纯收入农产品经营收入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提高农民在农产品经营上获得的纯收入,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决定农民在农产品经营上纯收入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农民拥有的耕...
4.贵州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案例分析在第3章中,通过SWOT分析,回答了贵州能否适合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即贵州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适合发展有机农业。下面需要考虑的是,在拥有这么多资源的条件下,贵州怎么发展有机农业?接下来...
以“贵州刺梨.维C之王”作为核心理念,持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继续在央视、人民网、贵州卫视、广州卫视等投放刺梨公益广告,强化“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建设,扩大“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
谷子是我国的特色农作物,在中国已有8700a以上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由于我国高度重视玉米、小麦、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的种植,对于杂粮作物谷子的投入相对不足,致使谷子种植面积小,科研产业基础数据缺乏或不系统,限制了谷子产业的...
4、青州市观光农业SWOT分析4.1、优势分析(Strengths)4.1.1、青州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潜力大青州市位于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济铁路中段,东接风筝都青州,西临工矿重镇淄博和化工基地齐...
第6章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及对策6.1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战略选择通过对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该市茶油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一个矩阵分析,根据矩阵分析得出的结论再进行一个战略选择,有利于更...
第4章赣州市茶油产业发展现状4.1林权放开,产业基地建设初见规模在没有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前,赣州市茶油林木大部分是农村集体所有,茶油林木大部分是低产林,农民群众生产经营分散,茶油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2007年底,江西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沙湾县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率先在全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我县...